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遍地開花的K8s與容器應用(上) 

在今年五月第一週,紅帽和微軟分別在美國東西岸,舉辦了年度用戶大會與開發者大會,在這兩個活動之中,Kubernetes和容器的相關應用技術,當然是眾所矚目的部分。

以紅帽來說,他們在這段期間,發布了許多與此有關的重大消息,例如,旗下的企業級Kuberenetes平臺OpenShift,正式推出第4版,可針對混合雲架構下的多個Kubernetes系統,進行自動化更新,並且強化程式開發的彈性,以及維運Kubernetes後端環境的便利性,並且提供更安全、一致的基礎平臺,以便支撐新興的雲端原生應用程式負載。

另一個消息則是,紅帽和微軟共同推出了Azure Red Hat OpenShift的雲端服務,這是一套由雙方聯合管理的公有雲企業級Kubernetes解決方案,可提供混合雲的架構,讓企業能夠在自家的資料中心,採用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同時,也可以無縫接軌的方式,將工作負載延伸到Azure公有雲服務上,獲得更多IT基礎架構的資源,以及簡便的執行規模擴充能力。

針對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資料分析的工作負載需求,紅帽則是和GPU大廠Nvidia宣布結盟,希望能夠將紅帽本身擅長的開放原始碼軟體,結合Nvidia所發展的GPU硬體、CUDA-X加速程式庫、NGC容器映像登錄服務,推動混合雲型態的GPU加速工作負載執行架構。而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之下,NGC所提供的容器應用程式,將執行在企業級作業系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之上,而在雲端軟體平臺的部份,Red Hat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對於 Nvidia GPU的支援,也將涵蓋到企業內部及公有雲環境的模式。

在微軟的Build大會上,針對去年推出的Azure Kubernetes Service(AKS),他們發表了一套與紅帽共同發展的開放原始碼軟體,稱為KEDA(Kubernetes-based Event-Driven Autoscaling),將事件驅動的容器與功能(functions)帶至Kubernetes的環境當中,讓Kubernetes的工作負載可以具備事件驅動的能力。

透過KEDA這套軟體,用戶可以在自家的Kubernetes叢集裡面,進行自動擴充規模的部署作業,以便因應各種事件的發生,像是Kafka stream、Cloud Events或其他事件提供者──能讓容器根據事件的量測,例如,Kafka stream或是Azure Queue資料的數值長度,自動擴充成多個執行個體;也能讓容器從事件的來源直接取用事件,而不需透過HTTP解耦的方式。而且,它可用於任何自建或位於雲端服務的Kubernetes環境,像是微軟自家的AKS、Red Hat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

此次大會當中,微軟新推出的另一個相關功能是AKS virtual nodes,可提供無伺服器(Serverless)架構的Kubernetes環境,能讓用戶運用基於無伺服器架構的多個容器(而且是直接執行在Azure基礎架構之上的容器),快速擴展應用程式的執行規模。有了這樣的功能,不只是發揮容器快速啟動的特性,還能運用到IaaS服務提供的無伺服器容器基礎架構,不需面對相對複雜的虛擬機器架構,因此可省去相關的系統管理、修補、更新作業,協助開發者更專注在應用程式本身,而非面對管理基礎架構的鎖碎工作。

在這兩場大型研討會之後,接下來,思科、HPE、VMware、NetApp等廠商的全球年度用戶大會,也將陸續登場,屆時,這些領導市場主流的大廠,都應該會宣布更多與Kubernetes、容器相關的技術。畢竟,混合雲、多雲的架構,越來越普遍,相關的技術發展,已從起初雲端業者為了改善自身管理與維運,逐漸向外延伸出去,成為企業可用於內部與外部代管環境的重要系統平臺。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