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以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磁帶市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首先是在大廠的推動下,LTO已取代DLT而成為中、高階市場的主流,但LTO與DLT的後繼者-SDLT在技術上孰優孰劣仍是一個業界爭論的話題。其次是在低階應用上,DDS已逐漸淡出市場,DLT VS與VXA等規格群起爭奪DDS後繼者的角色。

LTO與SDLT孰優孰劣?
LTO與SDLT均採單軸、1/2吋磁帶設計,兩者都透過增加磁軌密度的方式來提高儲存容量,但磁帶的磁軌數越多,覆蓋相鄰軌道資料的危險性也就越大,因此需要精確磁軌定位技術,來防止磁頭讀寫磁帶的資料軌時發生偏差。

LTO採用的是常規的磁性伺服追蹤(Servo Track)定位技術,伺服軌在磁帶記錄資料的記錄層。而SDLT採用雷射定位的伺服軌(LGMR),其伺服軌位於磁帶的背面,因此可以使磁帶的正面完全用於資料儲存。而LTO採用的磁性伺服追蹤系統在磁帶正面伺服磁軌和資料磁軌會交叉,因而限制了LTO的潛在容量。而SDLT也因此較不容易出現磁頭故障和磁帶路徑的調整偏差,更適合讀寫頻繁的環境使用。

純就磁軌定位技術與儲存密度來說,SDLT確實較LTO略為先進,加上先進金屬粉末介質(AMP)等技術的使用,也進一步提高了SDLT的儲存密度,同等級的SDLT磁帶往往擁有比LTO更高的容量(如SDLT320為160GB,LTO 1為100GB;SDLT600為300GB,而LTO 2為200GB,但SDLT還未推出相應於LTO3的SDLT1200)。不過在IT市場上,用戶並不一定是選擇技術最好、最先進的?品,而是選擇最適合的?品。因此有大廠推動的LTO開放標準,除了吸引大量磁帶機與磁帶介質廠商投入,以致佔有出貨量大與成本較低的優勢外,用戶也可藉此獲得具可交換性的?品,避免局限於單一供應商。SDLT技術的原廠Quantum雖仍持續研發SDLT產品,但也透過收購Certance公司而取得LTO產品線,進入了LTO市場。

DDS/DAT逐漸淡出低階備份市場
體積小巧、價格便宜的DDS磁帶一向是伺服器單機資料備份的首選,在各類磁帶產品中佔有最大的出貨量比例。但DDS已是一項推出超過15年的老舊技術,其潛力早已被發掘殆盡,當發展到20GB容量的DDS-4後,限於4mm的磁帶寬度,其容量已無法再向上提升。且DDS的傳輸速度過慢(只有3MB/s),備份大量資料所需的時間過長。

雖然DDS-4磁帶機不管在機器本體或是磁帶成本方面都相當低,但其容量與速度顯然已經無法滿足不斷成長的儲存容量需求,以致銷售量不斷的衰退。在美國的銷售量從99年的170萬套下降到2003年的大約90萬套,每年下降15%。Gartner預測DDS的銷售量在未來4年仍將以15%的比例下降,到2007年銷售量將降到47萬套。

Sony與HP雖曾發展了DAT72欲作為DDS的後繼者(即俗稱的DDS-5),但仍然沒有根本改善DDS容量低、速度慢的缺點。DAT72的容量提高到36GB(未壓縮),但傳輸速率仍然維持在3MB/s,備份完一卷磁帶所需的時間比DDS-4還要長2倍,因此銷售量一直無法打開,銷售額還佔不到DDS的20%,也讓Exabyte公司的8mm規格磁帶(如Mammoth與VAX等)與DLT VS有了可趁之機。VXA-2與DLT VS80/160均可提供40~80GB的容量,而傳輸速率最高可達DDS-4/DAT72的2倍以上,技術前景比DAT高出許多,已有一些需求比較高的低階用戶轉往VXA-2與DLT VS。文⊙張明德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