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產力的程式人是十分受到歡迎的,因為對軟體開發而言,時間就是金錢,生產力和開發成本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如何提高生產力,便成了程式人相當關心的一個議題。

在前文,我們提到了幾個影響到程式開發生產力的因子,從最基本的功夫──打字速度開始,到挑選好的整合開發環境、對整合開發環境的熟練程度、挑選有生產力的程式語言、合適的應用程式框架或程式庫……等,這幾項因素都對實際撰寫程式時的速度,有著深遠的影響。

善用既有程式庫,就省去重新造輪的時間
倘若你觀察那些撰寫程式速度飛快的程式人,你會發現他們通常已經累積了不少資產,而這些能夠在實際開發時,直接拿出來使用。

這些現成的「輪子」,時常就是一些日積月累的程式庫。它們多半是程式人依據過去一段時日的經驗,以及實務上可能會遭遇到的需求,逐一地磨練、萃取出來的。

由於程式人多半會持續在固定的幾個應用領域開發,而他們自己設計的程式庫,通常也就是針對這些應用領域整理出來的。具體地說,這些現成的「輪子」之所以寶貴,原因在於:一來,可能沒有其他人會為了你所遭遇到的應用領域,撰寫程式庫;二來,自己所設計的程式庫,使用起來會更為熟悉、更得心應手,撰寫速度也就能夠更快。

例如,倘若你的工作需要用到DirectShow技術,開發Windows或Windows Mobile的應用程式,雖然DirectShow已經是微軟針對多媒體應用而設計出來的一個應用程式庫,但是,在實務的開發中,程式人仍然會發現他們需要撰寫一些基於DirectShow、但更高階的程式碼,而且這些程式碼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到。

倘若,程式人在開發的過程中,能夠同時將這些程式碼,設計成為可以重複使用的程式庫,那麼,在日後遇到重複的需求時,直接從箱子裡拿出來,自然就有現成可以解決問題的工具了,那麼撰寫程式碼的速度便會加快許多。

程式寫得再快,都比不上直接用來得快
說實在的,相較於整合開發環境能夠提供給程式人的幫助,我相信,時時觀察會重複發生的需求、設計可重複使用的程式碼,能夠在生產力上帶來的幫助其實大得更多。

有一些厲害的高手,從來不使用整合開發環境,打字速度也不快,但開發起程式,他的速度可是一點不慢。其中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已經把會需要用到的零件都準備好了,一旦要開發新的系統,立即可以從「倉庫」裡拿出許多「零件」,省去從頭撰寫所有程式碼的力氣及時間。

這種差別是很大的,任你程式寫得再快,都比不上「不用寫」來得快。

把會重複使用到的程式碼,提取出來成為函式,似乎是每個程式人初學程式開發時就知道的事情,卻不是每個程式人都有辦法從中獲得驚人的生產力,而這中間的差距,就是優秀或平庸程式人之間的分野了。

觀察力強的程式人,會留意程式再次使用的可能性
那麼,差別究竟在那邊呢?首先,優秀的程式人會隨時隨地留意並且判斷,自己即將撰寫的程式碼,在未來是否有再次重複使用的可能性,使得他在撰寫程式時,保有程式碼的一般性,不致於寫死於眼前的應用。

觀察力和判斷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很多程式人並不會主動關心自己目前正在撰寫的程式碼,是否在未來會有再度被拿出來用的可能性,於是,總是重複地在撰寫類似的程式碼,無數的生產力就在這裡被虛耗掉了。

只要能注意到這件事,伴隨著開發經驗的累積,所觀察到的重複需求越來越多,所寫下的可重複使用程式碼也越來越多。只要設計妥當,未來撰寫程式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設計能力也是決定生產力的重要關鍵
此外,設計能力也是決定生產力的重要關鍵。因為好的設計會具備「一般性」,也就是說,具設計能力的程式人所開發出來的產物,不會太過於局限,而是具有適度的彈性,能夠因應未來的變化。

優秀的程式人,並不會犯下所謂「過度設計(Over Engineering)」的錯,所謂「過度設計」是指過度擴張未來可能會應用的可能性,將程式碼設計得太有彈性,超出了可能會應用到的範圍。過度設計的缺點,是在設計程式碼時,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而且程式碼本身的複雜度又變得更高,運用起來將會更為費力(這意謂著更花時間,最後是否能節省到時間,還在未定之天)。而付出這些代價,最後卻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只有存在於想像、卻永遠使用不到的彈性。

優秀的程式人會拿捏其中的平衡點,考慮到近期需要的彈性,又保留未來方便擴充的可能性。等到真正的需求浮現,再逐一地利用重構的技巧,把需要的彈性添加上去。

所以優秀的程式人,會多花一點點時間,在開發應用程式的同時,整理、維護程式庫或類別庫,但又不致於因為程式庫或類別庫,耗去太多的時間。這中間的平衡點就是功力的所在。

除錯十分浪費時間,而使用既有的程式庫可強化穩定度
自己開發的程式庫和類別庫都有一個優點,就是這類的程式碼,都經歷過多個專案的實際考驗,所以相對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穩定度,比較明顯的臭蟲,也都被捕捉出來了。

寫一段全新的程式碼,花最多時間的地方,有可能不是在撰寫程式碼,而是在除錯。即使盡可能地為撰寫程式碼這個工作提升速度,但只要除錯的效率沒有改善,那麼整體的速度提升仍然有限。

這其實也帶到另一個重點,善用反複重用的程式碼,可以避免錯誤。因為解決錯誤是十分浪費時間的工作。

程式應採取容易理解的寫法,以利除錯
而即使是重頭寫過的程式碼也是一樣,要盡量採取單純、一目了然、不複雜、容易理解的寫法。有些程式人在撰寫程式時,喜歡賣弄炫技,會故意在程式碼中,運用一些語言或程式庫的冷門特性。

這些冷門特性當然有它存在的目的,但是有時候也充滿容易出錯的空間。一個使用不當,或者對這些特性不能全盤地掌握,那程式人所寫下的程式碼,就有可能產生連連不斷的「驚奇」。

著名的《Java Puzzles》一書,其中便整理了許多超乎想像的Java陷阱程式。你可以想像,這些程式的行為往往和讀者第一眼的直覺不同,一旦踏到了這樣的陷阱,得要花費多少功夫才能找到問題所在啊?這些時間換算起來都是可觀的生產力耗損呀!

撰寫程式時,盡量寫下平實、易懂、簡單、不複雜的程式碼。這樣的程式碼具有許多優點,其中之一就是不容易產生臭蟲,只要如此,就不會因為身陷不知所以然的程式陷阱中,虛耗許多光陰。

撰寫程式的速度,是由多個因子所共同影響的,我在上述內容中,試圖探討幾個影響到程式設計者生產力的因子。一般來說,高生產力的程式人,會兼顧大多數的因子,但他們通常都能巧妙地做出可重複運用的設計,並日積月累於慣用的工具箱中,以大幅地提升開發速度。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