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年前推出的FlashBalde//E系列後,Pure Storage最近再次發表FlashBlade家族新成員FlashBlade//EXA,瞄準AI、HPC等大規模高效能運算環境的儲存需求,為此引進metadata與資料I/O分離的新架構,搭配基於第三方硬體的資料節點,進而可提供10TB/s等級傳輸率。

第1代FlashBlade問世於2017年,結合專屬刀鋒模組硬體與Scale-Out擴展架構,為原本專注於區塊儲存領域的Pure Storage,帶來分散式的檔案與物件儲存平臺。

接下來Pure Storage逐步擴展FlashBlade家族,例如2022年推出FlashBlade//S,2023年又推出FlashBlade//E,然後便是2025年3月發表的FlashBlade//EXA。

過去3年的FlashBlade家族發展歷程,可說是Pure Storage逐步解構FlashBlade架構的寫照。

最早的FlashBlade,是由刀鋒模組同時提供系統控制與儲存空間,架構單純、管理簡便,但也缺乏擴展靈活性。於是,FlashBlade//S改用控制器刀鋒與儲存模組分離的設計,刀鋒模組只含系統控制功能,儲存容量由DFM儲存模組提供,因此改善了擴充彈性,但DFM模組仍須依附刀鋒模組,而不能獨立存在。到了FlashBlade//E,便徹底分離了控制與儲存單元,整個系統分為控制器機箱與擴充櫃等兩種機箱單元,可提供更靈活的擴充選項,視需要獨立擴充控制器刀鋒或儲存刀鋒。

至於最新推出的FlashBlade//EXA,進一步將架構分解為專門負責metadata的FlashBlade節點,以及專門負責資料儲存、基於第三方硬體的儲存節點。

Pure Storage表示,分離metadata的目的,是為了因應AI與HPC應用的需求,在這類大規模平行處理架構中,對metadata的存取請求數量,甚至會超過資料I/O,但傳統儲存架構難以擴展metadata架構,此時將成為效能瓶頸。而FlashBlade//EXA則透過分離metadata與資料I/O來解決這個問題,兩者分別由metadata叢集與資料叢集來負責,各自透過NFS協定連結前端主機,其中的資料叢集,更可使用第三方標準伺服器來充當,只需支援NFSv3即可,打破FlashBlade一貫的專屬硬體架構。

Pure Storage預定於今年夏季正式推出的FlashBlade//EXA,採用metadata與資料I/O分離的新架構,可有效提高擴展能力與效能。

 

產品資訊:

●原廠:Pure Storage

●建議售價:廠商未提供

●新功能:metadate與資料I/O分離架構,支援基於第3方硬體的資料節點,提供10TB/s等級以上傳輸率

●資料傳輸架構:metadata資料節點透過NFS 4.1連結GPU伺服器,資料節點透過基於400GbE RDMA的NFSv3連結GPU伺服器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