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街頭從去年開始設立一款太陽能垃圾桶,不但內嵌螢幕可以播放市政資訊和新聞,還可以壓縮垃圾增加儲存容量,垃圾容量快滿了,還能透過無線網路通知清潔隊員來收取。

你若走在倫敦街頭,有時會看到一款特別不一樣的垃圾桶,這款垃圾桶上有一個液晶螢幕,還能顯示最新的政府資訊或優惠訊息,這是倫敦從奧運比賽後,開始設置的太陽能垃圾桶。

這款垃圾桶不只是蒐集垃圾而已,透過太陽能提供的電力,還能壓縮垃圾,讓垃圾桶可以承載的垃圾量增加,同時這款垃圾桶還能減少垃圾車的派遣次數。垃圾桶快滿的時候,可以透過無線網路發通知給清潔隊,派出垃圾車來收取垃圾,不像過去,清潔隊員得開著垃圾車,沿街檢查每一個垃圾桶,有時往往只累積了一點垃圾,但垃圾車還是得滿街跑一趟,相當浪費清潔人力。

奧運比賽期間,垃圾桶上的螢幕還會顯示最新的比賽成績,各種賽事資訊,一目了然,甚至還可以播送比賽現場的片段影片,奧運結束之後,垃圾桶繼續提供服務,但是播放的則是政府公告等消息。這是倫敦打造智慧城市的其中一項應用,將城市街頭不起眼的垃圾桶,反而變成了熱門情報的城市資訊站。

人們總是不斷運用智慧來改善城市的機能。倫敦的太陽能垃圾桶,其實和2,500年前古羅馬時期,現代化城市剛成形時的下水道設計一樣,都是政府利用各種公共設施來改善都市生活機能的措施,不同的是,當年最新的科技是下水道工程技術,而今日的太陽能垃圾桶則是各種資訊科技和能源科技的整合。現代化的城市,總是不斷追求新的發展或進步,城市總是不斷想要運用各種智慧,來打造更好更完善的新城市。

不過,根據研究機構IDC的定義,直到20年前,才開始出現了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有別於過去注重經濟發展、城市發展的工業化都市,智慧城市更重視城市的永續發展、能源節省、減少污染等議題。近10年來資訊科技的發展,更讓智慧城市大量運用這些最新的電腦科技來滿足城市各項發展與管理所需。

西班牙馬拉加市裝智慧電錶遠端管理用電

例如,位於西班牙南部地中海沿岸的馬拉加市(Malaga),人口約50多萬人,相當於臺灣的苗栗縣人口規模。馬拉加市是西班牙最早宣示要以節能作為發展目標的城市之一,目標是要減少20%的能源耗電。為了節省能源消耗,市政府除了協助居民裝設屋頂式太陽能板,來分擔居家用電消耗。公共照明也改用省電的LED照明,甚至採用LED的路燈會根據道路車流量,來決定照明的亮度,路口沒有車輛經過,亮度就可以減低來節省耗電。

另外為了有效管理電力資源,馬拉加市也從2010年開始發展智慧電網,用數位電錶取代傳統電錶,4年來在全市裝設了95,500個數位電錶,其中至少包括了300家工業用戶、900家服務供應商,以及上萬個家庭。這些數位電錶會將電力資訊透過網路傳遞到電力公司的管理平臺。居民可以上網查詢自家用電情況,追蹤屋內用電情形。電力公司也能遠端管理電錶,來提供不同的電源控制政策,或是依據不同地區的用電情況來調整電力配送政策,以減少配送失當造成的能源消耗。
 

斯德哥爾摩蒐集1,500臺計程車即時位置,分析明日車流量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則是聚焦於發展智慧城市的預測技術,利用電腦科技來管理城市運輸和交通。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幫斯德哥爾摩市政府打造了一個預測分析平臺,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統蒐集了全市1,500臺計程車的即時位置資訊,並搭配來自交通感測器、大眾運輸系統、環境污染監控設備、水利設備的各種監控資訊。這些資訊包括了文字、語音、照片、影片等,也整合了多種資料庫系統,如天氣預報資訊、新聞資訊等。這些都是即時搜集到這個預設平臺上彙整。

透過這個平臺,以計程車在街道行駛的位置資訊,結合周邊資訊,來分析未來的交通情況,甚至可以提供未來性的交通資訊供市民參考,例如民眾只要提供出發地點和抵達地點,系統就可以提供未來例如明天預測的最新車況、天氣資訊,甚至是可以預估用不同交通工具需要花費的時間。斯德哥爾摩希望透過這個方式來減少20%的首都交通流量。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幫斯德哥爾摩市政府打造了一個預測分析平臺,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統蒐集了全市1,500臺計程車的即時位置,搭配周邊交通監測資訊和天氣,來預測明天的交通流量。

巴黎推出電動汽車以減少城市車潮

為了節能減碳和改善交通,巴黎的作法則是推動出租電動汽車計畫。不只是出租單車,巴黎市政廳在2011年底,與法國博洛雷集團合作,耗資2億3千5百萬歐元,推出了Autolib自助式電動車出租服務,提供3千臺4人座的電動汽車Bluecar,並在巴黎市和周邊46個附近市鎮建置了1,400座借還車的充電站。

就像租用腳踏車一樣,民眾或觀光客都可以租用Bluecar電動汽車,在甲地借,在任何一個充電站還車,巴黎市政廳希望透過這個租用服務,來滿足短程開車的需求,減少城市內的車潮。

這種短程租用電動車的服務,不只巴黎有,其他許多城市也有推出,或開放業者提供這樣的服務,例如德國Daimler汽車在2008年就在德國推出了Car2go汽車共享租用服務。一開始在烏爾姆市只是實驗性的提供150輛油電混合動力車,也採自助式租用服務。因為Car2go的車輛不一定要停放在充電站,也可以停放在一般的停車格,民眾要租車時,只要事先辦理專用的晶片卡,持卡到任何一臺Car2go的車輛上刷卡並輸入密碼就可以用車。還車時也只需要停放到任何一個停車格,下車刷卡離開即可。後來這樣的服務從德國擴大到法國、奧地利、荷蘭、加拿大、美國等城市,2011年Car2go也推出了電動車租用。美國德洲奧斯丁小鎮,就是在2009年引進了Car2go服務,來降低市內汽車車潮。


巴黎推出了租用電動汽車服務,來滿足居民和觀光客短程開車的需求,以減少城市內擁擠的車潮。

馬德里打造整合式急救平臺加快25%救護速度

西班牙馬德里發展智慧城市的重心則和上述幾個城市略有不同,馬德里打造的智慧城市則是將資訊科技運用在強化消防救護的政府服務上。馬德里在2007年打造了一個整合式急救平臺CISEM(Centro Integrado de Seguridad y Emergencias),用來整合政府內的消防、警政、醫療救護部門的資源,並設立了一個中控中心來集中指揮和統一調度所有救災救護任務,找出優化救災救護行動的作法。導入CISEM之後,馬德里回應速度加快了25%,警察和消防隊出隊時間少於8分鐘而救護車出勤時間也縮短到7分鐘以內。

智慧城市的概念發展了20年,已經累積出各式各樣的智慧城市模樣,不只只有上述幾個城市的應用例子,不過,不論是倫敦、巴黎、馬德里、斯德哥爾摩或是馬拉加,上面提到的這些作法,都是一種政府對民眾提供服務的形式,這也是許多智慧城市,或者是早期電子化政府提供服務的模式,所有服務都由政府提供,或是政府與合作廠商提供,民眾只是享用服務的使用者。

近幾年,政府提供服務的方式開始轉變,Web 2.0和社交網站技術的風行,民眾不再只是被動的使用者,也開始成為參與者,甚至是服務的中介者和再提供者。政府服務可能只是一個中介的平臺或只是提供互動的環境,讓民眾透過這樣的平臺,來與其他民眾互動,或提供服務。

智慧城市同樣也受到政府服務轉型趨勢的影響,也開始納入Web 2.0的思維,將使用者拉進來變成服務共同參與者或提供者。在墨西哥圖斯特拉-古鐵雷斯市(Tuxtla Gutierrez)就有一個這類的應用。

西班牙馬德里市打造了一個整合式急救平臺CISEM,整合消防、警政、醫療救護資源,設立中控中心統一調度所有救災救護任務,讓救護車出勤時間縮短到7分鐘以內。

 

墨西哥讓計程車司機用手機回傳街道情況

圖斯特拉-古鐵雷斯市是墨西哥恰帕斯州最大的城市,人口約50萬人,面積約是臺北市的1.5倍。這個城市的市政府最煩惱的問題除了犯罪問題以外,就是意外事件。後來,圖斯特拉-古鐵雷斯市政府推出了一個網路服務,讓計程車司機變成城市街道的守護者。

跑遍城市各角落的計程車司機,當他們在路上看到突發事件,例如車禍、搶劫、或有民眾發生意外時,司機可以用隨身攜帶的智慧手機拍下照片,再加上幾句文字說明,連同手機GPS定位資料,回傳到這個平臺上,這個平臺串接了市政府46個單位,包括了警政、消防等,政府單位接到計程車司機回報的資訊後,能快速派出救援到場處理。司機經過不良路面時,也可以將拍攝路面坑洞回傳,修補路面單位收到報案後,也會派人修補。

這個計畫共有3,000位計程車司機參與,實施一段時間下來,解決了上千個案件,也修補了數百個道路問題,不但降低了犯罪率,也改善了意外處理的速度,以及道路的品質。這些都改變了這個城市的風貌,讓居民覺得城市更安全了。圖斯特拉-古鐵雷斯市的作法其實不難,也沒有運用到複雜的運算系統,但應用的方式非常創新,關鍵是,圖斯特拉-古鐵雷斯市讓計程車司機變成了參與者,透過這群人的眼睛來觀察這個城市。

其實,臺灣也有類似的作法,就是警察廣播電臺的路況回報電話。

但是警廣使用的回報機制是沒有系統化,因此就沒辦法像圖斯特拉-古鐵雷斯市那樣,可以將司機回報的資訊進行各種再利用或分享。只是差這一小步,但衍生的效益和價值就有很大的差別。
 

波士頓讓市民上網通報公共設施損害情況

 另有一個同樣利用群眾力量來改善城市的例子是波士頓。智慧型手機內建了加速感測器,可以感測手機突然上下晃動的情況。波士頓市政府利用這個機制結合GPS定位機制,開發了一個道路顛簸App,名為Street Bump,當民眾的手機安裝了這個App之後,若搭車經過路面坑洞產生上下晃動時,就會觸發這個App,將此處的地理位置資訊,回傳給波士頓市政府,來通知市政府公路養護單位,這個路段的路面有問題。傳輸訊息時,民眾完全不需要輸入資料,只要安裝App即可自動回傳車輛大力晃動的情報給市政府。

過去波士頓市政府要檢查路面情況,得派出道路養護團隊開車在城市大街小巷巡邏,往往好一段時間才能巡完全城道路路面。現在透過這個App,一年就可以收到7千個路況問題的通報。波士頓市政府3年前也像圖斯特拉-古鐵雷斯市那樣提供了一個供市民回報的平臺,叫做Citizens Connect,同樣可以讓市民上傳照片,加註幾行說明和位置,除了可透過網頁上傳,也有iOS和Android的手機版。同樣可讓市民通報公共設施的損害事件,如交通號誌故障、人行道損壞、路面坑洞、路燈故障等。2009年推出至今,已經累積了4萬多則通報,現在瀏覽Citizens Connect服務的網站,仍舊可以看到波士頓市民隨時透過這個平臺上傳公共設施故障的通報。


波士頓市政府提供了一個線上通報服務Citizens Connect,可供市民回報公共設施的損害情況,例如道路有坑洞,或交通號誌損壞等。

 

紐約市開放資料舉辦開發競賽,吸引開發者打造市政App

這股讓市民參與的風潮,是近幾年智慧城市和電子化政府的主流趨勢之一,波士頓和圖斯特拉——古鐵雷斯市只是其中兩個例子而已。紐約市的作法更積極,不但自己推出App,甚至從2010年開始持續舉辦App競賽,不只讓市民使用政府的App工具來參與市政,甚至還募集有開發能力的市民和企業,來幫紐約市開發市政App,稱為Big Apps競賽。光是在2012年第三屆Big Apps競賽中就搜集到600多個市政服務點子。

不過,想要吸引開發者來打造這些App,紐約市除了祭出高額獎金之外,更重要的是釋出大量的市政資料,供開發者利用來打造各式各樣的App,目前在紐約開放資料網站上已經釋出了823筆資料,紐約市在2012年的市政數位藍圖中宣布,2018年前將會完全開放所有市政資料。今年最多開發人瀏覽的資料集則是市民打電話到311市民服務(類似臺北市1999電話)的所有請求內容的資料集。

臺灣不少城市近年來也以智慧城市的發展作為都市發展的重點方向,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而且不少城市屢屢入選為全球智慧城市排名中。但是,臺灣智慧城市的發展,仍以政府提供服務給人民的角度來出發,思考的目標是提供更完善的市政服務,如市政服務與街角便利商店的整合、強化治安監控系統,或是更好的都市數位環境,例如光纖到家的網路基礎架構或無線網路服務,有的則是要打造新經貿園區來拉抬經濟。

但是,像波士頓或墨西哥圖斯特拉-古鐵雷斯市這種讓市民參與,或者像紐約市那樣吸引開發者共同來參與和發展市政服務的模式,還不多見。

臺北市和新北市已經依循這個方向,邁出了一大步,臺北市從2011年9月率先推出了臺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臺,目前已經釋出206項資料集, 最熱門的資料集是臺北市路外停車場資訊,並且透過與企業合辦開發競賽的方式,來推動市政資料的應用,而新北市則是在2012年底也推出了新北市政府公開資料平臺,目前也釋出了159項資料集,最熱門的資料則是不定期更新的路口監視器影像。

民眾不再只是智慧城市的居民,或是使用者而已,現在更可以是參與貢獻的一份子。就像成功大學規畫與設計學院院長都市計畫學系教授林峰田認為:「善用IT技術的城市不一定等同於智慧城市,而真正智慧的城市,應該回歸於民眾的選擇。」當民眾成為智慧城市的參與者與建造者時,也最能打造出民眾需要的服務,而這也就是林峰田認為,必須能夠滿足民眾需求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雖然臺北市或新北市釋出的資料集還不多,多數市政資料還未開放,或還有待評估能否開放,運用這些資料來提供更多加值服務的熱門應用也不多。但是,已經有更多城市打算跟進,宜蘭縣和臺中市的開放資料平臺也剛在今年4、5月時上線,而行政院研考會今年也推出了一個中央政府的開放資料平臺,開始釋出各種開放資料集。行政院科技會報更在去年就要求各部會釋出更多政府資料。

這股開放資料的風潮已經吹起,更有機會為臺灣的智慧城市帶來不一樣的新風貌。


紐約市從2010年開始釋出市政資料,並年年舉辦Big Apps的開發競賽,吸引開發者打造市政App,目前已釋出了823筆資料集。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