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IBM將在臺發布Informix Dynamic Server (IDS)11版,新架構強化資料庫服務備援、資料備援與負載分流的機制,提高資料庫規模的彈性與使用效能。

最主要的改變是對增強既有高可用性複寫(High Availability Data Replication,HDR),增加RSS與SDS兩種伺服器功能的支援,強化資料庫的穩定性,同時兼顧資料備援與負載分攤的效果。

過去IDS的HDR是使用兩臺伺服器作為即時備援。一臺作為主要伺服器(Primary),另外一臺是次要伺服器(Secondary),不同於其他資料庫系統採用快照備份的方式,IDS主要伺服器的資料有異動時,只需將少量的SQL Log記錄,傳遞給次要伺服器,次要伺服器再依據記錄執行SQL指令,同步調整資料庫的內容,與主要伺服器一致。主要伺服器當機時,做為本地備援的次要伺服器,能夠轉換成主要伺服器繼續提供服務。

在11版中,IDS延伸HDR的技術,新增RSS伺服器(Remote Standalone Secondary),可以跨越地區同樣透過SQL Log記錄,進行遠端的資料庫的同步,達到異地備援的效果。

進一步,在本地端,也增加與HDR主要伺服器共享磁碟的SDS伺服器(Shared Disk Secondary)。SDS用來作為主要伺服器的服務備援,不同於RSS的資料備援。對使用者而言,SDS可提供和主要伺服器相同的新增查詢與異動功能,但是當使用者的SQL指令進入SDS之前,會透過一個切換層,判斷SQL指令的類型,將需要變更資料庫的SQL全部都導向主要伺服器,此功能稱之為寫入重新導向(Write Redirect)。主要伺服器控制所有對資料庫的異動,而SDS則分擔查詢的負擔。因為共享磁碟,所有動作不需進行資料同步。

一般資料庫系統為了分散流量,多採叢集設計。但遇到多臺伺服器同時要對資料庫寫入時,必須管制寫入的順序,一次提供一臺進行寫入動作,同時還需停止讀取動作來確保資料的一致。而且分散負載的伺服器越多,可能造成的寫入衝突也越多,資料庫鎖住的時間也越長,造成資料庫的瓶頸。

庫柏資訊技術總監林蔭峰認為:「IDS 11新的架構正好解決這個難題。」將資料寫入的動作都集中到主要伺服器,便可避免寫入衝突,僅提供查詢的次要伺服器,可以持續提供服務。而且他補充:「這樣的架構很適合用刀鋒伺服器,負載到達尖峰時,可依需要增加伺服器刀數來分流。」

Informix在臺灣客戶包括通訊產業(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製造業(聯電、南茂、鴻海等)、金融業(第一銀行、元大京華證券等)以及政府單位(戶役政小組、出入境管理局等),約有500多家企業採用。

中華電信是Informix的老用戶,像是超過千萬用戶的手機帳務資料庫,即建置在IDS上。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帳務處系統科股長潘敏政博士表示:「我們同時使用人數有8千個,效率還是很好。」但是他表示IDS維護機制過於方便,有時像測試大型資料庫時,因變更頻繁導致快速回復(Fast Recovery)時間太久,不易自行中斷,還需聯絡技術支援協助處理,略嫌困擾。

為加速企業升級IDS的版本,IBM提供多種方案,除少數版本需分段升級外,多數版本均可直接升級到11版。但多數企業仍採觀望態度。以年底將同時更換資料庫軟硬體的中華電信為例,潘敏政表示:「目前只會升級到10,新版還要看實際使用情形。」,三商美邦人壽也表示目前處於10版測試階段,不過已開始規畫11版新功能。文⊙王宏仁


Informix用穩定性抓住使用者的心

向來Informix使用者對產品的影響力很大,IBM軟體產品處經理林世偉表示:「Informix的發展與DB2不同,都是仰賴使用社群意見來指引正確的方向。」Informix技術服務廠商庫柏資訊日前成立Informix使用者協會(TWIUG),三商美邦人壽即是創始會員之一。

三商美邦人壽資訊部系統二科資深專案經理劉燦暉表示:「因使用量大增,12年前轉換到Informix,目前是9.x版。」三商美邦人壽用IDS管理上千個表格的保險資料,數十個表格超過千萬筆,甚至有超過4億筆。

該公司早期使用的考量是開發便利性、技術人力與網路頻寬侷限。近幾年來,保險業越來越重視資料穩定性。劉燦暉表示IDS剛好可以滿足這個需求,他說:「IDS越來越穩定,尤其這五年來沒有遇到資料庫Crash,也幾乎不需要IBM技術支援,少數幾次是升級9.X時的調校問題。」

2年前財政部更要求金融業者須建置災難備援機制,避免伺服器損毀後無法即時復原,金融業者對資料穩定性解決方案的需求大增。三商美邦人壽 3年前就開始建置災難備援系統,劉燦暉表示IDS讓管理人員很方便建立異地備援,不過他強調:「更重要的是對效能沒什麼影響。我們設定30秒非同步HDR,就能兼顧效能與風險。」

滿足資料穩定的需求後,劉燦暉皆下來的挑戰是新資料格式如保單影像檔的存取,他期待能夠透過臺灣使用社群交流,了解更多應用的實務開發經驗。文⊙王宏仁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