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以來,在大型IT廠商與雲端服務業者舉辦的全球研討會,以及新一代產品、雲端服務的發表會上,有幾種創新技術應用,不斷出現在廠商的新聞稿與媒體的報導,像是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多雲(MultiCloud),這些都在我們的意料之內,然而,在IT系統部署與管理的應用上,我們看到Kubernetes(K8s),以及容器、微服務等技術,已經日益普及,而且,積極採用的對象,除了大力擁抱的雲端服務業者,開始擴散到商用軟體廠商,甚至是硬體系統平臺業者。

舉例來說,這半年來,我從所整理的幾篇產品快報當中,就看到這個現象。有些原本就主打或支援多雲環境與容器平臺的產品,當然不在話下,像是:Red Hat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VMware Pivotal Container ServiceIBM Multi Cloud ManagerPure Service Orchestrator,以及Red Hat QuayNvidia GPU Cloud

但有些企業級商用軟體產品竟然已經開始採用Kubernetes,或是容器、微服務的架構,倒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像是:安全資訊事件管理系統Arcsight底層的資料處理系統,也就是ArcSight Data Platform,已經導入了Kubernetes架構,以及容器化的Kafka與Zookeeper;另一個是起先為了追蹤多雲的相關應用而報導的Veritas CloudPoint 2.0,我們知道這套產品能保護多種應用程式與作業系統平臺的工作負載,而其本體就是一套Docker容器映像,當系統載入後,就會開始安裝多套軟體,形成微服務的架構。

在硬體產品的部份,我們同樣看到廠商積極提供相關的輔助技術。例如,在4月初,英特爾發表了資料中心環境的多款產品,涵蓋了新一代的伺服器處理器、持續性記憶體、固態硬碟、FPGA晶片,以及100GbE乙太網路介面,不過,這當中竟然也有軟體方面的解決方案,而且還是提升資料中心安全的程式庫,那就是Intel Security Libraries for Data Center(SecL-DC),而且,這套軟體環境可相容於私有雲平臺OpenStack,以及Docker、Kubernetes等與容器應用平臺。

早就投入相關技術發展的雲端業者,今年當然有更多新的應用推出。例如,同在4月登場的Google Next大會也釋出不少相關的產品與雲端服務,身為長期投入Kubernetes發展的主要推手,Google將原名為Cloud Services Platform的混合雲平臺,改名為Anthos,並可部署在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以及GKE企業內部部署環境;Google也推出Kubernetes自動遷移工具,可將現有的虛擬機器(VM),從企業內部環境或其他雲端服務環境,遷移到GKE的容器。

而對於容器化應用程式執行在無伺服器(Serverless)環境的需求,Google也推出Cloud Run,提供全代管的無伺服器執行階段環境,同時,也提供Cloud Run on GKE服務,將原本專屬於無伺服器環境的開發方式與工作負載的可移植性,帶到用戶的GKE叢集──也就是在用戶現行的GKE叢集,執行無伺服器的工作負載,他們在自己的GKE叢集裡面,即可部署同樣的無狀態HTTP服務,可透過抽象化方式進行相關的處理,而毋須理會複雜的Kubernetes概念。

若要將上述的應用特性帶到用戶既有的Kubernetes叢集環境,Google提供了Knative開放的API與執行時期的環境。

另一個有關的發布,是用於整合式開發工具(IDE)的外掛程式,稱為Cloud Code,針對在Kubernetes環境執行的應用程式,提供簡化開發的功能,協助用戶開發雲端原生的Kuberenetes應用程式,可執行Google提供、用於容器環境的命令列工具,像是Skaffold、 Jib、Kubectl,能將本機環境進行的程式碼編寫、編譯、除錯的作業,延伸到任何近端或遠端的Kubernetes環境。

 相關文章: 遍地開花的K8s與容器應用(下)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