| 封面故事 | 備份專用儲存伺服器 | 重複資料刪除

【挑戰磁帶的備份儲存角色】後來居上的備份專用儲存伺服器

針對備份應用的備份專用儲存伺服器,已取代部分磁帶的角色,成為企業本地端備份儲存的主要產品之一,並形成規模可觀的市場

2022-08-01

| 封面故事 | 備份專用儲存伺服器 | 重複資料刪除

【「資料減量」思維下的備份儲存策略】備份專用儲存伺服器屹立不搖!穩居企業資料保護關鍵角色

面對持續暴漲的資料,備份專用儲存伺服器憑藉高效率的資料縮減技術,可以抑制備份資料耗用儲存容量與作業窗口的攀升,維持備份應用環境的順暢運作

2022-08-01

| 封面故事 | 電子病歷上雲 | 開放資料 | 遠距醫療 | 智慧醫療 | 無紙化 | 醫院上雲

【擴大遠距醫療,推動健康照護模式大轉型】電子病歷上雲是基礎,衛福部下一步是通訊診療辦法修法

7月18日,允許電子病歷上雲的法規正式上路了。它不僅帶來醫資新變革,也為擴大遠距醫療奠基。接下來,衛福部將修改規範遠距醫療的通訊診療辦法

2022-07-22

| 封面故事 | 電子病歷上雲 | 開放資料 | 遠距醫療 | 智慧醫療 | 無紙化 | 醫院上雲

【先行者經驗分享:國泰醫院】先建雲中臺推動HIS轉型,下一步打造FHIR平臺、發展生態圈

國泰醫院去年展開HIS雲端轉型專案,將單體架構拆為雲中臺與微服務來維持穩定性,今年將完成門診掛號雲系統及FHIR電子病歷雲平臺,並發展醫療生態圈

2022-07-22

| 封面故事 | 電子病歷上雲 | 開放資料 | 遠距醫療 | 智慧醫療 | 無紙化 | 醫院上雲

【醫院上雲先行者經驗:中附醫】醫院上雲第一步可從異地備援做起,未來擁抱雲原生讓效益更大

電子病歷開放上雲了,雲端備份病歷資料,是醫院現階段可立竿見影的應用。更進階的則是HIS轉型後,可搭配混合雲架構支援高流量和網路雙備援機制

2022-07-22

| 封面故事 | 電子病歷上雲 | 開放資料 | 遠距醫療 | 智慧醫療 | 無紙化 | 醫院上雲

【醫院第一線觀點:臺灣病歷資訊管理學會理事長莊秋華】電子病歷新法出爐解決醫院實務痛點,無紙化條文可解放百萬冊紙本病歷

新版電子病歷辦法上路也解決不少醫院實務困難,如無紙化條文讓醫院釋放百萬冊紙本病歷空間,而且,醫事人員遇突發事件也可以醫事機構憑證先代替

2022-07-22

| 封面故事 | 電子病歷上雲 | 開放資料 | 遠距醫療 | 智慧醫療 | 無紙化 | 醫院上雲

17年來最大修法,電子病歷新法四大重點帶來根本性變革

新版辦法不只打破了電子病歷難以走出醫療院所的限制,更打通醫院全面無紙化的最後一哩,甚至帶來了醫院IT全新維運模式的可能

2022-07-22

| 封面故事 | 電子病歷上雲 | 開放資料 | 遠距醫療 | 智慧醫療 | 無紙化 | 醫院上雲

【官方剖析:衛福部資訊處處長龐一鳴】衛福部揭露電子病歷上雲未來配套,建議醫院上雲前先做3件事

不只加速遠距醫療,開放電子病歷上雲,政府希望促進智慧醫療,也強化基層院所的資安體質。新法不只明定多項醫院與委外業者的契約重點,衛福部更計畫公布合格業者白名單來把關

2022-07-22

| 封面故事 | Zalando | SRE

【從支援性待命部隊,變成全集團SRE戰略部門】7年上雲維運學會的重要課題,千億電商巨頭3階段SRE大變革

一年營收超過百億歐元的歐洲快時尚巨頭,不只電商,更跨足廣告、支付、物流服務,2014年的上雲戰略,正是Zalando快速擴充到全歐23國的關鍵,但是上雲2年後面臨了一個維運難題,幾乎影響了上百開發團隊

2022-07-11

| 封面故事 | Zalando | 技術選擇 | 開發 | 技術雷達圖

如何統一1200名工程師的技術方向,Zalando就靠技術雷達圖

從電商、廣告、支付到物流, Zalando多元化的業務都靠技術實現,所用技術涵蓋後端、行動、Web、Data、ML和基礎架構,如何統一250個開發團隊的技術方向支援企業長期戰略?

2022-07-11

| 封面故事 | 摩根大通 | IT預算 | Lori Beer | CIO | 資料湖上雲 | 資安 | AI

【每年營收1成投資IT,今年科技預算更高達141億美元】深入2022年四大科技戰略,看摩根大通如何將科技變成競爭優勢?

在摩根大通集團最重要的年度戰略說明會中,第一次,從集團高度,由全球CIO統一說明今年的科技戰略和未來發展重點

2022-07-04

| 封面故事 | 摩根大通 | IT預算 | Data as a Product | 資料湖

【結合基礎架構現代化與資料威力解放兩大戰略】摩根大通大規模運用AI的關鍵,資料湖上雲即時支援關鍵分析需求

摩根大通現有數百個AI應用,帶來了10億美元的價值,為了進一步發展到數千個AI應用,關鍵是如何讓1,000名資料科學家,可更即時拿到各種企業分析資料

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