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行車,或是人際溝通,懂得保持距離,的確是預防彼此受到傷害的有效方式,不過,就當前資訊系統的使用方式而言,不論是透過個人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存取各種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網路應用服務時,所面臨的危險性已經與日俱增,我們需要的防護配備越來越多,例如防毒軟體、網路防火牆、郵件過濾系統、網站安全閘道、APT防護方案,但又無法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受到惡意軟體的感染,難以倖免於形形色色的網路攻擊手法。
除了擔憂所使用連網設備會因此破壞,而無法上網,同時,我們也害怕敏感、機密的資料外洩,導致個人隱私、企業智慧財產受到損害。而過去企業也投入許多資源,建置了資料外洩防護系統、文件安全控管系統。甚至,有些公司大費周章地導入了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將原本分散在多臺個人端電腦的作業環境,透過遠端桌面服務(RDS)、桌面虛擬化(Desktop Virtualization)、應用程式虛擬化(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等形式的軟體平臺,全部集中到幾臺伺服器來執行;而使用者僅透過精簡型用戶端電腦(Thin Client)連接企業應用系統的網頁入口,並且僅能執行企業配置好的個人端桌面模擬環境,或是允許員工使用的應用程式,以及存取位於內部網路的檔案伺服器,而營造出所謂的雙網隔離環境。
其實,在這之前,針對這樣的遠端存取需求,最早是歸類在VPN加密網路連線的應用之中,尤其是當SSL VPN崛起之際,網頁應用程式也在企業IT環境當中日益普及,而促成了這類遠端安全存取應用。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使用者可透過瀏覽器登入對應的企業網站入口,即能在SSL加密連線的保護之前,存取位於企業內部的網站應用系統,甚至是檔案伺服器、網路芳鄰,而不需手動設定、安裝專屬的VPN用戶端程式;同時,使用者在連線期間的環境,形同一種沙箱(Sandbox),過程當中產生或用到的暫存資料,也會在連線中斷後消除,不會遺落到使用者當時所操作的個人電腦上。
然而,單靠這樣的機制,僅能確保使用者在連線過程的安全性,對於所存取的每一個網站、網頁應用程式,基本上,都是不設防的,若需要強化相關防護,仍須想辦法在當中,搭配網頁安全閘道等解決方案來提供防護,而且,此時,同樣會面臨無法判斷未知威脅的風險。
所幸,從今年開始,我們發現有新的資安產品類型進入臺灣市場,能夠因應上述的防護與管控需求,而這就是本周封面故事所要探討的主題:遠端瀏覽器隔離系統(RBI)。
其實,之所以報導這個議題,有好幾個緣起。首先,4月初,我們的技術編輯周峻佑以此為題,先介紹了Ericom Shield;到了7月,我們在製作《零信任!重新定義資訊安全模式》的封面故事時,也聯繫到Symantec,得知他們有一套Web Isolation,可以提供類似的功能;在7月底、8月初舉行的iThome資安焦點論壇,代理Menlo Security的代理商達友科技也在北、高兩地,介紹他們的RBI產品。
不過,在接觸這類型產品之初,令我們感到困惑,因為,關於隔離的技術,先前大家比較熟知的是網路隔離(Network Isolation)或是網路存取控制,看到廠商打著「瀏覽器隔離」、「網頁隔離」,甚至誤以為是用沙箱模式執行的瀏覽器,但其實不然。遠端瀏覽器隔離系統可涵蓋的防護與管理層面更為廣泛,同時應用到遠端存取、檔案掃描與重組、集中控管等功能,以「後市可期」來形容這類型產品的未來發展性,並不為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09-13
2024-09-10
2024-09-09
2024-09-09
2024-09-12
2024-09-10
2024-09-11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