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要求NIST制定人工智慧風險管理框架AI RMF,歷經18個月的發展,NIST發布AI RMF 1.0,協助組織降低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風險
2023-01-27
NIST宣布美國聯邦政府2030年12月31日後停用SHA-1加密演算法
由於針對SHA-1的碰撞攻擊日益嚴重,NIST宣布美國聯邦政府在2030年12月31日後,停用SHA-1加密演算法
2022-12-19
| 亞洲國際密碼學會議 | Asiacrypt 2022 | PQC | Quantum Cryptography | NIST | NCCoE
亞洲國際密碼學會議在臺登場,PQC標準化在即,NIST呼籲及早做好轉換因應
亞洲國際密碼學會議(Asiacrypt 2022)在12月5日到9日於臺北登場,主題有二:包括PQC後量子密碼標準化與導入,以及利用量子力學特性來加密的量子密碼學(QC),有來自全球各地學界與產業界專家與會,現階段以前者最受關注,美國NIST PQC標準制定發言人亦擔任首場演說,而我們也注意國際間已有多家科技大廠積極應對,特別的是,在亞洲也有一例,Samsung SDS也正協助制訂促進PQC轉換過程的實踐
2022-12-08
| 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 | NIST | google | 新奈米 | 半導體 | 晶片 | 開源設計
NIST攜手Google以研發並開源供奈米及半導體研究使用的晶片
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與Google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研發生產新奈米及半導體裝置專用晶片,並開放研究人員使用
2022-09-14
| IT周報 | 臺灣AI行動計畫 | 可信任AI | 中小企業 | 低程式碼 | NIST | Transformer
AI趨勢周報第195期:臺灣AI行動計畫下一步:可解釋、可信任AI
行政院臺灣AI行動計畫下一步鎖定可信任AI,要建置AI產品標準、中小企業一站式低程式碼平臺,預計明年上半年展開;美NIST幕僚長分享可解釋性AI四原則;Gartner:MLOps市場生態系仍高度分散;Meta聯手數據隱私公司打造AI產品公平性平臺
2022-08-04
| PQC | NIST | 後量子密碼學標準化競賽 | 公鑰密碼系統 | 抗量子破解
首批NIST認可的PQC演算法出爐,美CISA建議即刻做好六大準備
美國NIST在今年7月初,公布了第一批入選後量子密碼學(PQC)標準的4款演算法,儘管標準要到2024年出爐,但美CISA與NIST強烈建議,企業組織現在就應為升級做準備,並提出六大準備要項可供依循,首先就是需盤點內部使用公鑰密碼的系統,並要制定PQC路線圖、找出優先轉換的系統、調查供應商等預先準備工作
2022-07-13
| 量子運算 | 加密演算法 | 抗量子破解 | 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 | NIST | quantum-resistant
在2016年公開徵求抗量子破解的密碼學演算法後,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發表第一批由各國專家協作出的新一代密碼學演算法,將納入規畫中的後量子密碼標準
2022-07-06
| 資安 | 2021資安大預測 | 資安成熟度 | 資安落實 | 資安治理 | 風險決策 | 資安策略 | 日月光投控 | 中華電信 | NIST | Cybersecurity Framework | CSF | ACSC Essential 8 | Cyber Defense Matrix | CDM
【2021資安大預測】趨勢6:資安成熟度|資安成熟度升格為產業落實資安重要議題
為落實組織與企業的資安治理與風險決策,資安成熟度的自我評估已成重要指標,臺灣在2021年也將鼓勵民間企業建立相關機制與概念
2021-01-12
| 資安 | 量子運算威脅 | 後量子密碼學 | 量子破密 |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 PQC | 臺灣 | NIST | 後量子密碼學標準化競賽 | 陳君明 | 楊柏因 | 周彤 | 陳明興 | 彭柏源 | Daniel J. Bernstein
臺灣有多位學者參與後量子密碼標準化競賽,或是投入相關研究
2020-12-31
| 資安 | 量子運算威脅 | 後量子密碼學 | 量子破密 |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 PQC | 臺灣 | NIST | 後量子密碼學標準化競賽 | 新世代密碼標準
借助全球密碼學家之力 找出抵禦量子破密威脅的新世代密碼標準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