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新聞(0721~0803)
#第三方Cookie #第一方數據 #個資隱私 #瀏覽器廣告
Google宣布不停用第三方Cookie,但後續將新增瀏覽器層級的使用者授權選項
自Google宣布停用第三方Cookie已經過了4年,多次延期後,今年年初終於開始逐步停用。但,就在幾日前,Google又再次改口,宣布續用第三方Cookie。
再次變卦的主要理由是,Google自己提出的替代方案Privacy Sandbox(隱私權沙盒)成熟度不足,屢遭外界嚴重質疑。IAB、Criteo等業界權威組織及企業各自發表了研究來質疑其行銷效果,更有以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CMA)為首的主管機關指控此技術安全性不足,且Google有利用此項技術鞏固廣告壟斷地位嫌疑。
這4年來,數位行銷界有許多號稱更保護隱私的技術和做法崛起,例如數據無塵室、第一方數據聯盟等,但第三方Cookie目前仍支援著大部分數位廣告投放。根據eMarketer調查,美國除了零售和保險業,其他產業的廣告投放活動,超過8成會使用第三方Cookie。
第三方Cookie續用,看似能讓一切回歸舊做法,但這次Google祭出的做法,非常類似於對Martech業界造成巨大衝擊的iOS 14.5新隱私政策App追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ATT)。蘋果做法是,以裝置為單位詢問使用者是否願意被追蹤,Google預告的做法則是,以瀏覽器為單位詢問使用者是否授權啟用第三方Cookie。
ATT政策上線,使廣告主幾乎不能追蹤iOS用戶行為,且蘋果隨即開始大力布局自家數位行銷業務,被競爭者指控ATT雖打著隱私名號,實則是打造封閉廣告生態圈的一步棋。Google目前沒有明確表示,授權詢問的做法是否與ATT同樣是預設不同意。不過,業界擔憂,若大部分使用者都不同意,結果將會與停用第三方Cookie幾乎無異。
#SEO #自然流量 #AI
OpenAI發表對話式搜尋引擎SearchGPT,承諾將會以曝光出版方為介面設計原則
OpenAI發布用LLM支援的對話式搜尋引擎SearchGPT。相較於微軟Bing AI及Google Generative Search的AI搜尋引擎,嘗試強調聊天機器人特性,乃至於原始資料出處能見度相當低,SearchGPT介面設計上更加強調新聞網站、部落格等出版方的曝光及流量獲取。
相較於微軟和Google的生成式AI搜尋功能,OpenAI的產品在介面設計上更強調原始資料曝光
前述3種生成式AI搜尋功能,都可以用AI生成對話來彙整搜尋問題的答案,不過SearchGPT會呈現出更多出版方網站的原始內容,介面設計上也不只有AI生成文字,而是在視覺上強調原始資料連結,並嘗試創作多個讓使用者點進原始網站的機會,包括資料後面附上的連結、介面底部的參考連結、占螢幕面積三分之一的其他參考網站及資料等。
OpenAI承諾,會持續和出版方溝通此產品的設計,來降低對原始網站流量的衝擊,甚至嘗試透過此產品增加出版方網站流量。
#短影音行銷 #短影音電商 #行銷分析工具
Tiktok推出行銷用第三方應用程式市集,全數App都可免費試用
短影音平臺Tiktok推出App Center for Business,這是一個蒐集了第三方應用程式及服務的市集,包含了電商解決方案、創作工具、帳戶管理、素材管理、行銷活動管理、數據報告及分析、潛在客戶開發、外部數據整合、其他專業服務,共9類應用程式或服務。此外,Tiktok還要求上架平臺的廠商,必須要提供某種程度的免費試用期選項,來增加企業採購彈性。不過,企業應注意各家廠商的免費試用方案會有些許差異。
#醫療用CDP #機敏資料處理
Tealium推出醫療用CDP,內建醫療法遵及多種機敏資料處理機制
CDP用來支援個人化醫療服務設計,確實技術上可行,不過,醫療資料高度機敏,實務使用上有許多限制。CDP大廠Telium便是鎖定此業界痛點,推出醫療業專用CDP,除了常見CDP功能外,還有患者數據使用授權管理、內建敏感資料混淆及遮蔽功能、以及醫療數據使用的法規遵循機制等,專門為醫療業數據運用法遵而設計的功能。
此CDP還能和其他大型數據廠商產品串接,來進行更多數據處理作業。Tealium並宣稱,他們自己及合作廠商的技術能力及數據處理做法,能支援美國醫療主管機關規定,並依法簽訂醫療數據使用協議。
#CDP顧問指南 #CDP採購條件
採購CDP該看哪些條件?CDP Institue推出CDP顧問商挑選指南
CDP產業研究機構CDP Institute發布CDP服務提供商能力盤點報告,根據產業別及服務內容,作為CDP採購分析維度。產業別包括:零售業、媒體及出版業、金融及保險業、旅遊及餐飲業、電信及公共事業、製造及工業、快消品業、科技業、教育業、醫療保健、汽車業、政府及非營利組織等。服務內容則包括系統需求和廠商選擇、數據倉儲系統開發、CDP系統部署和營運、客戶數據管理和系統整合、行銷策略和規劃、行銷方案開發、數據分析和AI建模等。
Martech產品評估一直以來是一件難事,尤其是CDP這類功能多元、操作複雜,且常常附帶顧問等售後服務的產品。雖然這篇指南是針對CDP顧問或SI廠商進行評估,且並非所有廠商都有在臺灣服務,但這些比較維度,仍能作為企業評估採購CDP產品的參考。
#RMN #行銷追蹤
ANA的RMN市調:後進品牌只敢試水溫,原因仍是跨RMN追蹤不便
美國國家廣告商聯合會(ANA)推出RMN市場調查報告。調查顯示,RMN市場高速成長,且廣告主普遍看好RMN並有意於此通路投放廣告,甚至認為是必須投放。不過,市面上做RMN的零售業者越來越多,跨不同家RMN測量行銷成效的難題反而更加凸顯,使廣告主不敢投入大量行銷預算。
調查顯示,目前有在RMN投廣的廣告主,近半是早在2019便開始,意味著近幾年來採用此行銷通路的品牌較少。有用RMN的廣告主,有65%不打算於未來2年內加碼預算。不只如此,高達87%尚未使用RMN行銷的廣告主表示,2年內「不確定要用」或「確定不要用」RMN行銷。這些廣告主對於RMN疑慮依舊──最大疑慮是跨平臺數據整合,次高的疑慮則是難以歸因轉換率。
#隱私法遵 #個資加密 #去識別化
FTC警告:加密後個資用於行銷,法規上仍視為具有識別能力的資料
隱私權抬頭,號稱去識別化的個人化行銷科技如雨後春筍冒出,許多都是資料混淆或加密技術,把Email、手機等個資轉換成一串亂碼,來投放廣告。有鑑於此,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特地提出警告,只要資料能對應到某一個人,就算不會直接反映出具體個資,執法上仍會視為類似於個資的「具識別能力」資料。
FTC進一步強調,就算是用雜湊(Hashing)加密法,把個資轉為不可逆向工程的雜湊值,這一串看似無意義的值仍代表一個個體。許多Martech廠商或企業將這些雜湊值視為去識別化資料,還將許多機敏資訊存在這些雜湊值名下,甚至分享給第三者,仍構成隱私侵犯,且有觸法嫌疑,FTC也針對多起這類事件提告過。
更多Martech動態:
1. 客服平臺Super 8利用廣告商禾多移動的客群辨識技術與大量零售業者數據,來強化生成式AI客服功能
2. 美國FTC開始偵查並有意打擊利用個資來達成個人化定價的做法
3. 醫療顧問公司Engagys與CDP廠商Redpoint Global合作,利用消費者數據強化個人化醫療產品行銷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4年8月
責任編輯:郭又華
圖片來源:Google、微軟、OpenAI、ANA
熱門新聞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3
2024-09-13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