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些日子和跨國在做軟體服務系統開發朋友的閒聊中,我們還聊到了臺灣的軟體工程師好不好管理的問題。

服從紀律等於聽話?
有些朋友的確比較過臺灣的軟體工程師,和一些其他地區的軟體工程師之間的差異,他們有一個共通的結論,那就是臺灣的工程師比較「聰明」,卻「不好管理」。

這似乎是一個有著前後邏輯連貫的推論,因為「聰明」,所以自己的想法多,也因為自己的想法多,所以對於管理階層所下的指令,就容易反抗或是不服從。這樣的結論就像是因為比較不「聽話」,所以不好管理。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樣的想法似乎言之成理,但我有不同的想法。

首先,我要先強調的是,對任何團隊而言,紀律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它代表大家有一個共通的規範,並且願意在這規範下來工作。

而對軟體開發團隊而言,紀律的重要性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當我們制定了規範,並且讓每個人都同意所制定的規範,那麼就必須遵從一定的紀律,來落實這些規範。

然而,對紀律的服從並不意謂著就是「聽話」。我們可以來想想,一般人所談論的「聽話」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一般我們可能會理解,「聽話」就是請工程師做什麼,他就照著做。所以或許一些人心目中的「聽話」工程師,就是一個對於工作內容安排,從來不提出不同的意見,會百分之百遵照指令執行的工程師。

我完全可以明白,身為團隊領導者那種不樂於見到自己在交付工作內容時,被交付的對象不斷提出質疑或反對的意見,那種不斷被挑戰甚至是澆冷水的感覺,大多數人應該都不會太喜歡。而且,自己還得花上大把時間和精力,來說服質疑者,使其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而有些工程師,即使表面上對工作安排或指令不抗拒,但陽奉陰違,在檯面下要嘛消極應付,要嘛私底下傳播一些負面的訊息,這都會對管理工作造成不少困擾。

像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也就可以理解,有些人在心態上想要尋求一些「聽話」的工程師,可以完全貫徹自己的意志,不會挑戰自己的工作安排及指令,也不會處處唱反調,使得自己處處碰釘子。

而且,如果有了「聽話」工程師,我們就不需要為了完成一項工作,額外多付出不少心力,來使其得以推動。

這樣的想法不能說是沒有道理。

領導者並非全知全能,我們都需要不同的觀點輔助,以避免錯誤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軟體產業終究還是一個人的產業,人的因素其實在軟體開發的成敗過程中,佔了很大的比重。

所以雖然我們常用「人日」、「人月」之類的單位來做估計,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無法互相取代、互換的。當人當做機器般運用,只期待他照著指令行事,在軟體產業裡,其實是放棄許多對人可以期待的可能性。

當我們希望被交付工作的對象,只是忠實執行指令時,其實可能意謂著,你覺得自己不需要他具有太多的思考能力,或許說你只需要受限的思考能力就好了。

這是不是因為,我們自覺自己思考的已經夠完備、夠透徹了,因此,我們所做的規畫或安排,工程師只需要照表操課就好了。而且,工程師所能提出的不同看法,其實都沒辦法逾越自己的設想,也沒有能力找出自己想法中的漏洞。既然如此,他又何必提出不同的想法,反而還得浪費時間來討論、說明這些想法之不可行。

可是,這都是建立在你覺得自己的思考很完備、很透徹,也幾乎不會犯錯的基礎上。不過,每個人都會犯錯、都會有思考不夠周延的時候,更會遇到自己所知有限的情況,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全知的——即使你是團隊的領導者,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團隊的原因之一,不單只是因為我們想要加總每個人的生產力,同樣也是因為我們需要不同的人之間相互掩護,相互協助。

每個人的思考都有可能出現盲點,團隊的領導者也不例外,這是你之所以需要一些反對意見的原因。當有人質疑你的想法或決策時,其實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為這可以幫助你更認真地思考自己的想法或決策,是否的確存在問題,讓你有機會予以修正。

人的因素對軟體開發產業十分重要,即使你在開發過程中犯了一些錯,但是正確的人會將你從這些錯誤中拯救出來。像是你估錯了時間,做錯了技術決策,只要你的成員夠好,他們會試著彌補這些錯誤所造成的傷害。

就像近來我相當樂於聽到同事告訴我,關於我所做的決定究竟有多糟。

當我們遇到這種事的時候,接下來的互動,總會衍生出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經過他的質疑和說明(或是再加上一場論辯)之後,我仔細想想,發現的確是我沒有考慮好,因此做出了不那麼好的決定。我會覺得很高興,因為還有機會修正一個不那麼好的決定。

第二種情況,在這場論戰之後,我獲勝了。在歷經我的說法之後,他得以信服我所做的決定。這種情況也很好,因為即使我們最初的看法不同,但是經過討論之後,我們都相信、也都認同這個決定。當然,也可以用以上對下的姿態強力施行自己想要的決策,但是得不到執行者的認同,最後不是陽奉陰違,就是無法對目標全力以赴,執行導致成效大打折扣。

還有第三種情況,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我們所想的都不夠好,因此,得以一起討論出一個更好的方案。

在前些日子,我告訴一位同事希望安排另一個同事接手某個工作,這位同事淡淡的回應:「不要隨便切換別人的工作,會讓人覺得惱怒的呀」。這句話頓時讓我醒覺。這個道理我不是不懂,只是面對自己當下想要迫切解決某個特定問題的時候,往往就會忽略掉其他必須要考慮進來的因素。我當然也可以更強力的方式來執行我的意願,但同事的考量明顯更好,是我有所疏忽,因此相當感激這個同事救了我。

溝通雖然會花額外時間,但可以使彼此對於工作方法更有共識
彼此相互說服的過程並不全然是負面的,或許它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和力氣,但卻有助於大家更了解事物的本質。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是一個凝聚共識的過程,因為它可以產生一個大家都同意的結論,讓大家都相信這麼做是更好的選擇。當然,這都必須在一個理性的基礎之上,大家都意識到討論的目的是要找出一個更好的方案,而不是為了爭出個我勝你負。

「不聽話」所意謂的,並非當大家都做出共同決定之後,有人還不依照決定來執行,這種是「沒有紀律」。

一旦大家一起做出決定之後,就必須有紀律地共同遵守決定,並進行工作。

如果我們需要的只是「聽話」的工程師,那麼無形中就喪失了一些可能性,像是在我們在做錯決定時,他們主動跳出來拯救你的可能性。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