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Cloud
重點新聞(0601~0615)
印度 馬尼帕爾醫院 護理交班
印度大型體系醫院聯手公雲業者,推e取藥和護理交班2大AI應用
馬尼帕爾醫院(Manipal Hospitals)是印度大型醫療體系,涵蓋印度19個城市、擁有37家分院,共有10,500多張床位、每年服務700多萬名患者。他們找來公雲業者Google Cloud,打造兩款數位醫療應用程式ePharmacy(e取藥)和Nurse Handoff(護理交班),來分別提高患者用藥便利性和護理交接效率。
首先,他們用AI開發平臺Vertex AI和大型語言模型Gemini 1.5打造ePharmacy。患者看診後可立即於App查看處方,然後訂購所需藥物,並安排取藥或送藥,整個訂單處理時間從15分鐘縮短至不到5分鐘,目前已累積近10萬名患者使用。
在護理交班App方面,馬尼帕爾醫院用生成式AI取代人工輸入,自動匯集患者關鍵資訊、用藥變化、實驗室檢查結果、生命徵象變化和治療整體反應等資訊,產出交接報告,再由護理師確認。如此,交接時間從原本每人90分鐘縮短至20分鐘,減少錯誤和提高效率。(詳全文)
健保署 糖尿病風險預測 家醫大平臺
健保署聯手Google打造糖尿病風險預測AI新進展,預計今年7、8月上線
健保署日前揭露,去年與Google、國衛院、北醫合作開發的糖尿病風險預測AI已進入測試階段,預計今年7、8月正式上線,將整合於健保快易通App/健康存摺和家醫平臺中。該系統可針對第二型糖尿病進行風險分級,並預測共病發生機率,如視網膜病變、腦血管病變、腎病變等,協助醫療端提早介入。此外,團隊也開發由Gemini模型驅動的AI代理,可根據個人風險自動產生衛教內容,強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識。
本計畫為健保署因應「健康臺灣888」三高防治策略的一環,目標是2030年前將80%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與慢性腎病患者納入照護網。同時,健保署也規畫下半年啟動論值給付研究,來評估風險預測與醫療及早介入的成效,決定健保支付方式,希望逐步轉型為價值導向照護模式。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強調,這項AI應用不僅提升疾病預防效率,也保護民眾資料隱私,所有資料皆儲存在健保署內部,不會提供給Google。他透露,未來將擴大模型至高血脂與慢性腎病領域,並結合更多資料來源,如自費健檢資料,來強化全民個人化健康管理能力。(詳全文)
FDA AI 審查
FDA推出通用AI工具Elsa,要加速審查流程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六月初宣布,原本預計6月30日全面部署的生成式AI工具Elsa,已提前上線。FDA指出,Elsa是一種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的AI工具,可協助閱讀、寫作和摘錄,能總結不良事件,來支援安全性評估、執行更快速的標籤比較,以及生成程式碼,來協助打造非臨床應用的資料庫。
FDA局長Marty Makary表示,FDA已經開始用Elsa加速臨床試驗審查,縮短科學評估所需的時間,還能識別高優先等級的檢查目標。他們舉例,一名科學審查員使用Elsa,在6分鐘內完成了原本需要2到3天的任務。一般來說,FDA收到藥物核准申請後,會在6至10個月中作出審查決定,而Elsa可望加速這個流程。在安全性上,Elsa建置於高安全性的GovCloud政府雲端環境中,FDA員工可安全存取內部檔案,同時確保所有資訊都保存在組織內。這些模型,不會用受監管產業提交的資料來訓練。(詳全文)
Nvidia 藥物探索 諾和諾德
諾和諾德聯手Nvidia打造藥物探索專用AI平臺
丹麥製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最近聯手Nvidia,要透過AI模型、模擬與代理技術,加速藥物的早期研發。雙方將透過部署於丹麥AI創新中心的Gefion超級電腦,來打造客製化的生成式AI與代理型AI模型,並用Nvidia的BioNeMo、Omniverse和NeMo等平臺,來加速藥物設計、分子建構與細胞反應模擬。
諾和諾德將結合全球文獻和自家資料,來開發生物醫學大型語言模型,探索基因、蛋白質和疾病之間的潛在關聯。他們強調,Gefion將提供非常強大的運算規模,加速新藥研發。
Gefion超級電腦由Nvidia DGX SuperPOD驅動,目前已支援多家丹麥企業與新創,包括開發即時3D病房數位孿生的Teton,來減輕護理人力負擔、提升患者安全。此外,Gefion也正用來加速神經疾病藥物開發、口服藥物創新和健康資料整合,為丹麥打造更韌性的醫療科技基礎。(詳全文)
暈眩 澳洲 遠距診斷
澳洲醫院導入遠距暈眩診斷輔助工具
澳洲昆士蘭政府推動一項名為「Dial a Dizzy」的暈眩熱線遠距診斷計畫,透過Vesticam紅外線影像眼鏡,來記錄患者眼球運動,再把資料上傳到線上平臺,由昆士蘭健康服務專家和醫院專家判讀,來幫助偏遠地區醫院診斷和治療暈眩病患,提高偏鄉的診斷信心、即時提供正確治療,尤其是對高齡者跌倒風險管理。
其中,當地Rockhampton醫院就受益於這項計畫,該醫院的急診部物理治療師Amanda Sumner參與過Dial a Dizzy計畫,她指出,暈眩可能是良性的內耳問題,也可能是中風徵兆,因此精準辨識眼球細微變化至關重要,而該計畫採取的方法,可讓患者避免不必要的MRI檢查。(詳全文)
首爾國立大學附設醫院 精準醫療 LLM
首爾國立大學附設醫院啟用精準醫療臨床決策支援系統
近日,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附設醫院正式啟用SNUH POLARIS系統,也就是一套整合臨床資訊、基因組數據且可即時分析的癌症診斷與治療系統,號稱是韓國首套精準醫療治療支援系統。
進一步來說,該系統連結了醫院的醫療資訊系統(HIS),將原本分散的病理、診斷檢測、基因組、手術和治療資訊整合在同一套平臺上,讓醫療人員一眼掌握關鍵資訊。SNUH POLARIS系統還有個特色,也就是用大型語言模型 (LLM),自動提取HIS中的大規模臨床和基因組數據,並透過臨床和基因組專家的交叉驗證,提供高度可靠的資訊,供醫護人員下更精準的治療決策。目前,以癌症為中心的第一期系統建置已經完成,未來打算擴展到罕見疾病、慢性病等各種精準醫療領域。(詳全文)
智慧病房 梅約醫學中心 虛擬查房
梅約醫學中心擁抱AI智慧病房
美國頂尖醫療機構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近期找來一家美國AI虛擬照護平臺業者hellocare.ai,要共同探索環境感知式臨床智慧(Ambient clinical intelligence)在臨床照護中的應用,來提升住院病患照護效率、減少住院惡化機率並強化生活品質。該平臺整合AI虛擬查房、智慧白板和住院到宅照護服務,也提供24小時虛擬支援服務,改善病患和醫護人員體驗。
這項專案將先於梅約醫學中心佛州分院擴建中的院區展開,梅約醫學中心佛州分院執行長Kent Thielen在新聞稿中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結合世界級醫療與創新科技,解決未來的醫療挑戰,」並打造更智慧、連網的照護空間。hellocare.ai在今年4月完成4,700萬美元募資,梅約醫學中心也在這次合作中成為投資方,所獲收益將用於其非營利領域,如病患照護、教育與研究。(詳全文)
圖片來源/澳洲Health Service、首爾國立大學附設醫院
攝影 / 王若樸
MedTech醫療科技近期新聞
1. 國科會揭露在宅醫療科技政策推動方向,明年開始實施
2. 曼谷百年私立醫院導入EMR,號稱100%無紙化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5年6月
熱門新聞
2025-07-08
2025-07-07
2025-07-07
2025-07-09
2025-07-07
2025-07-08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