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部地區就學與工作多年,養成攜帶雨傘的習慣,早期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與氣象App可隨時掌握天氣概況,因此,我經常因為沒帶傘而淋雨導致感冒,後續決定這筆錢不省了,若遇到下雨而手邊無傘,寧可不厭其煩、再花錢到便利商店重新買一支,勝過因此生病而衍生的種種不便與成本,同時也提醒自己要記得帶傘。
長久下來,我在家中、辦公室、背包都備有折疊傘,在大部分狀況下,都可隨時因應突然下雨的狀況,至少可確保上半身、尤其是頭部不要因此著涼。至於鞋襪,我也在自己的辦公座位準備幾套,可進行替換,保持乾燥。
作為以捷運這類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代步或自行開車的人,這些應變機制應該就足以應付,但如果是以機車來往於各個地方,所需要的會是雨衣、雨褲、雨鞋,甚至可能需要備妥其他衣物替換,由於穿著這些雨具移動難免因燜熱而流汗,所以必須要處理這個狀況,以免影響其他同事辦公。
戶外運動遇到下雨又是另一番光景,因為不論是否淋雨,身體一定會因為流汗而弄濕、弄髒,必須在結束後替換衣物。以跑步而言,有一定的經驗的人應該都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只怕天雨路滑導致跌倒、天冷而失溫,或是突然被閃電擊中而受傷等狀況。
提出這個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情境,是希望告訴大家:身處在這個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我們必定會遇到下雨,而置身數位化全面普及的環境之中,無可避免會受到網路威脅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每個人該做的事情,是積極、持續認識這些資安風險與各種資安事故,正如同我們關心每天的氣象變化,並且及早進行各種必要的準備與預防措施,以便當下能夠充分因應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
不過,「有備無患」、「未雨稠繆」的概念人盡皆知,甚至應該是基本常識,但每天的全球各地新聞總不乏各種離譜狀況發生。
今年3月初,社群網站龍頭Meta公司的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發生故障,約1個半小時後才恢復正常;幾個禮拜之後,全球速食連鎖業者麥當勞發生大當機,十多個國家的麥當勞App和餐廳點餐系統停擺,許多門市不論現場或是網路都無法接單,有些可改用紙本作業來記錄訂單,有些只收現金,甚至還有直接打烊、當天停止營業的狀況。這類狀況並非今年特別多,以前也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像是2022年4月,DevOps平臺業者Atlassian發生大當機,花了14天才復原。
若論及勒索軟體、DDoS、資料外洩等重大資安事故,更是層出不窮,運用的滲透與攻擊手法五花八門,從粗製濫造到極端繁複都有可能。而這些資安威脅對於企業與組織運作造成的衝擊,也是形形色色,例如,早期常見的個人電腦中毒、硬碟損毀,之後出現網站首頁被竄改、網站服務停擺,到了近期,檔案遭到加密綁架、機敏資料與個資外洩、企業與個人身分遭冒用,更是司空見慣,幾乎天天上演。
事實上,每個環節都可能遭到滲透、所有管制都可能被突破,我們需要進行的各種資安措施,需要涵蓋全局。例如,事前預防雖然無法完全保障資安,但仍須盡力防患於未然,能在敵人侵入前就予以阻隔,可有效降低後續處理成本;至於事中察覺與事後復原能力的強化,是在APT威脅猖獗之後開始興起的資安戰略,目的是促使大家充分具備各種威脅的偵測與應變能力,建立第二條防線,但這樣與威脅貼身肉搏,相較之下是更費時費力的,因此我們也不能輕易放棄事前預防工作,如果這麼做,就沒有退路了。
面對詭譎多變的網路威脅態勢,資安的未來似乎難以令人樂觀其成,然而,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人類用幾千年的文明,突破了外在環境的限制,而得以安身立命,今日我們仍然擔心各種氣候變化,卻不那麼害怕,因為大家都在不斷尋找適應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希望能通過大自然的考驗,而在同時因應人為活動的各種變化時,我們沒有悲觀的本錢,只能繼續拼搏。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2-03
2024-11-29
2024-12-02
2024-12-02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