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泰證券 | 金管會 | 金融上雲 | 生成式AI | FinTech周報 | 區塊鏈 | 證券型代幣STO | CBA

Fintech周報第221期:澳洲CBA銀行釋出可偵測金融剝削的AI模型;金管會發布上雲問答集

澳洲CBA銀行釋出可在網路交易中偵測金融剝削的AI模型,在GitHub上釋出,提供給全世界銀行使用。金管會近期公佈上雲問答集,更明確說明重大性定義和消金業務資訊系統定義。

2023-11-20

| OpenAI | Sam Altman | 生成式AI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被開除

OpenAI首次開發者大會剛結束不到兩周,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y於17日遭OpenAI董事會以溝通不夠坦誠為由解僱,並表示將由技術長Mira Murati暫代執行長一職。

2023-11-18

| 酷澎 | 電商 | 物流 | 數據力 | 韓國

你不知道的酷澎數據軍火庫

以超高速物流在韓國快速崛起的酷澎,除了高科技物流中心、龐大車隊這類看得見的硬實力,數據力才是酷澎鮮有人知的軟實力

2023-11-17

| 酷澎 | 電商 | 物流 | 數據力 | 韓SCM | 供應鏈管理

【酷澎數據力應用1:訂單履行】簡化演算法建模和開發流程,供應鏈管理因應快一步

位居韓國電商領導地位的酷澎靠演算法儘早預測訂單需求做供應鏈調度,為了快速迭代發展更好的演算法,酷澎SCM團隊需要進一步簡化系統開發流程

2023-11-17

| 酷澎 | 電商 | 物流 | 數據力 | 韓國 | 數據基礎建設 | 數據平臺

【貫徹數據至上原則的關鍵基礎建設】酷澎PB級數據平臺大解析

疫情期間,韓國知名電商酷澎年營收飛速成長2倍以上,帶來驚人的PB級數據處理需求。這段期間,他們以平臺式設計概念,為數據工作流程不同環節打造高度通用、可重複使用、易擴充的執行框架

2023-11-17

| 酷澎 | 電商 | 物流 | 數據力 | 韓國 | 數據基礎建設 | coupang

從UX設計到訂單履行,年收6千億電商如何用數據主導營運

從13年前一家新創公司,到如今位居韓國電商領導地位的酷澎,一路走來是如何發展數據基礎建設,並利用數據來驅動驚人成長,更發展出超高速物流等難以模仿的關鍵競爭力?

2023-11-17

| 國泰證券 | 證券型代幣STO | 國泰金控 | 區塊鏈

國泰證券採用自行建置的STO交易平臺發行首檔STO,要藉Quorum發展區塊鏈生態圈

既2019年證券型代幣(STO)規範上路後,國泰證券在近期發行首檔證券型代幣(STO),也是臺灣首例STO發行。他們自行建置的STO交易平臺,架設於Quorum區塊鏈上。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副總經理陳維銘指出,選用Quorum是基於發展生態圈的策略考量,藉由成為鏈上的節點,加入該生態圈,期望在未來促進更多業務合作。

2023-11-16

| 零時差漏洞 | 政府資服採購作業指引 | 行政院工程會 | 資安監控中心 | SOC | 資通安全管理法 | 資安法修法

改善資安,政府採購與法令與時俱進

今年臺灣資安防護推動有幾個重要進展,包括最新政府資訊服務採購指引出爐,以及數位部預告要針對上路屆滿5年的資安法進行修法

2023-11-10

| 資安法修法 | 資安法修正 | 資通安全管理法 | 數位發展部 | 資安署

【盤點《資安法》修法草案重點4】將現行實務運作上的行政檢查,正式法制化

行政檢查從程序範圍都納入法律後,也讓接受檢查的單位,如果對檢查結果不滿意,可以有行政訴訟的救濟權利,但如果是資安稽核,受稽單位只能接受而已

2023-11-10

| 資安法修法 | 資安法修正 | 資通安全管理法 | 數位發展部 | 資安署

【盤點《資安法》修法草案重點3】公務機關遇重大資安事件,資安署有權調度各機關資安人員支援

政府目前沒有資安職系,資安人員也不是主計、政風等一條鞭的機關人員,資安署有權調度其他機關資安人員支援重大資安事件的應變處理,有網友認為資安署有擴權之虞,也不尊重資安人員的意願

2023-11-10

| 資安法修法 | 資安法修正 | 資通安全管理法 | 數位發展部 | 資安署

【盤點《資安法》修法草案重點2】拉高特定非公務機關資安治理層級,依法設立資安長

特定非公務機關接軌上市櫃公司的資安規定,新增設立資安長的規定外,之前也要求要設立「專職」資安人員,但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眾開講」的網友認為,應該要釐清專職和專責資安人員的差異

2023-11-10

| 資安法修法 | 資安法修正 | 資通安全管理法 | 數位發展部 | 資安署

【盤點《資安法》修法草案重點1】將「禁用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規定法制化

過去政府透過行政命令要求公務機關,不得採購和使用中國廠牌的軟硬體和服務等產品,此次修法草案將禁用條款正式入法,但政府不願公開禁用的產品清單,理由引發外界質疑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