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如戰時,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到了緊要關頭,我們能否屢險如夷,往往就必須仰賴先前是否做好相關的整備,否則,就只能臨機因應。
以近期爆發的武漢肺炎,也就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而言,已經造成相當大規模的感染,許多人員必須進行居家隔離,無法前往工作地點上班,甚至就連大眾交通運輸也受到影響,這嚴重挑戰企業的永續營運能力。
以2月5日的疫情統計來看,全球確診人數已達到28,269人,遍及28個國家地區,單是中國就有28,018人確診,而臺灣則是11人,就死亡人數而言,中國有565人,香港與菲律賓各1人;而在中國,已有34座城市宣布封城,管制人車進出。幾家臺灣的航空公司,日前也宣布取消多個前往當地的航班。
由於許多中國城市封閉,無法生產與輸出零件,其他國家、地區的工廠,在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也可能被迫停產,將造成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斷。
面對如此嚴峻的疫情擴散與交通阻絕的狀況,沒有人知道何時會改善,除了個人和家庭要積極做好相關的衛生防護,提升免疫力,對於企業而言,應該都在考量各種可能性,希望維持現有業務的運作。
首先,要有充足、持續更新的情報,才能讓企業對現況做出良好的判斷與因應對策。因此,企業必須掌握疫情的發展態勢,而在我們近期製作的武漢肺炎因應措施緊急調查當中,有48.9%的企業表示,建立員工健康監測與追蹤機制,42.2%的企業會建立疫情接觸者的管理與追蹤機制,46.1%的企業進行疫情風險與業務衝擊盤點,不過,當中,僅有28.3%會建立供應商受災情報,23.5%建立企業防疫溝通網站。
人員當責與促進彼此溝通也相當重要,根據我們這份調查來看,有45.8%的企業成立疫情專責應變小組,29.2%的企業建立即時通訊機制,26.5%的企業則會確保關鍵人物的聯繫管道。由於這樣的災害也涉及到企業的永續經營,因此,也有企業將傳染病納入營運持續計畫的衝擊對策,比例為32.6%。
而在IT技術應用上,每當這類大規模傳染病發生時,各種已知的應變手段當然仍要繼續實施,像是系統與資料的備份、備援,災難備援與復原的演練,而各種能支援遠端辦公應用的解決方案,也是企業必須要常備的部份。
在我們的緊急調查結果問到的IT常備作法當中,有58%的企業表示,已建立遠距工作機制,像是遠端桌面和雲端協同作業,56.7%的企業已建立即時通訊機制,45.8%企業能夠運用網頁或行動App來提供服務或產品。
而在政府的施政方面,為了能夠掌握具有高度感染風險的民眾(14天內從中港澳入境臺灣者),我們也看到衛福部健保署在1月27日宣布,「高風險地區入境日期資料」功能正式上線,讓醫事人員能夠透過健保卡與移民署入境資料的勾稽,了解求診民眾14天內是否去過疫區。
接著,為了因應全臺口罩供不應求的窘境,健保署也在短時間內開發出口罩實名制系統,例如,2月6日這一天,他們宣布口罩庫存查詢系統上線。
而上述這些緊急重大工程,正是由健保署資訊組所負責,他們從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就開始加班趕工至今,由於他們的努力,使得疫情掌控更有效率。
而在民間,我們也看到有人開發出口罩地圖的資訊應用(可參考口罩供需資訊平台),當中有些服務整合了地圖資訊,有些則是以對話機器人(chatbot)的形式提供服務。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12-08
2024-12-10
2024-12-08
2024-12-10
2024-11-29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