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Bartsch一手創立的Mokkafish公司,是一家以網站建置、多媒體設計、應用程式設計為主的微型企業,Thomas雖然掛名執行長,卻也必須身兼實際開發工作。雖然這是微型企業精簡人力的常態,但令人訝異的是他同時精通視覺設計和程式設計,能流暢使用兩種異質思考與語彙。

此外,Thomas曾經是德國知名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公司Intershop的藝術總監及元老級員工,卻放棄優渥的生活選擇來臺創建只有三人的小公司,Thomas的這個抉擇,並非基於精算的商業考量,而是被一段浪漫的愛情力量所牽引,最終成為臺灣女婿。

Thomas的傳奇還在書寫當中,目前除了台灣市場之外,他也結合了德國的人力,慢慢將Mokkafish的市場拓展回德國,甚至整個歐洲市場。

從工讀生到藝術總監之路
Thomas在大學時主修心理系,原本想成為心理醫生,但是他在學校最感興趣的課程卻人機互動,研究如何透過軟體或網路的媒介,達到人可以有效認知和學習的議題。當時在柏林,想要擁有高速的網路,如果不是在學校,便是在網路公司,出自於對網路的興趣,Thomas找了一家網路公司兼差打工,而這也就是後來相當知名的Intershop。

有次老闆問他會不會製作網站,Thomas脫口而出說「會」,於是老闆便要他在二個月內製作出一個網站,看看他的功力。於是他只好開始硬著頭皮翻書設計,而最後交出的作品,也獲得老闆的肯定,因此從一開始只是工讀生的角色,變成正式員工,負責網站的視覺設計及維護,之後憑藉著他好學的精神努力學習,最後升遷到Intershop藝術總監的職務。

視覺、程式設計左右開弓
在WWW剛開始盛行的年代,製作網頁不需要太高超的技術,就能製作出擁有基本格式、圖形和超連結的頁面。好奇又好學的Thomas,從基本的網頁開始,不斷延伸出去學習,原本只是單純的頁面,看到了互動性的元素,就開始學習script語言,需要更具互動性的元件,像是留言版之類的機制,就開始學習伺服器端的程式語言。又如現今普遍可見的Flash,他從動畫的製作開始,為原網站增加動畫的魅力,之後就對只是會動的圖像不滿足,一頭鑽進ActionScript的世界,不但更能精確掌握動畫物件,也更具互動效果。

一般常將視覺設計與程式設計視為對立的概念,因為一邊是需要直覺、靈感驅動的工作,另一邊則講究理性、精確。理性與感性的對立,看來相當衝突,然而Thomas卻能將兩者的衝突性馴伏,追問他為什可以精擅各家之長,Thomas反倒一派輕鬆地說,他不覺得這之間有衝突之處。

在他眼中,這兩件事同樣是創意的工作,一般人總認為程式設計是乏味呆板的,事實上在程式碼裡,也裝載著各式各樣的想法,都是程式設計師想和使用者說的話。無論是視覺設計或是程式設計,最終都是要和人溝通、對話,話可以說得粗理,說得很笨,也可以說得很優雅,理解了這個互動溝通的本質,去思考如何和使用者說話,問題就解決一大半,技術性的部分反倒不難克服。

網路不確定的未來,令人期待
網頁技術如潮浪般不斷起落翻新,精通許多網頁技術的Thomas也有他獨到的觀察。他認為網路是一個不斷地整合的過程,就如同手機的發展一樣。最早期手機的功能就是打電話,但是現在的手機可以拍照、發簡訊甚至E-mail,甚至成為小型的電腦,網路如同手機,也不斷地將不同媒介整合在一起。

Thomas指出網路剛興起時,大家都說書籍或報紙會因此消失,時至今日雖然這個預言沒有成真,但是網路的確取代他們部分的價值和功能了。現在一般的說法是電視媒體終將被網路所取代,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網路和剛起步時的發展差異與變化。至於網路最終會發展成什麼樣的型態,Thomas認為相當難預測,例如往回推幾年,有誰會能猜想到部落格會成為這麼熱門的媒介,又能發揮這麼大的效益。

雖然網路的未來無法預測,但是Thomas強調這個大整合的最終型態,正因為未知,才更令人好奇,參與其中也更有樂趣。

主動出擊,羸得在臺第一件案子
來臺創立Mokkafish後,雖然有妻子Jenny-張真妮幫著他,但是創業的時機不對,剛好遇到臺灣進入網路泡沫化時期,企業網站的預算大幅縮減,投資意願保守,另一方面,Mokkafish又不具知名度,接洽的過程就更不順利。

Mokkafish開張的第一件生意,是以廚具知名的櫻花公司,當時他們就直接大剌剌走進櫻花公司,跟他們洽談製作英文版的網站。Thomas說,身為一個外國人,通常這時會有點好處,客戶會願意聽聽看外國人到底有什麼樣的看法,尤其聽見他是德國人時,通常會更為好奇。他們就這樣順利接下櫻花公司英語版的網站,後來櫻花為了改變企業形象,希望強調軟性的客服和線上服務功能,於是也將中文版網站委托給他們製作,自從有了這個網站作為成功案例後,在業務推展上就順利許多。

民情差異,文化衝擊多
德國與臺灣民情相差許多,在工作上必然也有衝擊,問Thomas在臺灣工作有沒有哪些水土不服之處,他第一個想到的居然是西裝。原來一開始在洽談業務或和客戶開會之時,對方經常都是穿著西裝,對他而言相當詭異。以他的經驗,無論在德國或美國,設計或開發人員經常就是輕便的服裝,才能不會因為外在服裝而有所改變。他也提到曾經在美國開會時和對方相談甚歡,事後才知道那個輕裝便服的人,居然來頭甚大。臺灣似乎將西裝和專業或尊重畫上等號,對於這點是他一開始相當不適應的地方。

另外一點,其實我們也知之甚詳,就是不重視契約的效力,客戶經常變更需求,或是調整架構,即使本地業者也深以為苦,更何況是說一是一的德國人,這些都是他必須去思考、調適的地方。臺灣對他當然不是只有負面的,例如他對臺灣同時存在這麼多種語言以及快速發展的步調,就讓他對臺灣的多元文化和發展力印象深刻。看來臺灣這個豐富多元的地方,也給提供給愛思考的Thomas許多思索的課題。文⊙黃天賜


媲美電影情節的愛情故事

Thomas來臺創業的關鍵就在於Jenny,這段故事即使不做任何改編,都足以搬上螢幕成為動人的愛情故事。

故事源起於IRC,喜歡讀書的Thomas在IRC頻道上加入了哲學的社群,當時正在討論一本書,Thomas對於其中一個人的看法頗不以為然,在各持己見下兩人起了相當大的爭執,而那個人便是當時身在加拿大念書的Jenny。

到了第二天,Thomas覺得自己的態度不好,打算跟對方道歉,由於Jenny在這個社群很久了,於是他便四處打聽,問問看她什麼時候會上線。就因為這個道歉,讓他們成為在IRC上無話不談的朋友。

IRC的對話維持了四年,但是當Jenny結束在加拿大的課程返回臺灣後,網路申請與使用不是那麼方便,於是Jenny就不再上IRC,兩人也就這樣斷了音訊。大約一年之後,Jenny搬家整理東西時,看到當年IRC列印出來的對談內容,上面碰巧有Thomas的手機 號碼,便打了通電話過去,當時經常到各國出差的Thomas也恰巧回到德國,兩人斷了一年的聯絡才又重新接起。

後來Thomas就提議要來臺灣見她,來到臺灣之後,他們才知道彼此的長相,但卻覺得已經認識很久了。當時德國人可以在臺灣免簽證停留14天,這14天他們不斷地講話,不斷地聊天,彷彿可以一直聊下去。

之後Thomas每個月都飛來臺灣見她,都是星期五下班飛過來,星期天又再飛回德國。這麼殷勤的追求持續了一 年,終於擄獲美人心,也將他的生活和事業全部移轉到臺灣來。文⊙黃天賜



IT人物-Thomas Bartsch
Mokkafish執行長
●學經歷:Intershop藝術總監

公司檔案-Mokkafish
●成立時間:2001年
●營業項目:網站建置、多媒體設計、應用程式開發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