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的IT領域中,絕大多數的IT工作者,年齡分布在30歲左右,很少見到50歲以上的IT人。而該年齡層的IT工作者,大多已轉任管理職,僅有少數IT人還在第一線實作網路環境。目前擔任BlueCoat技術總監的曾良駿,從他的外表看不出來是一位已經58歲,卻仍在網路產業堅守工程師崗位的IT人。

曾良駿的工作經驗非常豐富,光在IT產業方面就擁有將近30年的工作經驗,可以說他見證了電腦和網路一路成長至今,目前他主要負責公司經銷夥伴工程師的技術訓練、產品介紹,以及產品技術更新與支援。

特別的是,他還各別在HP及BlueCoat等國際企業任職超過10年以上,所以不論在伺服器或網路方面,都有著極深厚的實務經驗。

問:你在IT界工作時間非常久,是怎樣的經歷與背景,才造就出現在的你?

答:我畢業於亞東工專(現為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畢業後的工作分別在臺大慶齡工業研究中心擔任助理工程師、德州儀器擔任工程師,以及在三商電腦擔任過臺中辦公室主任等職位。接著到HP及BlueCoat等公司工作。

我的學歷很普通,可以到外商公司上斑,除了運氣不錯外,我想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前幾份工作所累積的能力、態度及專注度被人看到。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不論生活或工作,經常都會遇到不同的人與挑戰,而當你對於工作的承諾與專注度夠高的時候,就可能被其他人注意到。因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從不是機會等人。

因為這樣,我有幸到HP工作,那時候我非常高興,因為能夠與臺灣、清華、交通等名校畢業的一流人才共事,不論在工作方法與態度上,都影響我很多。

在進入HP工作前,較特別的經驗是在德州儀器,那時總公司要在菲律賓設廠,那時要召集臺灣、美國及新加坡等地的工程師,到菲律賓協助開設廠房。那時聽到這個消息,雖然自己的外語能力普通,甚至對於需與國外工作夥伴交談帶有些許畏怯,但還是自願出差到菲律賓。

我認為到國外出差,其實只要具備敢說的心態,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這是因為工作上有許多專有名詞,雖然語言不同但透過這些名詞,再搭配肢體語言的傳達,幾乎都能夠解決工作上的溝通問題。不過,若是想要與外國人聊得很愉快的話,則真的需要下點功夫練習外語。

問:分別在HP和BlueCoat等外商公司任職過,你認為外商與本土公司最大的差異在哪?

答:其實差異非常的大,而且在我任職過的企業中,HP可以說是影響我最多公司。

我在HP任職16年,除了賺錢與學習經驗外,我還在那賺到了一位老婆。剛進HP時,我是擔任伺服器事業群的工程師,而那時HP與別人不同的是,他們很願意花費心力培訓工程師。所以我進公司後,先被送到美國受訓2個月,而整體需訓練1年後才能夠正式送上前線服務。

而在HP當工程師,最大的不同在於工作心態。在進入HP之前,當我遇到客戶的問題時,我往往就專注於問題上面,快速解決後離開。但在HP時,我的主管常告訴我,工程師並非單純解決問題,而是需要解決人的感受,要試著想像用戶遇到問題的心情,而非一味解決問題後離去。

因為這樣,使我之後養成習慣,不論用戶的問題大小,幫客戶解決問題後,會與客戶坐下來聊天建立朋友關係,這並非單純的服務用戶,而是把客戶當成朋友,我覺得這樣受惠到最多的絕對是自己。譬如,當用戶遇到問題時,如果只是一位素昧平生的技術人員,則鮮少會給對方好態度;但若自己與客戶稍有交情時,在工作上的態度和壓力相對會和緩許多。

舉個例子,我在HP工作時,有一次到泰山企業除錯,那時花了將近6小時,最後發現並非HP的產品導致系統出錯,不過我還是幫忙找出問題的癥結點,並協助他們解決問題。而在這次之後,客戶完全地信賴我,且將我當作朋友一般對待,除了時常找我諮詢技術方面的問題外,私下也會吃飯談天。

除此之外,HP還提供非常多的課程,像是簡報技巧、時間管理、KT理性分析法等課程,這些課程在那年代算是非常新潮的事物,而且就算在近幾年來說,這些知識在工作上依舊幫助很大。甚至那時有不少離開HP的員工,之後在外面幫企業上簡報技巧等課程。

問:一般人工作3到4年就會產生倦怠感,為何你能夠在2間公司都任職超過10年以上?

答:其實這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不論是誰在接觸新的工作時,其實前幾年都會帶著興奮的心情,學習或挑戰不同的工作內容,所以特別有幹勁。

不過在工作到大約第4年時,大家開始漸漸地學會且習慣自己的工作,而在沒有新的刺激出現時,往往會出現工作倦怠的現象。而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除了透過自己努力度過倦怠期外,有時公司內的制度也能夠幫忙員工度過。

以自己能夠努力的部份來說,我認為工程師經常接觸硬體,而在長期工作下,倦怠感是非常容易產生的。而我認為,人生不是只有工作,還需要培養自身興趣,經常接觸一些調性較軟的事物,才能夠使工作與人生走得長遠。以我自己來說,許多興趣都是透過朋友引導接觸的,像是爬山、潛水、騎馬、茶藝等,我都有接觸過。

當我在HP工作時,經常與HP登山社的同事到處爬山、溯溪。那時臺灣的工作環境雖然還沒週休二日,但HP則早已有週休二日的制度。也因為這樣,我們經常能夠在週末相約爬山,就算不爬山,我們部門的同事也會相聚在公司聊天,大家互相帶水果,在公司內泡茶談天培養感情。

最後,這些工作夥伴已經不只是同事,對我而言已經像是家人,大家有福同享、有困難也會想辦法互相幫忙。所以產生倦怠感時,這些如家人般的同事,則也最能夠幫助我度過這段期間,所以我才能夠在這2間公司任職超過10年以上。

問:在訪問前,我們一直以為你才50歲左右,但實際知道年齡為58歲時非常驚訝,請問是有透過甚麼特別的方法養生嗎?

答:我沒有特別透過甚麼方式養生,不過我平日倒是有打拳,目前我已經在詹明樹老師門下學了近9年的太極拳,除了太極拳外,20年前我也接觸過詠春等武術。不過,我覺得真正讓自己保持年輕的秘訣是「心態」。

為何說是心態呢?這是因為當一個人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態度,經常處於悲觀的情形下,自然會展現出憂愁的一面,進而讓自己看起來呈現老態,所以我經常樂觀看待所有事情,只要自己盡完人事後,剩下的就交給上帝決定。

除了心態樂觀外,我也經常與年輕人接觸,讓自己的思維保持更新狀態。像我下班偶爾也會與朋友約去看電影,近期想看的是《007空降危機》。除此之外,還想跟兒子一起去學衝浪。

問:我們很好奇,許多IT工作者都渴望轉到管理職,為何你可以從事技術工作這麼久?從未想過轉任管理職務嗎?

答:在HP工作到第3年時,主管都會問工程師未來的發展,看是想走技術或管理,再替員工安排相關聯的課程。那時我選擇技術,除了管機器比管人簡單外,還有一件事情影響我很深。

我有一次到美國總公司上課,認識一位美籍工程師,年紀已經50幾歲。課堂結束後我好奇地問,為何他資歷這麼深厚,還要來修這課程?那位工程師回說:我希望我一直能在技術上精進,不因為年紀的關係而有所荒廢。同時,我非常以自己的工作為榮,所以上這種課程我不覺得浪費時間。

這段話當時對我的影響很深,因為我這個年代的臺灣人身上,人人都有個巨大的迷思,那就是想當老闆或主管,希望自己的職稱非常拉風。也因為這樣,多數人認為技術人員並非最好的出路。不過這位外國前輩則讓我徹底改觀,因為這把年紀依舊站在技術第一線精進自己,是憑藉著對於工作的驕傲,這非常讓我驚訝。

至於管理職方面,我也管理過工程師,不過我不想從事更高階的管理階級。曾經有人想找我擔任大中國區系統工程師主管,卻被我婉拒,當時我跟對方說自己不想當那個職位,但如果是要暫時幫忙管理工程師的話,是能夠幫得上忙的。因為在主管這個位置,除了管理下面的職員外,還要面臨上層的業績等不同壓力,這樣的工作對於我來說並不擅長。

問:你是臺灣IT業界中很早期就考到CCIE的技術人員,能跟我們分享為何考這張證照嗎?

答:考這張證照是我還在HP工作的時候,大約是14年前。那時候我還在HP的亞太技術支援中心服務,但由於公司的業務需要,所以到過不同領域的部門幫忙,因為這樣輾轉到了網路事業群。

當時HP所推出的網路解決方案,經常結合Cisco設備販售,那時公司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以及取得Cisco合作伙伴的認證,就請我去考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CCIE)證照。

CCIE考試需先通過筆試,然後才會被安排參加術科考試。而以前CCIE需要考2天,內容除了實際建置網路環境外,還包含遠端故障排除項目,但現在的CCIE已經改為1天,且術科考試沒有故障排除項目。

當初我術科考試是在澳洲的雪梨考場,考試共為2天,第一天早上通過筆試的考生(印象中約為8人)集合在一間會議室,房間內每個位置上都有一張覆蓋住的考題,當考生選擇完題目後,就會到另一間考場考試,開始實際部署網路環境設定。

據說這些考題完全不同,選擇題目只能依靠運氣,而打開考題的瞬間,你幾乎可以知道考試是否有機會通過,因為這些題目都非常難,我當時與隔壁的考生互瞄考題,部署網路環境時,就有可能使用到BGP、OSPF、X.25、Netware等不同的通訊協定,一定要有豐富的實作經驗才有可能過關。那時我印象很深刻,坐我附近的一位來自香港的工程師,當考題一翻開後他整張臉就垮下來,在中午休息時間,我還看到他趕緊撥電話,詢問同事如何設置。

CCIE術科的評分有好幾個階段,第一天考的是網路規畫及路由協定,考完就開始評分,考官會私下通知不及格的人離開,所以第二天只剩6個人。而第二天上午的內容,主要是繼續設置其他通訊協定,但下午考試開始前會再度淘汰不合格的人,才開始進行錯誤排除。

下午的故障排除考試,考官會更改網路環境中的組態,或是將網路線拔掉,在讓考生透過遠端連線解題。

印象中有10個題目,每解一題都需和考官溝通,告訴他你所發現的問題及理由、並告訴他透過哪些指令得到的記錄資訊,來證明問題的存在,之後才開始進行修復動作,所以非常有挑戰性。

 保持工作的專注度,才能造就自身價值 
曾良駿在業界工作多年,他認為在職場上學歷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自身實力和信用度。並且,東西方的工作者對於學歷的價值觀也有所不同。

曾良駿說,他認為學歷在求職時是一張門票。以HP來說,公司裡有很多名校畢業生,而他雖然學歷普通,但靠著對工作的專注度來累積自身價值,再加上一點機運,所以後來才有機會被人看到自己的價值,接著進到HP工作。

在亞洲國家,普遍偏重工作者的學歷,所以有不少人念到碩博士學位後,才開始找工作。不過在職場上,學歷雖能替自己加分許多,但它並不直接代表工作經驗及能力。

曾良駿看過不少眼高手低的求職者,他們頂著高學位的身分,希望領取高薪卻又不想有工程師的辛苦,他認為這種心態在求職或工作時,很難讓老闆青睞。

但反觀歐美國家,就比較沒這麼注重學歷,而是較看重能力。例如,BlueCoat在美國有一位技術能力非常好的工程師,他的學歷只有到高中。

而第一次跟這個人聊天的時候,曾良駿與其他人一樣,聊到學歷都會問說:為何不再繼續往上念呢?而那位年輕的工程師卻答說,因為自己目前沒有需求,想要學的都會了,為何還要浪費時間唸書取得學位呢?當自己認為有需要時,再去唸大學就好了。

曾良駿覺得會造成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歐美人士從小教育培養的觀念,比較偏向讓學生清楚自己想要的事物,認為有需求時才會去取得學位;但亞洲人一般會先取得高學歷,接著才會思考甚麼是自己需要的。


我認為,人生不是只有工作,還需要培養自身興趣,工程師經常接觸一些調性較軟的事物,才能夠使工作與人生走得長遠。

IT人物-BlueCoat技術總監 曾良駿

● 出生年:1954年
● 學經歷:亞東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畢業,曾擔任HP伺服器事業群主任工程師、網路事業群技術顧問,目前擔任BlueCoat技術總監。
● 工作內容:培訓軟體工程師及業務人員,同時負責產品技術更新,以及產品展示銷售。

BlueCoat
● 網址:www.bluecoat.com
● 營業項目:專門提供廣域網路加速優化,並提供雲端服務、資訊安全閘道器、網路快取等解決方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