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tLab | google | Kubernetes | DevOps

GitLab與Google雲端整合,可自動部署應用程式至Kubernetes

現在GitLab工具點幾下滑鼠,就能將Kubernetes引擎叢集與GitLab專案連結,用來進行持續整合(Continuous Integration)的工作,並設定完整的持續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工作管線。

2018-04-11

| DevOps | Lyft | Security

開發不只快更要安全,Lyft安全工程師談DevOps安全性

前維基百科安全工程師,也是現任的Lyft安全工程師Chris Steipp認為,Lyft的AppSec計畫的成功,有三點值得拿出來分享,第一、每一件都需要被測量,第二、尊重開發者的時間,在對的時間發訊息給開發者,第三、整個開發過程需持續性的回饋循環。

2018-02-05

| IT活動報 | MySQL | 行動應用 | 人工智慧 | 資料科學 | DevOps

IT活動報1【1023~1103】:南北週末兩大活動,中國MySQL高手臺北開講,南臺灣最大科技活動高雄登場

10月最後一週,在臺灣南北各有一場精彩的IT活動,週五在臺北先登場的是中國MySQL專家齊聚的2017開源資料庫活動,緊接著週六在高雄展開的是南臺灣最大規模的科技研討會MOPCON 2017。

2017-10-23

| Habitat | Chef | 容器調度 | 自動化部署 | DevOps

Chef推出自動化部建服務Habitat Builder,一鍵就能部署雲端原生應用

Habitat Builder是一個軟體即服務SaaS平台,可協助開發人員建置與部署容器應用程式至不同的雲端或是容器調度平台

2017-10-10

| DevOps | GitLab | Git | Google Ventures

GitLab增資2000萬美元,Google創投入列

GitLab號稱為全球最大的企業程式碼代管服務,全球總計有超過10萬家組織藉由GitLab自行代管,且有67%的開發人員偏好採用GitLab的就地部署解決方案。

2017-10-10

| DevOps | DevOpsDays

臺灣首場全球性DevOpsDays大會開跑

為推動DevOps這波技術與文化的轉型運動,全球性的DevOpsDays技術系列盛會,今日(9/5)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大樓舉行,現場邀集多位該領域的技術專家,吸引將近500位臺灣軟體開發人員參與。

2017-09-05

| Puppet | 組態管理工具 | DevOps | Docker | IBM | AWS | Azure | google | 容器技術

老牌組態管理工具廠商Puppet進軍臺灣,11月在臺北開辦原廠教育訓練課程

過去在臺灣想要學習使用開源開發工具,大多得靠開發者自己上網閱讀使用文件、瀏覽國內外的軟體開發論壇,或在開源社群舉辦的活動上向大神請教。不過這一次,老牌組態管理工具廠商Puppet開始進軍臺灣,開始在亞洲國家如新加坡、香港、日本及臺灣等地巡迴開課

2017-09-01

| OPNFV | NFV | Danube | DevOps

開源OPNFV專案推出新版NFV框架Danube,開始整合DevOps

Danube新版透過加入自動化開發維運流程DevOps,能透過IT自動化、持續整合和持續交付,提供企業加速NFV功能測試和自動化部署

2017-04-29

| 路由器 | DevOps | 100GbE

內建流量監控分析與支援自動維運,Brocade發表超大型路由器

Brocade新推出SLX 9850系列設備,內建了獨立的網路流量分析機制,並可支援Brocade今年發表Workflow Manager的網路自動化平臺,強化DevOps支援

2016-10-17

| 伊藤宏幸 | DevOps | 敏捷開發 | Agile

樂天、日本雅虎都愛用的敏捷教練DevOps練成術

日本雅虎敏捷教練伊藤宏幸認為,DevOps要成功, 必須改變企業文化,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得依靠IT自動化以及持續整合

2016-08-21

| 百度 | Nginx | DevOps | 高可用性 | DevOps Summit

【DevOps Summit焦點】百度貼吧DevOps經驗大公開,撐住每日30億拜訪次數的關鍵

蔚為中國最大社群論壇的百度貼吧(簡稱貼吧),每天訪問次數30億人次,累積13年的貼文數量更達930億則,同時,因應行動裝置的發展,百度開始經營影像直播、電影及遊戲等服務,每天交付至正式環境的程式碼變更高達100次,對於工程團隊也是相當龐大的壓力

2016-07-05

| DevOps | Infrastructure as Code | Composable Infrastructure

化整為零,IT架構要能動態組合

企業身負維運傳統IT重擔,提供穩定可靠的系統環境,同時要推動新興雲端應用,持續提供服務,使得自動化需求大增,促成軟體定義IT,下一步則是邁入API層級的系統管理新作法

2016-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