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

圖片來源: 

iThome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每天蒐集和整理氣象資料,再透過統計方式找出資料的應用性(挖掘出資料下有價值的隱藏資訊),然後用視覺化的方式,表達這些資料。而他對資料科學家的定義,也就是能夠蒐集和整理資料,把資料經過統計方式找出資料的應用性,最後經由資料視覺化方式來表達這些資料。

彭啟明表示,每個人都可以有資料科學家的能力。資料科學家可以是公司的分析師或總經理等,而資料科學家和統計學家、數學家和分析師在某部分是有關聯性的,但資料科學家必須同時具備統計學家、數學家和分析師這三者的特質。

要成為資料科學家,須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彭啟明認為,資料科學家不是在運用軟體,而是要講究資料的延伸性,這需要創新的特質,也需要各種刺激和改變。資料科學家也要具備懷疑性、專注性和整合性三項特質,也就是,要對事物保持懷疑的心、專注於研究並能整合各種資訊,彭啟明表示,這些可以透過執行一些專案研究、理論和實務達到。

而彭啟明的資料科學能力,是在他就讀研究所時,研究題目是關於空氣污染,尤其是境外污染物傳送對臺灣的影響,當時的他蒐集了大量國外資料,這些資料都要自己摸索,並找出規則,像是統計運用、處理大資料時會用到的程式和工具,最後是繪圖處理。

「不能用製造問題的心態去解決問題。」彭啟明引用愛因斯坦這句話,來說明資料科學家在解讀資料時,最容易犯的迷思。他表示,「要用新思維!」也就是,要用解決問題的心態去解決問題,找出問題本質,才能成功解讀資料。

彭啟明也表示,除了氣象本身就是大資料,氣象和各行業的關聯性也愈來愈高,所以氣象領域更需要資料科學家。此外,他認為各種氣象預測資料的整合運用很厲害,他舉例,像是預測颱風,從數十種氣象模式找出最有可能的颱風路徑,最後算出可能會有的損失。

相關報導請參考:「大資料三部曲之3|資料科學在臺灣」「大資料三部曲之2|資料科學走入企業」「大資料三部曲之1|顛覆傳統的大資料處理新思維」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