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高雄市政府推出了資料開放平臺,成為第一批開放政府資料的縣市政府之一。歷任資訊中心主任更將城市資料的開放與共享作為主要責任。早年,為了政府施政透明化而開放,到了現在,則是為了讓資料結合科技,展現出更多元、更深度的應用,將資料化為智慧城市的磚瓦。
推動開放資料的十年中,有8年是現任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劉俊傑負責掌舵。為了加深加廣政府開放資料用途,他面臨了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挑戰。先是推動開放資料集增量及打造開放資料API平臺,解決量的問題,再嘗試提升府內人員資料科學素養及開放資料品質,提升質的面向。當開放資料開始可以應用,還必須回應民眾對政府使用資料正當性及透明度的疑慮。未來,他更要主動與民間企業商討,如何產製更多具實用價值的開放數據。
回顧推動開放資料的8年,劉俊傑感嘆這一路的篳路藍縷,他說,推行資料基礎建設和應用的最大挑戰,不在於技術面,而是制度面,「也就是『人的課題』。」
推動府內外城市資料共享,用API架構統一管理存取內容及權限
上任後,劉俊傑推行的第一個資料政策是,府內資料共享。他認為,推動資料驅動決策和應用,不論對內、對外,跨局處資料共享都是最基礎、最關鍵的事。有了跨局處資料,對內,長官要參考資料來決策時,可以綜合分析更多元的資料,做出更客觀周全的考量;對外,政府可以推出更多橫跨不同局處職責的服務項目,或整合起原先需要奔波於各局處才能完成的行政流程,提供單一窗口的便民服務。
為了做到跨局處資料共享,資訊中心長年在府內推動開放資料,並用API架構來管理各局處資資料的拋轉。劉俊傑解釋,所謂開放資料,包括只開放給府內各局處的資料、民間需要申請才能存取的資料,以及開放給所有人自由存取的資料3種類別。之所以選擇用API架構來統一管理府內外開放資料共享,而非分為府內用SQL指令呼叫,外部用API串接,就是因為可以用單一架構來管理這3類開放資料的存取權限及存取欄位。
2017年,資訊中心彙整這些開放資料,搭建起高雄城市資料平臺,並提供開放API串接服務,更打造了內、外網市政資訊儀表板,快速提供政府及民眾解讀數據。推動資料開放至今,城市資料平臺上已經有3,581組開放資料集、550支API。
劉俊傑坦言,推動開放資料及API,最大挑戰是各局處IT人員配合意願。他說明,公務人員普遍行事作風保守,且公家機關一舉一動容易受到放大檢視,因此各局處人員不願開放資料給外部檢閱,唯恐資料有誤,或受到有心人士不當解讀。
再者,就算其他局處或民間企業利用這些資料做出實績,也不會歸功於提供資料的局處,或承辦開放資料的人員。劉俊傑說,對各局處IT人員來說,開放資料乍看之下有弊無利。
因此,他一方面積極辦理教育訓練,並與民間企業和學校協辦黑客松等活動,宣傳開放資料的好處,另一方面調查各局處資料使用需求,從需求率最高的資料類別開始推動開放資料API,各局處人員才慢慢開始願意配合開放資料。
推行開放城市資料小成,卻面臨資料品質及資料科學素養雙重瓶頸
雖然開放的資料集和API數達到一定規模,不過,劉俊傑發現,府內人員嘗試使用這些資料時,面臨了各式障礙。舉例來說,當長官嘗試觀察城市數據作為決策參考時,發現手上只有自己早已熟知的數據,卻無法跟更多資料集交叉分析,因此難以從數據看出新資訊。又或者,當各局處資訊人員學會使用AI工具,想回來應用於府內場景時,發現現成資料不夠用,也不知道該如何整理手上資料,提供給機器學習。
究其原因,劉俊傑認為問題有二,其一是IT人員資料科學素養不足,其二是資料品質不足。
他進一步說明,雖然IT人員只學會如何操作AI工具,但沒有受過資料整理、分析、視覺化等基礎資料素養訓練。「資料處理能力不足,發展大數據或AI應用形同緣木求魚。」得回歸基本,先學習資料處理,再嘗試資料應用。可是,公務人員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接受大量資料科學訓練,因此素養遲遲難以提升。
後來的轉機是,為了提升資安韌性,資訊中心開始向上集中IT資源,整併了各局處的小型機房,各局處IT人員也減少了機房管理負擔,劉俊傑趁機要求他們利用空出來的時間,接受資料科學教育訓練。他希望,各局處IT人員具備進階資料處理能力後,可以協助資訊中心解決第二個問題,也就是資料品質不足的問題。
劉俊傑解釋,資料品質不足可細分為資料多元性、完整性、結構性、統一性不足等問題。由於當初推動開放資料時,先聚焦使用率最高的資料種類,因此完整性最高的資料集通常是大家最常接觸的資料。他說,不管如何分析大家已經熟悉的資料,也難以找到新洞見,嘗試用資料來輔助決策時,需要加入更多維度的資料綜合研判。問題是,要加入更多資料維度來交叉分析,就需要資料集之間的結構、定義及名詞用語統一,否則就算手上再多資料,也難以直接比較。
要解決這個問題,資訊中心從兩個部分下手,第一部分是既有資料的格式轉換,第二部分是新資料的格式統一。
格式轉換方面,劉俊傑計畫在資料庫API服務上,加上ETL功能。以盡量不更動原本各局處系統和資料儲存模式的前提下,在拋轉過程中,將資料轉換成相同結構及用語。劉俊傑說,理想情況是,透過ETL功能,未來可以根據實務需求撈取任意種類資料,即時製作出報表。不過在這之前,需要清洗資料集、統一資料格式和用語,且修改API,也需要時間和金錢成本,因此目前停留在統一用語和資料格式的階段。
統一新資料的格式則更為容易。例如,雖然修改舊資料跟舊API勞師動眾,但新的開放API,資訊中心就能直接統一輸出資料Schema。另一項重要的做法是向上集中軟體,由資訊中心統一開發系統或工具,讓各局處使用。如此一來,由這些系統產出的資料,就會有相同格式、資料欄位設計和用語。目前高雄市政府的薪資計算系統、網站架設工具及AI文字客服,都是由資訊中心開發、管理。劉俊傑說,未來資訊中心也會持續開發更多能讓全府使用的系統,在節省各局處重複IT工作的同時,統一更多資料格式。
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劉俊傑表示,推行資料基礎建設和應用的最大挑戰,不在於技術面,而是制度面,也就是與「人」相關的課題。攝影/洪政偉
打造一站式資料存取窗口,未來更要用區塊鏈做個資存取紀錄透明化
從開始推動開放資料、發現開放資料難以利用,一路到嘗試改善資料品質的過程,劉俊傑感嘆,「真的是篳路藍縷。」不過打通府內各局處資料,確實讓資訊中心成功打造了更多府內外跨局處的服務,包括單一帳號認證平臺,對內提供公務人員跨機關數位服務及資料存取等功能,以及2020年完成建置的「便民一路通」一站式服務網站。便民一路通整合了政府各局處的服務,民眾可以查詢哪些服務可以網路申辦或直接在網站上臨櫃申辦,並下載申請表等文件。這些服務中,也不乏需要調閱跨局處資料才能完成的項目。背後就是因為各局處資料打通,才得以做到。
劉俊傑說明,能將散落於各局處的個人資料整合到單一身分,這樣的做法稱為資料歸戶。政府有資料歸戶的能力,民眾洽公時就不必奔波於不同局處的網站或櫃檯,只要授權政府跨局處存取自己的資料,即可於單一接觸點完成所有流程。目前便民一路通只有高雄市政府手上的資料,未來還要與國發會MyData平臺介接,來存取更多可歸戶資料,進而提供更多便民服務。
劉俊傑說,資料歸戶方便歸方便,不過既然涉及個人資料隱私,難免產生許多疑慮。例如,可能會有民眾忘記自己曾經授權過政府存取哪些資料,或認為政府竄改個資存取紀錄。更有甚者,可能質疑政府將民眾個資用於未授權用途或不法用途。
針對這些狀況,劉俊傑計畫用區塊鏈的不可竄改特性,來透明化存取紀錄。不過,公有鏈可能會有存取速度和使用成本的問題,因此他計畫利用混合鏈的模式,來平衡成本及資料可信度。
具體做法是,在民眾授權政府存取個資時,自動寫入記錄到私有鏈,累積了一定筆數的資料後來計算出一個可以代表這批資料,獨一無二的雜湊值,上傳到公有鏈上。也就是說,若民眾懷疑個資存取紀錄的可信度,可以要求政府重新計算一次該批資料的雜湊值,與公有鏈上的原始雜湊值對比。一但不一致,就可以發現資料遭到竄改。也因為雜湊值的不可逆性,意味著單憑公有鏈上的資訊,也不會讓有心人士反推出政府存取個資的紀錄內容,因此不用擔心市民隱私受侵害。
有了這樣的機制,民眾可以隨時查詢自己授權政府調閱的資料種類、目的、時間及地點,也能確認這些紀錄是否被竄改。劉俊傑希望,這樣一來,民眾能更加信任政府,放心讓政府用自己的資料去做出更多、更好的服務。
協助產製和管理企業執行智慧城市專案所需數據
劉俊傑說,推動開放資料,不只讓資訊中心能自行開發數位化服務,本意上也希望民間企業推動智慧城市專案時,能加以利用。不過他逐漸發現,企業在跟政府要資料時,十之八九市政府本身並沒有,而剩下的一二,通常涉及市民個人資料,因此不能公開。「這樣的話,我們開放資料不就是在做白工嗎?」他自嘲。
既然政府原本提供的開放資料類別與民間需求不同,劉俊傑說,今年開始,他要主動與民間企業接洽,探討企業的智慧城市專案需要哪些數據,是政府可以協助產製的。他表示,符合法規的情況下,若企業需要幫忙連絡政府相關部門,或希望資訊中心幫忙共同處理資料,資訊中心都能幫忙。若專案做出實績,他便能將此次經驗帶回府內,向府內長官及IT人員強調資料基礎建設的重要性。同時,他也願意為企業背書,向其他地方政府或國外姐妹市推薦該企業,協助企業輸出智慧城市專案的商業模式。
CIO小檔案
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 劉俊傑
學歷:臺灣工業技術學院電機工程技術系
經歷:曾任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資訊室主任,2016年升任市府資訊中心主任後,開始打通府內各局處資料,並推動Open Data、Open API服務、辦理府內資料科學訓練、整併駐外機關及府內IT資源、推動資料治理建設,並支援智慧城市專案。
攝影/洪政偉
機關檔案
高雄市政府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8樓
成立時間:2010年(高雄市和原本高雄縣合併)
業務介紹:高雄市市民服務
市長:陳其邁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名稱: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
資訊部門主管:劉俊傑
資訊部門人數:40人
IT預算:約1億元
IT大事記
2013年:高雄市資料開放平臺正式上線
2017年:智慧市政儀表板及高雄城市資料平臺API服務上線
2018年:以城市交通數據為基礎開發出亞洲第一個推動城市MaaS服務
2020年:將153個駐外機關納入市府專用行政網路
2022年:完成市府11個小型機房向上整併、建置雲端資料中心
熱門新聞
2024-12-03
2024-11-20
2024-11-15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