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監理沙盒議題沸沸揚揚,立法院也展開了相關修法的程序。我們並非逢沙盒必反,而是有一個更大的夢。就像人權領袖金恩博士知名演講中的那句話:「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若金融世界也如此,那時,就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沙盒。正當一面倒擁抱沙盒之際,也許還要反過來想想,臺灣不能忘記玩真的沙場,不能本末倒置。

論點一:成功在於沙場。以歷史為鏡,臺灣IT產業起飛過程,並沒有沙盒機制。甚至,若當年扶植資訊產業也用沙盒的話,臺灣的IT產業就起不來了,大家手邊用的PC及Internet也會不一樣了。

就像IT產業得要面對環保議題,Fintech面對金融問題,都需要有規範。政府的確要有大方向的規範。例如Fintech不能從事詐欺、不能惡意違法。但是,如此規範不用沙盒。

但是如果有一家公司在臺灣適應不良,他們大可在其他國家找到出路。畢竟網路世界的距離就只有One Click的距離,若連在國外都適應不良,臺灣也不該特別用沙盒機制來保護這樣的公司。

倘若用沙盒作為政府扶植產業的手段,試問,近年來政府所扶植的企業中,有哪一家可以說是成功的?真正商轉的新創服務又有多少呢?保守來看,用沙盒產出的東西,一定會是適合官方包裝的案件,文書作業非常完整,可能結案報告的投影片也能做得很漂亮,但是在實際市場上,不可能只靠這樣就能活得下去。如此一來,勇於先試水溫的第一批顧客,就是白老鼠了。

論點二:政府應著重扮演服務諮商的角色。政府只要做好提供公開資料,由官方提供身份認證服務,來加速企業完成Fintech或新創公司所需的法律流程,也可以想辦法來提供新創公司諮詢。從旁輔助、提供諮詢的顧問,而非主導一切的教練角色就好。

論點三:成功企業想的是上沙場,玩真的。若企業優先自願請纓進入沙盒,而不是上沙場,看起來就很像過去的資策會。因為可以適應沙盒環境的企業或創新服務,不一定能適應外部市場或環境。而那些已經可以適應外部大眾的服務或新創,也不用再去適應沙盒,根本連申請都不需要。從真實世界角度來看,當有量變時,就會造成質變,尤其在這數據時代。以最近的例子來看更明顯,以太坊區塊鏈DAO的出現,遭遇被駭事件,進而後續還得Fork(硬分支)分裂成兩個以太坊區塊鏈專案,包括了ETH以太坊和ETC以太坊,後者又稱以太坊 Classic版。這樣活生生的演化變異,在控制環境中的沙盒實驗中,絕對不會發生。正因為DAO這類問題就是玩真的,在真實世界動輒會造成幾十億元臺幣的衝擊,就會促成新的演變。以太坊區塊鏈DAO的這一個教訓非常珍貴,這是真實世界的教訓(Real-life Lesson),在沙盒中,絕不可能得到這樣的經驗(絕不會是Sandbox lesson)。玩假的,駭客就不會來。玩真錢機會大,駭客就來。所以一個東西通過了沙盒,並不保證安全,反而可能誤導群眾及投資者那東西是安全的,這種誤導更為危險。

論點四:一般民眾其實也是要真的東西。民眾不用冀求政府的過度保護。請用成人來看待,而不是把人民當小孩。沙盒像是給小孩的玩具,在沙盒上所學會的生活經驗,真能讓我們成長嗎?自由市場或許不是可以通用各種情況的最佳選擇,但應該是我們奮力爭取的目標。年輕團隊如一般企業般與各銀行往來,奮鬥自強,是自由市場,而非監理沙箱機制。儘管銀行有一套完整的制度,還是搞出了金融風暴,請不要過度依賴政府跟現有的審查機制。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