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字面而言,半高磁帶機是高度大約為全高型一半的機型(半高內接型高度為1U,全高為2U),是一種性能與價格都相對較低的產品。半高磁帶機最初是為了節省成本與設備安裝空間而設計,主要做為單機備份使用。但隨著技術的進展與生產成本的降低,新型的半高型LTO磁帶機已能承擔中、小型網路環境的備份任務。

磁帶仍為企業主要備份工具
儘管低成本的ATA磁碟陣列技術已在備份領域取得了相當的進展,但企業並沒有停止使用磁帶,尤其是在大量儲存方面,磁帶依舊擁有廣大的使用基礎,兩者各有其適用範圍。硬碟主要是作為線上(On-Line)儲存,優勢是較高的資料的獲取時間,缺點則是犧牲了硬碟壽命,必須藉由較昂貴的技術才能使硬碟擁有可接受的可靠性;磁帶存儲是以離線(Off-Line)方式保存在可移動的介質上,單位儲存成本比硬碟便宜,適用於對可靠性要求較高,或是有災難復原需求的應用環境。

根據用戶需要備份的資料量大小、對備份速度的要求、對自動化程度的要求等,有不同類型的磁帶設備來適應不同的應用環境,主要可分為磁帶機、自動上帶機(Autoloader)與磁帶櫃3個不同的等級。

擁有數十到數百個磁帶槽與多部磁帶機的磁帶櫃價格非常昂貴,只有大型企業才有使用的需要與財力。而自動上帶機雖能夠容納4~20卷磁帶,但只有1部磁帶機,不過仍相當昂貴,多用於中型以上網路環境的備份。磁帶機則是最基本的磁帶設備,一次只能容納一卷磁帶,需要人工換帶,自動化程度低,一般用於單臺伺服器的備份。不過隨著磁帶技術的改進,在容量與速度都大幅提高後,單一的磁帶機也能用於中型網路環境的備份。

LTO已成為中高階磁帶技術主流,並開始進入低階應用
目前主流的磁帶技術在中、高階網路環境、伺服器與磁帶櫃應用方面,有Quantum的數位線性磁帶(DLT)、IBM/HP/Seagate的線性磁帶開放協議(LTO)和Sony的先進智慧磁帶(AIT)等3種,可涵蓋100~500GB的儲存容量需求(單捲)。而在20~36GB的單機備份低階應用方面,則有DDS、SLR與DAT72等規格。另外還有一類介於兩者之間的技術,如Quantum的DLT VS與Exabyte的VXA等,可滿足33~80GB的容量要求。

在LTO出現之前,中小型企業都是以使用DDS系列的磁帶技術為主,而大企業的UNIX大型主機基本上則是使用STK的9840、9940或是IBM的3590等專屬的磁帶技術,介於兩者之間的網路級應用環境則是以DLT為主流。而自LTO技術於2000年發布後,隨著IBM,HP等大廠的大力推動,已經在網路級市場逐步站穩腳跟,並取代DLT而佔有統治地位,並開始向上與向下蠶食低階的入門級及高階的企業級市場。

據Gartner公布的報告,目前在高階市場方面仍是以STK的9840、9940與IBM的3480/3490/3590為主(前者佔2/3,後者佔1/3左右,採用這類規格的磁帶設備均為容量可達數十TB甚至PB級的磁帶櫃)。

但在中階市場上已有了很大的變化,DLT在2001年仍佔有67%的磁帶機市場(出貨量所佔比例),LTO只有15%,AIT則僅佔9%。但到2004年時,LTO已佔有77%的磁帶市場,過去的主流DLT/SDLT已剩下不到25%的份額,AIT/SAIT更只有零頭而已,除了Gartner外,IDC的調查報告也顯示了類似的數據。而在臺灣,目前LTO與DLT/SDLT的出貨量雖然大致是持平,但DLT的銷售主要是來自於過去的用戶,在新裝機方面,LTO的成長高於DLT/SDLT。

在低階市場上,由於DDS發展到DDS-4後遭遇瓶頸,容量難以再向上提升,已逐漸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雖然因為價格因素,許多小型企業仍在使用DDS,但有更大容量需求的用戶則已逐漸轉往DAT72、VXA,或是DLT衍生的VS系列。不過隨著低價位LTO半高型磁帶機的推出,VXA與DLT VS的市場也遭到了擠壓。

半高型LTO磁帶機的定位
目前LTO規格已進展到了LTO3,單捲容量可達400GB(未壓縮),單卷容量就已超過了許多舊式自動上載機的總容量,而最大原始資料傳輸速率可達80MB/s,實測備份時的持續傳輸速率可超過35MB/s,也已不遜於一些低階的5400轉硬碟。但對一般的網路應用來說,LTO 3的傳輸速率已高過網路的實際傳輸頻寬。另外,目前LTO 3磁帶機均屬全高型規格,平均購置成本約在20~30萬元左右,而根據iThome所做的調查,國內半數企業的年度IT預算在臺幣100~300萬元以下,其中又只有1/3的經費是用於購置設備。顯然多數中小企業目前還難以接受LTO 3磁帶機的價位,另外全高機種對空間的要求也較高,因此低價、部署方式靈活的半高型LTO 2磁帶機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LTO 2的理論傳輸速率只有LTO 3的一半,實際傳輸速率大約在30MB左右(全高型),由於LTO 2的傳輸速率較低,磁帶轉軸轉速與耗電量均較低,因此也降低了散熱的要求,也可以採用更節省空間的半高型設計。顧名思義,半高型磁帶機的高度是全高型的一半左右,體積小、部署方式較為靈活,可有內接和外接式兩種型式,而不像全高型均為外接式。內接式半高型磁帶機的高度和寬度,與伺服器機殼上一個擴充槽的高度和寬度相同(約41.3×146mm),但在長度方面則會因不同廠牌而有所差異。

與全高型相較,半高型磁帶機省略了散熱風扇的配置,僅依靠機體本身的自然對流,或透過外接盒的風扇來強制冷卻。雖然半高型LTO2磁帶機的傳輸速率降到了25MB/s,但剛好可以滿足一般網路環境的需求。由於體積縮小,且省略了部分機械結構,因此成本較全高型低了許多,但仍可讀寫相同規格的LTO 2磁帶(全高型與半高型LTO 2磁帶機價差約在7萬元左右)。至於在LTO 3方面,由於高傳輸速率,應用在半高機型上時需要更好的散熱機制配合,才能保證作業的穩定。另外目前LTO 3的產品發表至今也僅有半年多的時間,為區隔市場,短期內各廠商還不會有半高型的LTO 3機型問世。

在中小型網路環境的應用
目前LTO 2半高型磁帶機最合適的應用領域是只有1~3部伺服器、100Mbps網路、備份資料量在100GB左右的中、小型網路環境。對這類應用環境來說,LTO 3磁帶機的高傳輸速率是一種浪費,在這類以檔案為基礎的備份環境中發揮不出優勢,雖然單位儲存成本較LTO 2低一些,但機器本體的價格至少比LTO2磁帶機貴10~15萬元以上,對中小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價差。而與LTO 2的全高型機種相較,半高型機種略微犧牲了效能(傳輸速率降低約15~20%),但價位也降低了35%~50%以上,具有較佳的性能/價格比。至於上一代的LTO 1磁帶機則由於售價與LTO2相差不遠(價差在3萬元左右),但容量與速度均與LTO2有一段差距,性能/價格比不如LTO2。
對需要更高容量的用戶而言,最高只有200GB容量的LTO2磁帶機可能無法滿足需求,不過目前7或8卷裝的LTO 2自動上帶機售價與LTO 3磁帶機相差不遠(約25~30萬元),但卻能提供更高的容量,因此當前LTO 2也是比LTO 3更划算的選擇。

至於DDS、DAT72的價錢雖然更低,透過自動上帶機也能提供與LTO 2磁帶機相似的儲存容量,但是傳輸速率太低,不適合超過50GB以上的備份環境。

在單機備份環境的應用
對於資料量在50GB以下的備份應用來說,DDS磁帶一向是最常被選用的規格,不過DDS最多只有20GB的容量(DDS-4),有較高容量需求的用戶通常會選擇DAT72(36GB)或是DLT VS(40/80GB)、VXA(33/80GB)等規格的產品。這些磁帶機均採半高設計,可以內接方式安裝到標準的5.25吋槽內,或以外接盒方式轉接,並透過SCSI介面直接連到伺服器上,近來也有採用USB或Firewire介面的款式。

但自10萬元以下的LTO半高型磁帶機出現後,對VAX與DLT VS的市場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擠壓。目前LTO 2半高型磁帶機已出現最低7萬5千元臺幣的報價,不過一般多在10~14萬元間(參考北美地區的零售單價平均約在2300~2400美金左右),而DAT72磁帶機的報價約在3.5~5萬臺幣左右,DLT VS與VXA-2的報價大致也在這個範圍內。雖然目前LTO 2半高型磁帶機的售價仍比DAT72或DLT VS高出近2倍,但還在中小企業預算可承受的範圍內。且LTO 2能提供的容量與傳輸速率也比DAT72、DLT VS或VXA-2高出2倍以上,能藉由較高的傳輸速率提供用戶更小的備份窗口,而儲存介質的每GB儲存成本則僅及DAT72/DLT VS的50%左右,平均每GB便宜約4~14元(臺幣)。另外透過已成為主流的LTO規格,還能做為用戶日後轉向更高階應用的基礎。

隨著LTO磁帶機出貨量的持續增加與不斷降低的成本,在低階單機備份市場可望會有相當的發展。文⊙張明德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