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一個定期檢視垃圾電子郵件的小習慣,讓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系主任許鳳玉,沒有錯過這個這封高達2,500萬元投資規模的合作邀約信,也為臺灣創造了一個培養全新編程設計人才的搖籃。
建立編程人才教學制度,目標與產業接軌
紡織設備很早就走入電腦輔助設計和生產,服飾設計人員可以透過織造CAD軟體,建立想要織造的布料樣式CAD檔,再傳輸到生產機臺來製作。不過,不同布料、衣服生產方法差異很大,也搭配各種不同的織造設備,至少就分成平織和針織兩大類,針織設備又可以依據織造方法不同,細分成圓編、橫編機與全成型橫編機。
早在十幾年前,許鳳玉曾連同幾位老師,遠赴德國橫編機生產大廠Stoll,學習橫編機的編程系統,卻因技術發展不夠穩定而未導入,等到近幾年技術日臻成熟,又因成本太高、無法購入足夠數量的機臺來教學,後續才導入了臺灣高亨生產的一般型電腦橫編機,來訓練學生學習電腦針織織造的能力。
但是,「目前全世界全成型橫編機軟硬體系統最完善的兩家大廠,是德國Stoll的knit & wear與日本島精機的Whole Garment。」許鳳玉認為:「織造全成型衣服的邏輯跟織造一塊布的邏輯不一樣。」會操作高亨機臺,並不代表進階版全成型的編程系統也能上手。
於是,當臺商錦祥紡織第二代、同時也是現任意創坊董事長陳志軒,萌生了回臺灣培養人才的念頭,在2016年聯繫了多個臺灣服裝科系洽談合作時,許鳳玉抓住了這個機會。雙方只用了3天就確定合作,不到3個月,所有設備與人員都進駐到位。此後,實踐大學服設系系館的地下室一隅,儼然成了編程人才培育的一方天地。
有了意創坊從中斡旋,實踐大學以較低的價格向島精機採購了8臺APEX3軟硬體整合系統以及4臺全成型橫編機,原市價約2,500萬元,對原本就有意導入全成型橫編機的許鳳玉來說,大大減少了設備的負擔。儘管如此,陳志軒沒有要求任何對價條件,「他(陳志軒)覺得只要能夠對針織產業有貢獻,都是值得的。」這個態度,讓許鳳玉更加確定合作的決心。
為了盡可能實現雙方的目標,實踐大學服設系可說是不遺餘力地培養針織產業的編程人力,但受限於設備數量,每年只能提供16個受訓名額。比如去年,湧入85名學生申請,為了找出畢業後真心想要投身相關工作的學生,全系18個老師齊聚一堂,輪流對學生提問,精心挑選受訓對象,其慎重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新制度的建立總是需要花時間摸索。許鳳玉表示,2016、2017年的學生,真正畢業後還在從事編程工作的人不到5人。一方面,因為前兩年還在摸索教學模式,也沒有將課程納入正式學分,入選的學生必須利用課外時間參與培訓,另一方面,也因為編程設計需要了解不少機械理工知識,部分學生無法適應教學內容而放棄了。
不僅是受訓的學生遇到層層挫折,就連第一批與學生同時學習編程的老師,也全軍覆沒。許鳳玉解釋,第一批老師,都是在服裝設計領域有其專業的資深老師,不一定熱衷於追逐新技術,電腦操作能力也不如年輕人熟悉。許鳳玉決定改變作法,轉而挑選了兩位年輕專任老師,跟著錦祥紡織、島精機製作所的技術人員跨領域學習,在培育學生人才的同時,也要讓師資陣容更加完備齊全。
去年,實踐大學正式將這個訓練課程納入學分,編程人才培育計畫也逐漸步上軌道,許鳳玉更向島精機爭取,從完成整學年編程課程學分的16人中,挑選出2位學生,趁暑假到日本島精機製作所總公司實習2周,回國後再與其他6位學生一起免費加碼上課,直到10月底。許鳳玉要讓這些受訓的學生,有更完整的學習,為進入職場做準備。
除了意創坊之外,實踐大學還與一家中國廠商合作,讓臺灣人才有機會實習、甚至就業。陳志軒也與臺灣紡織拓展協會、島精機聯合舉辦媒合會,邀請中國、香港的針織廠商,來臺灣尋找人才,要讓人才能與產業對接,而非揣著一身技能卻無用武之地。
意創坊與實踐大學服設系展開合作後,就在系館的地下一樓建立人才培育中心,進駐軟硬體設備、師資及人才。(攝影/洪政偉)
納入工業4.0與C2M概念,課程隨未來產業趨勢調整
實踐大學要積極的導入全成型橫編機,也是為了因應紡織業走向工業4.0的趨勢。許鳳玉表示,針織產業的編程系統,較平織來說更可能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因為兩者本質上的織造方法不同。簡單來說,梭織是用經緯編的方式做成布料,再進一步用來製衣,作業流程包括設計、打版、裁減、車縫、整燙等,雖然有工廠開發機器手臂來取代人工,要把平織的每個環節自動化,「但成本太高,要普及運用還有一段距離。」
此外,實踐大學也正在規劃導入人體計測儀器,用來自動化掃瞄人體的尺寸資料,再來結合針梭織做出客製化的衣服,跟上C2M的趨勢。「就算我們三圍一樣,但不代表我們長的一模一樣,精確的數據才有效。」許鳳玉表示,未來的消費模式會越來越多元,會有更多人想掃描出自己的身體密碼,在網路創建一個數位分身,直接線上3D虛擬試衣,數據將會帶動服飾產業的創新。
許鳳玉也舉例,服飾產業的客製化,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已經不只根據客戶身形、喜愛的顏色、花紋來設計衣服,有國外案例,是運用人臉辨識以及偵測打字輕重的技術,讓客戶在電腦上填寫訂單資料的同時,就抓住客戶當下的心情、個性等資訊,再生成擁有個性化圖樣的布料,來織成專屬個人的衣服。
「學校教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平行移動到產業,一個是要對未來產業有藍圖。」許鳳玉強調,實踐服設系的課程,不只要讓學生學習技術,也要了解產業發展趨勢。學生畢業後進入職場,懂得車縫、織造只是基礎能力,更重要的是,她期待學生用前瞻性的思維看見產業潛力並勇於突破,而非一味墨守成規。
許鳳玉表示,實踐服設系一直以來都是研發設計為主,如果通通都教,反倒讓學生學藝不精。當初與意創坊合作,也正是因為了解自己的學生,願意嘗試新事物又擅長於設計,正好是這類未來編程人才需要的特質。
熱門新聞
2024-09-29
2024-10-02
2024-10-01
2024-10-03
2024-10-01
2024-10-04
20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