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分享新版健保雲端查詢系統,重整原本的頁籤架構,分為3層式設計,讓醫事人員更方便查找資訊。

圖片來源: 

攝影/王若樸

健保雲端系統是民眾就醫和醫療診斷治療的關鍵IT系統,健保署今日(11/29)揭露新版健保雲端系統2.0,不只提供更直覺的使用者介面和客製化、視覺化功能,還放寬了醫事人員登錄權限,提供第一線各職類醫事人員使用。特別的是,這次雲端系統還整合國健署篩檢資料,新增B、C型肝炎專區,提供病人最近1次的B、C型肝炎用藥和檢驗檢查等紀錄,讓醫師及早發現來治療。

健保署還預告,接下來他們要將雲端系統中的用藥和檢驗檢查資料,改為視覺化圖像,方便醫事人員掌握資訊外,也要結合虛擬健保卡、擴大納入特材紀錄及終生給付數量上限項目等資料。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健保署長年推動醫療資訊整合、鼓勵醫院即時上傳就醫資料至雲端系統,目的就是要落實分級醫療,減少病人重複檢驗檢查(如拍X光片)和來回申請資料的時間成本,同時讓他院醫師更容易調閱判斷,提高診斷治療效率。

盤點健保雲端系統10年發展:從雲端藥歷到雲端查詢系統

臺灣自1995年推動全民健保,2004年開始發行第一代健保IC卡、打造健保資訊網(VPN),2013年則打造雲端藥歷系統,要讓醫事人員看診時,來查詢病人資料。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何小鳳指出,在這個基礎上,2016年,健保署更進一步將藥歷系統擴展為健保雲端查詢系統,提供12類醫療資料供查詢,除了有看診最需要的手術明細、檢查檢驗資料外,還包括西醫、中醫用藥紀錄、牙科處置和手術紀錄、過敏藥物紀錄、特定管制藥品用藥紀錄、特定凝血因子用藥紀錄、復健醫療紀錄、出院病歷摘要,以及CDC預防接種等。

最近這幾年,雲端查詢系統新添更多資料整合應用,比如2018年,健保署推動醫療影像分享平臺,讓醫療院所上傳36項檢查醫令影像,像是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齒顎全景X光、大腸鏡、內視鏡、超音波、X光等到健保雲端查詢系統,讓民眾到不同醫院就醫時,醫師也能查詢先前的檢查資料。

當時,健保雲端系統也開始發展主動提示功能,包括高達1,352萬筆的過敏藥物提示,以及上千筆的西藥和中西藥交互作用提示,還有重複用藥提示,以及在疫情間緊急新增100多項COVID-19藥品交互作用提示。甚至,健保署還針對占健保點數大宗的腎病用藥,推出主動提示功能,包括中、重度腎病患者用藥訊息,如NSAIDs,在今年11月24日也進一步增加腎功能狀態不明的用藥提示,預估每月會有6萬人受惠。(如下圖)

另一方面,健保署2019年試辦虛擬健保卡時,也將虛擬健保卡與健保雲端系統整合,甚至,去年疫情爆發時,在48小時內就打造TOCC雲端查詢程式,串聯疾管署、出入境管理局等部會資料,來保障第一線醫護人員,至今更累積19.9億次查詢、3萬多家機構使用。

何小鳳揭露,這套維持臺灣醫療行為運作的關鍵系統中,就醫病人雲端系統平均每月有3.6千萬查詢人次,醫療院所整體使用率更達98%。而至今年7月,健保資料庫還累積了776億筆大量資料,是未來發展精準醫療的寶貴資產。

系統的發展,也帶來不少效益。何小鳳舉例,隨著主動提示功能發展,健保署推算,2014年至2021年間共省下109.7億點重複用藥費,2018至2021年間的重複檢查檢驗費用,也省了16.4億點。

打造健保雲端系統2.0:更好的UX、放寬權限、新增BC型肝炎專區

不過,雲端系統使用至今,仍有不少問題待改善。

健保署調查發現,醫護使用者最常反應的系統問題,不外乎是使用者體驗(UX)可加強,像是系統鑑別度、病人姓名和生日沒顯示、摘要區占空間,或是字太小、排序不佳,以及疾管署預防接種資料沒串接等。

於是,為解決問題,健保署找來專家先評估,再展開易用性測試、開發模擬網頁,讓50位使用者體驗後,才正式推出新版系統。

比如,他們將原本分散的7個雲端系統服務網站,統一納入雲端系統單一入口網頁,方便醫護使用者查找。另也新添患者資訊,如身分證字號、姓名和生日、性別,來便於醫護人員確認。此外,健保署也提供疾管署預防接種連結,並新添搜尋功能和字體大小選擇,還提供拖拉式功能,來讓使用者客製化自己的頁籤和欄位順序,來強化使用者體驗。(如下圖)

甚至,健保署還重整頁籤架構,調整為1、2層頁籤,並在第2層新增3項頁籤(終生給付數量上限、針傷治療和特殊疾病門診照護),以及從第2層頁籤延伸出的專區功能。舉例來說,第1層頁籤為主要資訊,如摘要、西醫用藥、牙科處置記錄、出院病摘等,第2層則是第1層細項,如西醫用藥中的用藥記錄、特定管制用藥,而專區功能則從用藥記錄中,延伸出慢連箋專區、藥品交互作用查詢等。(如下圖)

特別的是,在專區部分,還新增了「B、C型肝炎專區」,整合國健署篩檢資料,顯示病人最近1次B、C型肝炎用藥、檢查檢驗等紀錄,來讓醫師及早發現、治療C肝病人。

再來,健保署也放寬權限,讓第一線各職類的醫事人員使用健保雲端查詢系統,如呼吸治療師、放射師、醫事檢驗師、助產師、護理師,以及物理、職能治療師,還有社區復健相關的臨床心理師等。

下一步:建置視覺化圖表、打造響應式網頁

健保雲端查詢系統的優化不只如此。何小鳳透露,健保署還正建置視覺化圖像,要將西醫用藥的用藥記錄圖形化,比如以時間軸顯示用藥歷史記錄,還有以圓餅圖比例顯示近6個月用藥記錄來源。此外,中醫用藥記錄也相仿,以時間軸顯示用藥記錄,另外還有牙科處置部分,要新增牙位圖標示,如根管治療、牙周病治療、口腔外科治療等。健保署也要針對檢查檢驗結果,新增摘要表,來方便醫護掌握。

另一方面,健保署也要打造新版系統的響應式網頁,來讓醫護使用者在各種行動裝置上,都能使用健保雲端系統,便於居家醫療的執行。何小鳳指出,明年,健保署也會將特材紀錄及終生給付數量上限項目等資料納入系統中,提供使用者更多資料,另也要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找出最適合個人的精準治療方案。

最後,健保署也透露參與次世代HIS開發的討論,也研擬將虛擬健保卡、視訊診療等相關遠距醫療功能,納入新版HIS模組中。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