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跨國在做軟體服務系統開發的朋友閒聊,談到在臺灣的開發人力素質問題,包括了招募那些學校的畢業生來做軟體開發最適合、臺灣公司喜不喜歡將開發案外包到中國大陸,以及像臺灣的軟體工程師的管理問題等等。這幾個問題都滿有趣的,值得討論。當時我略微說明了我的想法,回來後也覺得可以記錄下來,做為分享並交流。

名校畢業學生的意義值得深思
對於軟體開發這個領域來說,無疑地,有些學校可以算是名校,就像是台大、清大或是交大,都是眾所肯定的電腦科學或資訊工程的名校。在高中畢業後,能夠考上這幾所學校的考生,起碼考試成績都有一定的水準,而在那之後,又能順利畢業取得學位,甚至唸完研究所畢業的,起碼在吸收課本、準備考試的能力上都不會太差。

另一方面,就如同我們過去時常提到的,軟體開發產業是個以人為主的產業,人對了,軟體開發的工作就會順利許多。

當你要找人時,你會想找「聰明」的人,還是相對而言不那麼「聰明」的人呢?當然,不會做太多考慮,如果可以找得到,也供得起的話,我想許多人都會優先選擇「聰明」的人。

什麼是「聰明」很值得討論,但是在那之前,恐怕會有不少人直接將「名校畢業」與「聰明」二字拉上等號,或者認為它們很接近。但事實上,這中間邏輯尚有不少的差距。

「名校畢業」的學生,或許擅長考試,但不見得「聰明」,而這和「聰明」的定義究竟是什麼,還是很有關係。

如果我們試著說,「聰明」的人學習新事物快,很容易就領會新觀念的關鍵,並且落實到實務的工作上。

我們也會可能認為「聰明」的人擅長分析,能輕易將看似複雜的問題,剖析成為簡潔的幾個組成,並且描述它們之間的關聯性。

當然,我們也會認為「聰明」的人能夠快速解決問題,總是能夠知道如何有效的收集線索,並且快速依據所收集到的線索,診斷出問題的所在。同時,「聰明」的人知道工作的重點是什麼,並且能夠根據問題的重要性,依序加以解決。

當然,「聰明」的人知道怎麼有效準確的溝通,讓一起合作的溝通伙伴們都能用同樣的步伐,一起做開發。

如果說以上包括在我們對「聰明」的定義之中,那麼我想,「聰明」的人對軟體開發工作其實是很有幫助的。

可惜的是,能夠考上名校的學生,以及經歷過所謂名校的訓練的畢業生,不見得具備了上述的特質。也就是說「名校」畢業生和上述「聰明」的定義,其實不那麼的必然或正相關。

找聰明人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想從「名校」的判斷標準來入手,或許不見得容易幫助你過濾出「聰明」的人。

人格特質是否合適、訓練程度夠好,是真正判斷好人才的關鍵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實際軟體開發工作後,其實會發現名校的光環其實還好,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的基本人格特質和訓練上。訓練講的就是和職能有關的技能訓練,像是程式設計的觀念、程式設計的能力和領域相關的知識,例如網路程式設計、資料庫程式設計。

而基本人格特質則是關係到像是上述對「聰明」的定義、具不具備抗壓性、對工作的完成是不是有責任感,對於工作或自己的不斷進步是否有熱情、喜歡挑戰新鮮有難度的事情,在完成工作後可以得到成就感、……等等。

很多人會重視技能面,更甚至人格特質面,但我的想法有點不同。

我認為技能的學習是容易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從零開始學習,問題不在於一個新人目前會多少東西、究竟有多熟練,而是在於他可預見的未來,會不會變成一個你覺得好用的伙伴。

另一方面,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技能的學習可以期待,尤其是對於一個時時渴望自己不斷進步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人格特質的改變卻不是那麼的容易,就像是一個對工作沒有責任感的人,其實是很難轉變他的個性的。

而上述所提到的這些種種,都是「名校」的光環所難以擔保的。從名校畢業,不能保證一個人享受不斷進步的感覺,也不能保證他喜歡持續的挑戰困難的事物,更沒有辦法保證他在融入團體合作上的表現。

我們選擇基於畢業的學校來做為篩選履歷的標準,是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偷懶,以為大學已經幫我們為職場工作做好了過濾和建立評斷標準,同時另一方面我們簡單的相信「名校」畢業,等於「聰明」或是等於「有能力」的邏輯因果關係。

但這邏輯顯然跳躍得太快了。

會考試不等於會做事,對於程式開發抱有熱情更是重要
我知道有些軟體公司,特別是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幾乎只看學歷為主來決定是否任用求職者,他們除了考慮到是否有名校光環加持之外,多半還會評估求職者的在校成績,若是成績單不夠亮眼,就很難越過任用的門檻。

這中間的邏輯,任旁人也看得出來,是那麼的再簡單不過了:我們相信能考上名校、在校成績表現優越的人,就是優秀的人。他們的在校成績,可以直接反映在他們的工作表現上。有些公司甚至會在面試時,加考一些諸如腦筋急轉彎的考題,我想這是因為他們相信能很快回答這類問題的人,都是「聰明」而且「優秀」的人,也就是他們真正想要找的人。

不過,事實上,正如你我都知道的,會考試和會做事是兩回事,能回答腦筋急轉彎問題的人,也不見得就是真正的「聰明」人。

軟體開發工作不是那麼需要很會考試,或者很會回答腦筋急轉彎的人,相較於這些因素,舉例來說,軟體開發工作更需要對這份工作的熱情。有熱情的人可以持續投注時間在他的工作上,這使得他能夠不斷精進他的觀念和技藝,並且樂在其中。在臺灣的軟體開發社群裡,你可以看到一些表現活躍而且受到重視的開發者,他們常常都不具備什麼名校光環,但是因為他們極富熱情,所以他們可以在這個領域中有卓越的表現。

最近開始看到一些公司改弦易轍,改變了他們對於招募任用員工的標準和方法,從我的觀點來看,這是一件挺不賴的事情。或許從這些年的實戰操演當中,他們也明白了從前的判斷標準,其實是有一些問題的。

我們都相信軟體開發產業是人的產業,就必須意識到,找開發者時也必須同時從「人格特質」面來著手。

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和求職者聊聊,在面談時不僅關心他的技能取向和熟練程度,同時也應該旁敲側擊,同時了解他在性格上的特質,是否適合自己的開發團隊,以及是否適合軟體開發工作。

若是我們只從學校、成績來做判斷,或許真的是因為我們太相信這個從小以來就始終信仰的價值,或者也真的是因為我們太偷懶了,不願意多花點時間了解來求職的這位開發者,究竟是一位什麼樣子的人。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