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底、8月初,最近有多家大型IT廠商在臺舉辦研討會,像是Red Hat、NTT Data、NetApp、HPE,在活動現場,我們也遇到幾位好久不見的業界專家,像是在微軟擔任合作夥伴暨商務事業群傳教士的李匡正,因為他經常在臉書的Azure Taiwan User Group社團裡面發言,所以向他請教臺灣企業採用雲端服務現況。李匡正特別用了Uber Moment(優步時刻),來形容企業是否迫切面臨數位轉型的競爭,這個比喻倒也相當貼切。

對於臺灣的計程車、旅館業者來說,感受最為深刻,因為當Uber和Airbnb這些善用科技的新創公司出現,並且受到大量顧客採用之後,也逼得業者必須比過去更積極運用數位化的技術、改善業務流程,才能因應新的變局,否則就會逐漸被市場所淘汰。

若要追溯Uber Moment這個稱呼的出現,應該是Business Insider在2015年11月刊出的一篇報導,曾任職於巴克萊銀行(Barclays,英國最大銀行之一)執行長的Barclays表示,一系列Uber風格的產業創新,將會導致傳統大型銀行縮減人力,比例高達50%,在某些領域收益崩毀的比例會超過60%。

到了2016年3月,花旗銀行全球觀點與方案解決部門也發布了一份報告,名為「數位化破壞──金融科技如何引領銀行業進入全新趨勢」,裡面有一段「Banking's Uber Moment」的論述,也引用Antony Jenkins的看法,認為銀行業正處於Uber Moment,需面對基於科技創新而來的競爭者壓力,迫使銀行將經營的業務予以自動化,以致分行與人員數量將會在未來幾年之中,精簡的比例將是50%。

當時正是熱烈關注金融科技(Fintech)的時刻,我們也在2015年11月製作「FinTech啟動臺灣金融新革命」封面故事。若以Fintech作為標籤來搜尋iThome的報導,最早刊出的文章則是2015年8月;到了2016年8月,我們開始發布Fintech雙週報,持續彙整金融科技的相關動態,直到現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追蹤的議題相當廣泛,包括:區塊鏈、監理沙盒、智慧客服、金融AI、第三方支付、加密貨幣,最近則是關切純網路銀行的發展,目前有三家業者通過金管會審查,取得營業執照,可設立純網路銀行。而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之下,將對臺灣金融業帶來全新的競爭局面。

另一個大家關注的產業趨勢,是關於臺灣金融業開放使用公有雲服務的狀況。今年6月底,金管會擬具了委外辦法修正草案,讓金融機構能適當運用雲端科技,同時能兼顧消費者權益保護,因此,銀行資料上雲端,可向金管會申請核准,且需遵守相關規定

這次修正草案,主要針對的是「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而與雲端服務有關的條文,是第十九條之一,增訂金融機構將作業委託他人處理涉及使用雲端服務之應遵循規定,以及第十九條之二,增訂金融機構將作業委託他人處理涉及使用雲端服務,依重大性區分為核准制、備查制及應檢附之書件,以及重大性之認定標準。

在這樣的態勢之下,金融業未來若要使用雲端服務來提升自身營運效率與可靠度,勢必將有相關的法規可供參考,然而,該如何妥善運用科技來拓展更多業務,仍然是重大的考驗。至於其他產業,Uber Moment這樣的挑戰遲早會降臨,與其坐視這樣的局面逼來,不如主動出擊,對於新興資訊科技的發展,應該具備足夠的了解,懂得充分運用來提升競爭優勢,才能經得起各種經營挑戰。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