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只是一種美好童話故事的想像,現實生活中的世界,並非如此。

全球影音巨頭Netflix早在2010年決定全面上公雲戰略,不再興建任何一座實體資料中心,一步步變成了一家科技公司,先追求速度,接著發展規模化,最後進行策略轉型,徹底將所有應用系統都搬上公雲。

Netflix被譽為是最懂得用雲的企業,也是企業上雲的最佳典範,他們的上雲轉型經驗成為許多大型企業數位轉型借鏡的模範。但,這個上雲故事後來怎麼了?從此就一帆風順了嗎?其實不然。

十年上雲發展,積極擁抱各種雲原生技術的Netflix,累積了大量開發債。Netflix為了追求快速成長,開發團隊常常為了解決特定一項需求,就想盡辦法,用各種創意手法來解決問題,快速開發出了各式各樣的專用元件或解法工具,來對症下藥。

日積月累下來,這些開發元件越來越多,越來越繁雜,讓Netflix開發團隊的開發流程越來越碎片化,開發人員為了避免重新發明輪子,不要從頭打造元件,反而得到處搜羅已經開發好的可用元件,不斷嘗試、搭配不同元件組合流程,拖慢了開發團隊的生產力。為了高速成長而完全上雲的Netflix,因此累積了許多開發債。

在2021年時,Netflix下定決心,將統一開發體驗列為開發戰略首要目標,要打造出一個涵蓋軟體開發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開發者單一平臺,提供給所有軟體工程師和資料科學家使用。

這正是一種平臺工程思維,為了提供更好的開發體驗,來打造一個內部開發者平臺。

不過,Netflix這項工程,還沒有完成,目前只打造出了資源管理和流程探索功能。串接了來自9大技術供應商在軟體生命周期中的種種工具,提供單一管理介面,方便內部開發團隊選用。另外,也提供了套裝流程首頁,提供不同產品開發需求對應的開發流程範本,讓開發團隊更容易探索每個流程中常用的工具和解決方案,不用自己從頭模索。

Netflix不是唯一一家因為上雲、擁抱雲原生而累積大量開發債的企業。歐洲快時尚巨頭Zalando、荷蘭保險集團ING、瑞典家用電器大廠伊萊克斯、美國航空、HBO MAX聯播網、加拿大電信公司Telus、英國體育臺DAZN,甚至是老牌軟體公司3D引擎巨頭Unity、設計軟體龍頭Adobe、ERP軟體巨頭SAP都是如此。

在過去十年來,這些公司因為積極擁抱雲原生,推動IT現代化轉型,擁抱DevOps推動開發維運自動化,大幅提高了軟體交付速度。但是,越來越複雜的混合雲環境配置、龐大的DevOps工具鏈,再加上新興的軟體供應鏈安全威脅,都讓他們越來越難以不斷擴大DevOps規模和成效。

連續調查全球DevOps發展趨勢超過10年的Puppet公司,從許多大型企業DevOps調查數據中歸納,設立平臺團隊、建立自助式的內部專用開發者平臺,都是DevOps成功規模化的關鍵,甚至形成了一股新的開發浪潮,也就是平臺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

不少國外大型企業,像是前面提到的這幾家企業都是如此,開始打造內部的開發者平臺,提供一站式、操作更流暢、管理更便利的開發體驗,來降低開發者的認知負載,進而再一次提高開發團隊的生產力。

在2009年崛起的DevOps浪潮,發展將近14年,已經成了企業擁抱雲原生技術的重要開發方法論,但是,企業越是依賴DevOps,流程和模式越是高度自動化,就會面臨更大的開發複雜度挑戰,光是要管理的微服務可能累積多達上千支。

再加上,雲原生技術高度發展後的新考驗,數千種開源雲原生技術和工具鏈、多雲混合雲運作環境各種配置的優化,容器架構、Serverless架構、最新的Functionless架構,還有生成式AI自動產生大量程式碼的品管問題、軟體供應鏈資安挑戰,都讓新一代的開發者,面臨前所未有的認知負載。

追求更頂級,彷彿頭等艙般的開發體驗,才能讓開發者更有生產力,這正是平臺工程崛起的原因,也為DevOps如何邁向下一個階段,指出了新方向。

 相關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