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
來到2015年,企業在雲端市場上,會面對更多種類的服務。為了讓雲端服務更有彈性、敏捷、具可擴充性,且不會被單一廠商鎖死(Lock-in),會更思考多雲(MultiCloud)策略,來整合各家雲端服務供應商的雲端服務,以符合企業對於特殊工作負載的需求。
2014年底,當企業越來越熟悉運用各種形式的雲端服務過程中,遇到的瓶頸為,企業不可能一下子將所有資料搬到雲端,在依照重要性搬遷過程中,像是CRM、電子郵件與視訊會議等搬到公共雲,而機敏資料則搬到私有雲,但因為公共雲和私有雲之間需要溝通,而能夠無縫整合公共雲與私有雲的混合雲,就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
再來,混合雲管理工具在2015年也會逐漸成熟,企業會開始了解到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以停止築起公有雲和私有雲之間的壁壘,才能將許多私有雲上的資源開放給公司內部的開發者應用。
而在公共雲市場中,現在主要由Google、亞馬遜與微軟三家企業把持著,而且他們之間不斷地整合資源,導致其他家廠商難以打進此市場。
因此,其他規模比較小的雲端服務提供商,如Rackspace由於無法像前3大廠商不斷地大量投注硬體設備等資源,因此轉而專注於利基市場,如裸機(Bare Metal)雲端服務或者其他廠商則聚焦於醫療保健與金融市場等。
此外,從2014年開始,許多雲端服務業者紛紛試圖吸引企業將內部應用轉移到雲端的混合雲服務,如亞馬遜將重點放在「協助企業把IT和資料全部放在雲端上」,例如推出可與本地端MySQL相容的關聯式資料庫引擎Aurora。
而微軟執行長於2014年也宣布Cloud First的目標,不只陸續將自家產品放上雲端,如Dynamics CRM Online,或是推出可供企業存取雲端上的Windows應用軟體的Azure RemoteApp來吸引更多企業願意將應用放上雲端等。
以臺灣市場來看,隨著國外雲端服務業者,如Amazon、Google和IBM積極在臺布局雲端服務, IDC表示,將有76%的臺灣企業開始推動雲端相關專案,較亞太國家平均僅37%的企業投入的比例更高。
IDC臺灣資深市場分析師吳乃沛表示,從企業工作負載來看,絕大多數的企業仍處於測試與評估有哪些工作負載適合轉移到雲端環境階段。
預估在2016年前,企業以就地部署(On-premises)方式部署資訊基礎建設的比例將從2014年的50.4%降低為42.6%,將有7.8%的工作負載轉移至雲端環境。
熱門新聞
2024-09-13
2024-09-10
2024-09-09
2024-09-12
2024-09-09
2024-09-10
2024-09-13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