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機去年引進來台造成搶購,公平會調查認定前三波銷售廣告不實裁罰60萬。

小米去年引進台灣的紅米手機,因對外宣稱的手機銷售數量和實際賣出數量不符,公平會認定廣告不實,裁罰60萬元。台灣小米澄清,因技術上難以精準控制搶購流量所致,後續手機銷售已改善。

台灣小米去年12月首次引進紅米手機,由於紅米機採用4.7吋HD螢幕、四核心處理器售價不到4千元引起許多消費者的注意。12月9日紅米機首波銷售限量10000支,第二波於12月16日再釋出10000支,第三波於12月23日釋出8000支,根據小米公告,這三波限量銷售分別在9分50秒、1分08秒及25秒銷售一空。

高性價比加上每波銷售採限量方式,造成搶購風潮,但也遭到不少網友所詬病,將紅米機的行銷手法形容為飢餓行銷,由於每波銷售太過搶手,也吸引黃牛搶購手機後再以高價售出的謀利行為。

但公平會調查發現,紅米機前三波銷售對外宣稱限量10000、10000、8000支,但實際銷售的手機數量為9339、9462、7389支,並未達到廣告所宣稱的數量。

另外,第一波引進10000支紅米機,但先前小米發送給支持者1750個紅米機F碼,取得F碼者可不需搶購就能直接買到手機,為確保F碼用戶購買權益,小米保留第一波部份的紅米機,使第一波手機備貨量不足10000支,影響到消費者購機權益。

公平會因此認定台灣小米公司違反公平法第21條第一項規定,認為其廣告予消費者錯誤認知、決定,未盡廣告提供真實的商品數量義務及責任,三波共裁罰60萬元。

對此,台灣小米回應指出,前三波限量銷售與實際售出數量不符,主因是開放線上搶購時瞬間湧入大量訂單,技術上很難精準控制訂單數量,例如第一波限量10000支手機,難以控制接受的訂單量剛好在10000,故系統於接近時停止接受訂單才會出現實際賣出9339支,後面兩波銷售也是同樣情形。

台灣小米公司對造成消費者的誤解致歉,並在之後的銷售已改善銷售機制,增加手機備貨數量,使每波銷售受理的訂單量超過對外公告的限制數量。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