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CON CTF駭客競賽負責人李倫銓。

圖片來源: 

iThome

劍橋分析違法濫用臉書8700萬筆用戶資料,試圖用廣告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影響選民立場,引起全球關注,更讓臉書因涉及資料外洩而遭撻伐,劍橋分析更因此而宣布破產。臉書資料外洩事件在全球餘波盪漾,人人害怕個資在無意中被存取甚至被用來操弄,甚至有許多如何避免臉書個資外洩的報導,甚至是刪除臉書的言論出現。對此,HITCON CTF駭客競賽負責人李倫銓今天在iThome 2018臺灣雲端大會主題演講上,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並非刪掉臉書帳號或是解除可疑臉書程式就好,更值得注意的是臉書演算法的精確度,因為它的影響力已經達到不容輕忽的地步。

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及商業、科學暨運輸委員會所聯合舉行了聽證會,要求臉書創辦人暨執行長Mark Zuckerberg提出解釋。而在許多媒體報導當中,都在嘲笑議員們提出笨問題,李倫銓認為,議員們並不是胡亂提出問題,不了解社群網路,而是想知道臉書的廣告投放精準度以及蒐集資料的範圍,並且提出反諷,希望臉書未來可以避免此類事件再發生,而且其實議員們都看過臉書提出的報告書內容,他們已經知道這個平臺能達到多麼驚人的影響力,提問只是為了證實。

李倫銓進一步提到,像劍橋分析這樣的政治顧問公司,其業務範圍也包含選舉操作,基本上做電話訪問、街頭問卷,都在合理範圍內,但他們選擇做了心理測驗App放在臉書上,分析出容易受影響的人,再製造假新聞,對他們精準投放選舉廣告,企圖帶風向影響選民立場,就是濫用平臺。

他提到,容易被操控的人格有幾種特性,包含對自己沒自信、認為自己缺點多、習慣討好人、負面情緒高、不懂拒絕人,這些從分析中被認定為容易搖擺的人,可能遍布在每一階層,無關年紀、性別、政黨,都可能被民調公司鎖定,成為他們在臉書投放選舉廣告的族群。

針對平臺濫用的狀況,李倫銓認為使用者通常防範不了,對於在平臺散播假新聞、操控風向的人,應該是要由平臺業者去規範,避免這樣的生態出現。為此,臉書在4月7日提出新的政治廣告透明政策,未來任何政治候選人或是政治議題,若要投放廣告在臉書平臺,必須加註「政治廣告」標籤,且須說明廣告費用是由誰支付,且未取得臉書授權前,廣告主不得刊載政治廣告,這麼做就是為了要遏止外來的政治干預。李倫銓認為,政治廣告標籤將會是全世界的趨勢,未來將連帶其它平臺也往此方向進行規範。

而在臉書F8用戶大會前,Mark Zuckerberg也預告,臉書未來幾個月將加入隱私控管功能Clear History,允許用戶清除上網紀錄,用戶可以看到他們在臉書上點選的網站、廣告,以及使用的app,並自行決定從帳號中刪除這些資訊,而且還能設定關閉儲存這些資訊的功能。他也承諾,未來臉書會用AI去偵測煽動性言論,但因為有難度,所以要透過AI技術,成熟分辨合理的政治表達和仇恨性的毀謗言論,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李倫銓觀察到,在臉書資料授權爭議事件之後,他們在使用者授權的作法變得更為精細,而其他應用服務也追隨這樣的潮流。包括手機作業系統iOS、Android,也都更加強對隱私的重視。他舉例,在Android 6.0之後,把權限分為兩大類型,一般權限與危險權限,照相機、行事曆、位置、聯絡人等資料,都屬於危險權限。當使用者在執行應用程式時,如果程式碼中存取了危險權限,第一次會出現請求權限的對話框,要求使用者授權,主動給予警示。「使用者對於隱私資料的使用就像Baby一樣,無時無刻都要照顧他們,資料的使用不能只有告知,而要做到更細膩的管理。」李倫銓說道。

他也呼籲,使用者在臉書或在任何網站、App、應用系統,所點過的讚、看過的粉絲頁或網頁、看過的影片、曾開啟的檔案,即便在過去已經授權出去,任何平臺、作業系統廠商都應該能讓使用者有回頭檢視,以及自行刪除的能力,要讓使用者能掌握自己的隱私資料,像是網頁Cookie、廣告識別碼(Identifiers for Advertisers,IDFA)。而這也是歐盟5月25日即將正式實施的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所要求的重點,而且要做得越細膩越好。李倫銓強調,對於各平臺、作業系統的廠商來說,IT技術要往前走,也必須做出這樣的機制。

最後,李倫銓更認為,未來取得使用者的資料授權,要明確告知使用者,包括使用資料的時間、範圍、要拿去做什麼事情,要用到何種資料。他說,要做到這樣的地步,才是好的平臺與作業系統。他也強調,使用者要保有資料操控權的意識,明白誰都不能拿走自己的個人資料,若有人要使用隱私資料,就必須得到使用者的明確授權。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