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Johnson是ITIL創始人也是itSMF創辦人 攝影/賴基能

ITIL第3版自今年5月發布以來,服務架構與生命周期的新思維,令人目光為之一亮,但也伴隨了很多困惑,尤其是臺灣已經導入ITIL第2版的企業,與規畫要導入第2版的企業,更擔心既有投資的損失。ITIL創始人之一也是IT服務管理論壇(itSMF)創辦人Brian Johnson,目前服務於CA擔任ITIL實踐經理。他日前來臺,接受iThome專訪時,特別針對企業應該掌握的ITIL第3版核心精神,以及導入關鍵提出詳細的說明。

問:ITIL 第3版本和過去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答:每一個版本強調的重點是不一樣,比如說v.1,v.2講到IT service很多是可以選擇的(optional),或者是提供你一個指引(guidance),但是到了第3版,這些東西會變成是必須(you should)要去做的。第3版中會勸告(recommend)企業必須去做,這是3個版本最主要的差異。

問:什麼樣的企業需要採用ITIL,採用哪一版本?
答:如果企業的IT管理還沒有達到很成熟的地步,流程需要更佳的控制,就適合v.2的方法。若企業很多IT運作已經成熟了,想進一步管理好IT服務的生命周期,就用v.3。

問:流程(Process)和服務(Service)有何不同?
答:服務,就像是銀行服務,結合很多應用系統,透過網路傳遞才能提供的應用。而流程像是管理變更、管理成本、管理問題,談的是組織面。當達到以服務為中心時,是底層都已經控制好,可以專注在服務上。此外,服務在IT基礎架構面和商務面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有人同時非常了解IT和商務,才能平衡兩者提供服務。以系統開發為例,一個應用系統的測試服務,需要很多元件,流程就像是那些元件。流程是服務的一部分。

問:臺灣企業導入ITIL時,會先選擇部分適合的流程,但在第3版中,如果要提供服務,企業要如何選擇先導入的部分?
答:可以先參考兩本書,一個是Service Operation,以及Service Transition。根據裡面的建議,思考企業想提供的服務,是否所有必備的流程都有了,如果沒有必須要先補上這些流程。或從第2版的書開始。

問:為何不是服務策略?
答:策略是長期的,是以後的事情,必須先做好很多管理工作。對於一般管理IT基礎架構的管理者,沒辦法一下跳到那本書的程度。只有高階主管才具備擬定策略的能力,但在IT上,沒有很多高階人力。

問:但是若先針對不同的營運流程,而沒有策略,未來會不會發生策略衝突?
答:ITIL只是基礎架構的管理,而不是應用上或是專案的管理上。必須另外整合人員的溝通,才不會造成策略的矛盾,這就不是ITIL的範圍。策略涵蓋應用面和基礎架構面,必須持續磨合,就不會有衝突。能否將策略落實,端賴企業的IT流程是否足夠成熟。

問:是否有評估企業IT流程的成熟度指標或方法?
答:有。因為v.2已經符合ISO,可以用ISO的標準來評量企業的流程是否已經到達成熟的階段。但v.3超過ISO 20000的標準,企業要評估的是需不需要超過那些標準的投資。

問:所以,你的意思是要先達到ISO 20000的水平,才具備導入v.3的基礎?
答:是的。但還是要看企業的商務需求,而不是為了拿ISO標準或ITIL證明而導入。

問:聽起來,似乎v.3必須整體導入,而不能部分升級,或者分成部分來導入?
答:簡單講,是的,整體要進來,像v.2的服務傳遞是選擇性的,但現在是必要的。

問:為什麼v.3會採取這樣整體導入,而非可以部分導入的設計
答:v.3有一個假設,是設想企業已經使用ITIL v.2很久,所以需要更好,更全面的方法學,這也因為歐洲使用ITIL都已經很成熟,所以會有這樣的需求。在亞洲,使用ITIL v.2很久的企業,或者導入ISO 20000很久但沒有使用ITIL的企業,想找一些更好的方法,也可以考慮v.3。v.1、v.2或v.3都很好,企業要根據需要來決定要導入哪個版本,v.3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

問:所以,v.3不是用來取代v.2,而是v.2完成後,再進一步升級到v.3?
答:是,這是很好的說法。但出版商有商業考量,會希望v.3出來,就撤掉v.2的書,但其實還有很多人需要,不見得會年底就會撤掉。

問:臺灣企業通常會先派人接受ITIL訓練和認證,再回來協助導入,你對這樣的做法有什麼建議?
答:趨勢上會走向v.3的訓練方式。在英國時,我遇到一個資深講師抱怨,訓練流程時,學員都很厲害,但講到策略或設計,每個人都傻眼,質疑為什麼要學習策略。至少有一個理由,考試裡面有。

問:v.3認證費用很高,會有所調整嗎?
答:不會。但如果市場反應不好,我想價格會下降,不過我不是決定價格的人。

問:導入前,企業是要先尋求顧問公司的協助,還是先了解自己的需求?
答:這是好問題。顧問公司多半會認為要先從策略和設計兩本書切入,因為這兩本是他們認為比較能夠獲利(對顧問公司而言)。從以前到現在還是一樣,顧問公司的協助,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依個案情況不同。

問:會有後續出版計畫,如針對產業的補充書籍?
答:v.3的策略是盡快推出核心書籍,所以會有所不足。我們會先補充核心內容,但不會有太大變化。目前也還沒有規畫要如何補充,端賴現象發展的狀況。例如政府越來越多委外,就會補充委外的部分,會看實際需要。整理⊙王宏仁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