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在伺服器的分類中,我們依照處理器插槽數來區分,可分為單插槽(單路)、雙插槽(2路),或是更多的4插槽(4路)等伺服器。2路伺服器是最普遍、最容易買到,也最為人所熟悉的,因為這種伺服器搭載2個處理器的高效能,很適合各種伺服器應用環境。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伺服器都需要使用到2路以上的架構,例如建置網站,或是中小型企業內部資料儲存等,2路伺服器對這類需求而言,效能綽綽有餘,價格卻高出不少,且耗電量也增加許多,因此對於基本應用的環境來說,其實是可以考慮買單路伺服器。

去年隨著Nehalem、Core i7等處理器的推出,Intel同時推出了Xeon 3400系列處理器,而廠商也針對這系列處理器推出許多工作站,或者是入門級的單路伺服器。

這類型伺服器雖然效能比不上2路伺服器,但是耗電量較低,加上內建多核心與執行緒,效能比以往提昇不少,對於基本應用,無需高效能的伺服器環境來說,是比較適合的選擇,而且在價格上,相對便宜許多,即使是個人用戶也可負擔得起,因此稱這類伺服器為平民伺服器也不為過。

針對這樣的平臺,本次採購總共測試了宏碁、華碩、Dell 、HP、凱穩與Supermicro等,6家廠牌的伺服器,依照機身類型,還可分為直立式(宏碁與華碩)、1U機架式(Dell、HP與Supermicro),以及2U機架式(凱穩)。在種類上比較豐富。

處理器與記憶體

雖然同樣都使用Intel 3400系列處理器,不過本次測試的6臺設備中,還分為Intel Xeon X3440與X3430等兩款處理器。其中,僅有Dell PowerEdge R310與HP ProLiant DL120 G6使用X3430,而其他伺服器皆使用Xeon X3440。

這兩個都是45奈米,四核心的處理器,除了時脈有快慢之分,另外還有執行緒數量的差異。

Xeon X3440與大多數Xeon系列處理器一樣,都有8個執行緒,時脈速為2.53GHz,而X3430僅有4個執行緒且沒有內建超執行緒(Hyper-Threading)的功能,時脈速為2.40GHz。

在記憶體插槽方面,本次測試的伺服器,大多數的記憶體插槽都是6組,僅有Supermicro SuperServer-5016I-TF內建4組,不過最大記憶體容量同樣都是32GB。

雖然最大記憶體容量同樣都是32GB,記憶體插槽數量卻影響著記憶體大小的配置彈性,像Supermicro的5016I-TF在記憶體的調整彈性上,就比較弱於其他伺服器。

以記憶體的配置組合來看,無論插槽是6組或4組,都可使用8GB×4或4GB×4的組態,搭配出32GB與16GB的記憶體容量,不過6組插槽的,還可額外使用8GB×2+4GB×4的方式,或者4GB×2+2GB×4的方式搭配。

總之,在記憶體搭配的選擇,以及擴充性,6組插槽的設計都比4組插槽多了一些彈性。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HP DL120 G6雖然同樣內建有6組記憶體插槽,但是可支援的記憶體最大容量,卻僅有16GB。

硬碟與磁碟陣列卡

這6臺伺服器中,僅有Dell R310與HP DL120 G6有另外附加磁碟陣列卡,他們搭配的磁碟陣列卡分別是PERC H200與Smart Array P212。

這兩張磁碟陣列卡都可做到RAID0、RAID1與RAID10,不過HP的Smart Array P212如果搭配磁碟陣列卡專用的256MB暫存記憶體,還可做到RAID5與RAID50,不過HP DL120 G6的機箱最多能裝4臺硬碟,因此僅能達成RAID5。

而其他伺服器,雖然沒有搭配專用磁碟陣列卡,但是因為內建多個SATA連接埠,依然可使用軟體達成RAID。

機身大小與擴充能力

在測試的6臺伺服器中,共有4臺機架式伺服器與2臺直立式伺服器,而4臺機架式又可分為1U與2U兩種尺寸。

在3臺1U機架式伺服器中,以HP DL120 G6的機身最長,與一般標準大小的伺服器長度相仿,而Dell R310稍短一些,最後則是Supermicro 5016I- TF最短,不過倘若加上2U的凱穩KRS-20302S,機身最短的則是KRS-20302S。

而這些伺服器機箱內的配置,也與一般2路伺服器很不一樣。

常見的2路伺服器,由於具有2個處理器插槽及多組記憶體插槽,因此主機板都設計得很緊湊。而本次測試的所有伺服器,由於都採用單路設計,因此處理器與記憶體插槽數量少了許多,因此在主機板上便很有餘裕的空間。

以HP DL120 G6為例子,因為它的機箱長度與其他HP雙路伺服器一樣,因此除了主機板的配置,我們便可發現內部還有許多空間,以他們的設計來看,就將風扇與前方的硬碟空間拉開,以利風扇能吸取這段間隙的空氣,以加強冷卻效果。

華碩與宏碁的直立式伺服器與一般桌上型電腦非常接近,且機身前方都有面板蓋,可將面板鎖定,防止他人誤觸電源開關,或是抽取硬碟。

而直立式與機架式伺服器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機箱空間的大小,因此在擴充能力上也有很大的差異。

機架式1U與2U伺服器同樣內建有多組PCI-e插槽,不過受限於僅有1U或是2U的機身高度,因此一般都要加裝轉接卡,將擴充卡橫置於機箱內,也因此一般都僅可加裝1張或2張擴充卡。

而直立式伺服器在這方面就比較不受限制,只要還有餘裕的空間,而擴充介面相容,即可安裝,比較不會有擴充能力不足的狀況。

彼此效能差異不大,耗電量也都不高

本次以Siege網頁壓力測試6臺伺服器,發現它們之間的效能差異並不大,不過可看出使用X3430處理器的Dell R310與HP DL120 G6P DL120 G6,在網頁壓力的處理次數上,稍微落後於其他使用X3440的伺服器。

這些伺服器中,以凱穩KRS-2032S的效能表現最為突出,10個人次的測試裡,它分別在100、300、700、800與1000等5個人次,都是6臺測試的伺服器中,每秒處理次數最多的。其中,又以1000人次時最為明顯,在這個人次,僅有宏碁AT310 F1以每秒處理345.45次緊追在KRS-2032S的346.18次,而其他伺服器在這個人次的處理次數都沒有超過340次。

耗電量

這6臺伺服器在待機時的耗電量,都沒有超過100瓦,其中以華碩TS300 E6/PS4的節電效果最明顯,待機時僅耗費42瓦,宏碁AT310 F1則是50瓦,為待機時第二省電的機種,而HP DL120 G6則是待機時耗電量最高的機種,耗電量為82瓦。

如果在處理器滿載的狀態下,則以宏碁AT310 F1最為省電,僅需要102瓦的電力,而原本待機時最耗電的HP DL120 G6,在處理器滿載時卻僅需115瓦,與Supermicro Super Server 5016I-TF同時並列第二省電的機種,而凱穩則以150瓦,成為最消耗電力的機種。不過整體來說,這6臺伺服器的耗電量都不是很高,最高耗電量僅有150瓦。

我們將這次所收集到性能數據,和先前測試過的Nehalem 1U伺服器相比,在那次採購特輯中,耗電量最低的是捷洲 i1-272AH4,它安裝2臺硬碟、6GB記憶體,並安裝2顆Xeon E5520處理器,待機時的耗電量為123瓦,而處理器滿載則是225瓦,均遠高於本次測試的所有伺服器,因此可看出本次測試的6臺伺服器耗電量都相當低。

處理器溫度

在溫度方面,這6臺伺服器待機時的處理器溫度,平均都維持在30度左右,而處理器滿載之後,以HP DL120 G6與Dell R310的溫度最低,都維持在45度左右,比其他4臺的60度左右明顯低很多。

我們研判這兩款伺服器會有這樣的降溫能力,是因為他們在散熱的設計上,採用導風罩設計,且機箱內的排列均經過特殊設計,以及使用X3430處理器的緣故。

價格

本次6臺伺服器售價,以同樣搭配2臺3.5吋硬碟,4GB記憶體的硬體規格來看,凱穩KRS-28302S即使加裝了2.5吋硬碟擴充座,也僅需要41,000元,是所有伺服器之中價格最低,而Dell R310的價格則是119,769元,是價格最高的機種。不過我們觀察R310的內部配置,可發現它的機構是比照其他雙路伺服器的規格來設計,因此不論在導風罩的設計,或是線路的整理,都比其他伺服器更加整齊,而且R310也是唯一支援電源供應器1+1備援的機種,在伺服器的防護上也多一份保障。

 

iThome的伺服器測試方法

在性能測試上,我們使用Siege網頁壓力測試每臺伺服器的效能,使用電力觀測器檢視它們的耗電量,並使用軟體觀察處理器在滿載時的溫度。

效能測試方式

我們測試伺服器效能的方法,是在FreeBSD使用Siege網頁壓力測試工具,測試在大量使用者連結網頁時,這些伺服器所能支撐的處理速度。

在受測伺服器上,硬體上統一安裝4GB記憶體與兩臺硬碟。而軟體與作業系統方面,我們安裝32位元的Windows Server 2008企業版,啟動IIS網頁伺服器,並建置5個圖文並茂,且內容相同的靜態網頁,關閉防火牆之後,就以Siege網頁壓力測試工具,測試這些伺服器在不同人數的狀況下,隨機點選網頁的處理速度。

耗電量觀察方法

在耗電量的觀察上,分為待機與處理器滿載等兩種模式,並使用電力觀測器觀察每臺伺服器的用電量。待機狀態,就是伺服器在啟動並登入系統之後,不進行任何工作的狀態,而處理器滿載,則是讓處理器處於100%運作的狀態,並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再藉由電力觀測器檢視伺服器的用電量。

處理器溫度的觀察方法

觀察處理器溫度的方法,與耗電量觀察類似,我們一樣分為待機與處理器滿載兩種模式,不過改用軟體監控處理器的核心溫度。

雖然有些伺服器廠商有專屬管理軟體,但是並不是所有伺服器都有這類管理程式,因此我們統一使用處理器溫度監控軟體Core temp,觀察4個核心的溫度,並將4個核心溫度加以平均計算,得到的便是處理器溫度。

另外,由於處理器溫度會緩慢爬升,因此我們都先將處理器滿載3分鐘之後,再使用Core Temp來觀察它的核心溫度。

 

 

 


相關報導請參考「單路伺服器採購大特輯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