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pple
重點新聞(0521~0617)
蘋果 隱私安全技術 WWDC
蘋果WWDC揭露多項隱私安全功能更新,從Email、Safari、Siri到iCloud都更加私密
蘋果在今年WWDC一口氣推出了多項隱私保護相關功能,「在Apple,隱私是用戶的基本人權。」蘋果軟體工程高階副總裁Craig Federighi表示,在這之前,蘋果已經推出了App Store中的隱私營養標籤,用來顯示每一款App所搜集的用戶資訊,近期也推出了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框架,規範任何企圖追蹤使用者App,都必須先取得使用者的許可。
今年的多項重要更新,其一是郵件的隱私保護功能(mail privacy protection)。這項服務是針對許多行銷郵件被用戶打開後,其中的追蹤像素(tracking pixels)會搜集Email活動的相關資訊,包括打開Email的時間點、使用者IP位址,會被回傳並用於個人化行銷。這項功能能阻止這些資訊被追蹤。
蘋果也強化了Safari的智慧追蹤保護機制,隱藏了使用者的IP位址,讓企業或廣告主不能取得用戶的跨網站活動。同時也推出App隱私報告,讓用戶能從報告中,查看7天內App使用已授權裝置服務的頻率,例如裝置上的麥克風、相機、照片、聯繫人等資訊,在哪些時間點被App使用,還能檢視與App連結的第三方服務列表,查看App資料與哪些組織分享。
另一項重大更新,則是已經在6億個裝置中使用的語音助理Siri,現在已經能透過裝置上晶片進行語音辨識,讓聲音不需透過網路上傳雲端辨識,而是能在本地端運算,不只能強化用戶隱私,更能加快語音辨識速度來完成任務。
iCloud的新功能iCloud+則推出了幾項隱私服務,其一是Private relay,能隱藏用戶IP位址,確保用戶在透過不同網路裝置(如公共Wi-Fi)瀏覽網站時,從裝置離開的流量是經過加密的。
Fast Company專訪則解釋了這個網路傳輸機制,是透過建立起一個雙層訪問的架構,由Private Relay存取用戶的IP位址以及要訪問網站的URL,並將URL加密,再連同匿名IP傳送到第三方可信賴的代理伺服器,並在這個中繼站還原URL連接到目的地網站。換句話說,Apple知道用戶是誰但不知道網站URL是什麼,而中繼站知道要訪問的網站卻不知道用戶是誰,藉此讓所有人都無法連結用戶資訊與瀏覽紀錄,來取代使用VPN訪問網站的作法,因為VPN雖然能阻止網路供應商取得用戶資訊,但VPN業者卻能存取使用者IP與瀏覽紀錄。
iCloud+另一項服務則是Hide My Email,能讓用戶在許多網站登入要填寫Email時,能夠透過Mail、Safari、iCloud的Hide My Email功能,讓用戶能使用一個獨一無二、隨機的電子郵件地址,而不是將真實的地址洩露出去。(詳全文)
Google 隱私安全技術 第三方cookie
Google發表廣告產品更新,強調要靠ML預測消弭Cookie消失帶來的行銷成效落差
Google在今年度的線上行銷大會中,特別強調廣告投放也須兼具隱私保護的重要性,Google廣告部門副總裁Jerry Dischler,更重申Google提供廣告服務的基本原則,一是Google從未販售使用者個資,也從未使用敏感資料來下廣告,比如個人健康、種族、宗教、性向等資訊;其二,Google從未將使用者創造的內容用於廣告目的,比如Google Drive、Gmail、Photo等內容,「這些治理了Google的準則,未來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但現在,我們還需要更急迫的,將個人隱私保護置於更重要的地位。」Jerry Dischler表示,過去幾年來,使用者取得免費內容,同意交換個人資料來顯示關聯性廣告,已經是廣告行業默許的運作形式,但現在,有高達81%的使用者,認為這個模式中,個資被搜集潛藏的危機,已經超越了實質帶來了好處,使他們更加在意網路是如何追蹤自己的瀏覽軌跡,「使用者更重視自己的隱私,不滿意舊的模式,我們正在失去用戶的信任。」
為了重新取得用戶的信任,Jerry Dischler表示,Google要在維持免費網路的同時也保障用戶隱私,所以已經宣布將淘汰第三方Cookie,也承諾不會建立替代性的辨識符號來追蹤個人瀏覽軌跡。
他也向企業廣告主表示,要成功轉換成一個沒有Cookie的世界,需要做到三件事,第一,要與顧客建立良好的關係,使用經顧客授權的第一方資料;第二,透過自動化與ML技術,讓預測性且兼顧隱私保護的行銷方法成為可能;第三,則是要訴諸隱私保護的新技術,比如Google開源的隱私沙盒計畫,讓更多人能共同參與打造進階、匿名、且在裝置上運算的技術,「我們相信隱私沙盒是正確的方向。」
Google廣告購買、分析與衡量服務的副總裁Vidhya Srinivasan,則進一步因應Cookie消失推出的廣告工具更新。為了讓企業使用經授權的第一方Cookie來進行廣告衡量,Google本來就推出了Sitewide Tagging的服務(包含Global Site Tag與Google Tag Manager兩大解決方案),讓企業主在網站中設置標籤工具,以搜集第一方數據來進行廣告衡量與優化。Google自定義廣告受眾的Customer Match,也將對所有企業主開放,取消使用Customer Match的條件限制。
去年,Google也推出Cosent mode機制,讓使用者能對資料如何被使用做出選擇,並排除拒絕者的Cookies作為廣告用途。幾個禮拜前,Google在Cosent mode中增加轉化建模功能(conversion modeling),來縮小Cookie不能使用造成的轉化成效差距,甚至能恢復用戶不接受Cookie而失去的廣告點擊轉化,達到平均70%以上。Cosent mode現在更與Google Tag Manager整合,要讓開發者不需修改任何網站的程式碼,就能在Cosent mode的基礎上來調整標籤設置。
此外,在Google去年發佈的新版Google Analytics中,今年將會增加進階ML模型到行為分析報告中,甚至在Cookies不能使用時,可以透過模型分析來消弭與現實獲客情形的差距,Google也發布了新的GA深度行銷洞察功能,包括跨管道(cross-channel)表現、廣告指標(advertising metrics)與推薦機制,讓廣告主仍可在保障隱私安全的情況下,了解顧客在跨裝置、跨網站的消費旅程洞察,藉此改善行銷策略。除了Search與Shopping等管道的廣告觸點,Google很快地也會把Youtube與Display觸點也納入歸因模型中,讓企業主更全面的獲取跨管道的行銷洞察。
「未來是建立在第一方資料(First-party)、經授權的資料(Consented)、經模型預測的資料(Modeled)之上。」Vidhya Srinivasan認為,使用第一方資料、經使用者授權同意的資料,再用模型來消弭可能與實際行銷成效之間的差距,就是未來數位廣告操作的方向。
Google FLoC Mozilla
Mozilla:上千人的群組ID搭配特定額外資訊,新廣告追蹤技術FLoC恐讓網站更容易追蹤用戶
Mozilla針對Google正在測試的新廣告追蹤技術(Federated Learning of Cohorts,FLoC)進行詳細的隱私分析,認為該技術仍存在個人隱私洩漏風險。FLoC是用來代替Cookie的廣告追蹤技術,不同於Cookie是搜集特定個人的瀏覽行為,FLoC是觀察一群有相同興趣的使用者,藉此保護用戶隱私安全。不過,Mozilla分析指出,雖然FLoC中定義的群組中,數千人共享同一個群組ID,但這不代表群組內的用戶無法被追蹤,當追蹤者有其他額外的資訊,便可以快速縮小用戶範圍。
這些額外資訊包括瀏覽器指紋,像是使用者可能使用Firefox或是Chrome等瀏覽器,所使用的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和Mac等,再加上用戶所使用的語言也不同,這些屬性與僅有上千名用戶的FLoC群組相比對,就可以限縮範圍至幾個人。而且FLoC群組ID並非固定不變,畢竟人的興趣和關注的事物會不停改變,目前FLoC群組ID的設計,每周都會重新計算一次,這意味著,只要能夠使用其他資訊來連結用戶的存取,便可以收集用戶每一周的群組ID組合,來辨識出單一用戶。(詳全文)
臉書 Messenger Instagram
臉書發布了全新的Messenger API for Instagram,不久後計畫推出Login Connect with Messenger,目標更緊密與顧客連結
臉書6月2號於線上舉行了F8年度開發者大會,發表了全新的Messenger API for Instagram與Login Connect with Messenger。臉書自去年10月就開始測試Messenger API for Instagram,並有超過30名開發者與700個品牌參與該測試,該API將可協助企業從單一平臺管理所有的通訊,也能有效地結合企業既有的工作流程與工具,並帶來高品質的客戶體驗。臉書也已經開放所有開發者與企業帳號用戶使用。
至於Login Connect with Messenger則是Facebook Login的衍生產品,它同樣採用Facebook Login的流程,讓使用者以臉書帳號登入企業服務,但額外增加一個允許企業透過Messenger與使用者交流的選項,並讓雙方直接透過Messenger溝通。臉書表示,在測試Login Connect with Messenger時,有超過7成的使用者都選擇啟用該服務。不過,Login Connect with Messenger目前仍處於封閉測試階段,預計未來幾個月才會開放。(詳全文)
Salesforce Digital 360 Snapchat
Salesforce發布Digital 360多項更新,與Snapchat、WhatsApp整合更進一步
Salesforce在今年的Salesforce Connections中,宣布了Digital 360的多項更新。Digital 360是Salesforce去年推出的解決方案,整合了行銷雲、體驗雲與商業雲在內,這次的更新,包括在Salesforce CDP中,Interaction Studio功能將可以追蹤顧客跨管道(cross-channel)的活動,且能運用自家AI引擎Einstein AI即時發送關聯性訊息、產品報價與內容推薦。其中的忠誠度管理功能(Loyalty Management),也會提供即時更新會員狀態、忠誠度層級和積分。
在行銷雲中,AI驅動的行銷功能Datorama,也將提供新的Email、行動裝置與用戶旅程報告,來支持行銷活動的最佳化。Salesforce更針對社交軟體Snapchat發布了Snapchat Audience Match,讓行銷人員能使用Salesforce的第一方數據,瞄準Snapchat用戶提供個人化廣告,來找出潛在受眾。Salesforce也正在與WhatsApp進行整合,讓行銷人員更容易藉由WhatsApp與顧客直接溝通。(詳全文)
Facebook Oculus VR 數位廣告投放
Facebook將在Oculus VR遊戲中測試廣告,強調使用者資料搜集會遵守臉書廣告規範
今年5月,臉書宣布將開始在VR中測試廣告,這個廣告測試計畫會先在VR/AR遊戲公司Resolution Games的Oculus Quest遊戲Blaston中進行測試,未來幾周內還會擴大到另外兩個開發計畫中。這類廣告被臉書稱作耳機內的廣告(In-headset),是臉書的VR公司Oculus為開發者探索獲利方法的一環,要透過建立自給自足的平臺,來支持多元的商業模式,以解鎖新類型的內容與受眾。
開發Oculus VR裝置的Facebook,計劃要監測用戶與VR廣告之間的互動,但臉書特別指出,所有Oculus廣告仍必須遵循Facebook的廣告規範,也就是說,用戶仍然可以隱藏特定廣告、或是完全隱藏廣告商的廣告。不過,由於Oculus嘗試要求Oculus VR用戶使用臉書帳戶登錄,所以透過臉書社交網絡還是可以分析個人數據,來提供個人化廣告。(詳全文)
Google Android 12 退出個人化廣告
Android 12將嚴格禁止開發者存取已退出個人化廣告的廣告ID
Google本周更新了Android平臺上的廣告ID(Advertising ID)政策,指出從今年下半年釋出的Android 12開始,開發者將無法存取已退出個人化廣告的廣告ID,該政策初期將部署於支援Android 12的行動程式,但2022年初就會擴大到Google Play上的所有程式。過去,Android平臺就允許使用者退出個人化廣告,只不過Google並未嚴禁開發者存取使用者裝置的廣告ID,使得開發者依舊能夠根據廣告ID來追蹤使用者的行為。
根據Google的新政策,只要Android用戶已經透過設定,選擇退出了個人化廣告,那麼Android平臺就會直接移除該裝置的廣告ID,因此,當開發者仍企圖存取裝置的廣告ID時,只會收到一串的0。由於許多開發人員是藉由廣告ID來分析程式用戶的行為,因此Google也準備在今年7月提供其它的解決方案,來支援開發者的分析及預防詐騙等功能。(詳全文)
Linkedin 貼文行銷工具 事件分析工具
Linkedin發布貼文行銷工具,讓企業提升貼文觸及率並推廣活動
Linkedin近期針對自家社群網路貼文發佈了行銷工具,讓企業可以對更高互動性、更具時效性的貼文,直接從頁面增進貼文的觸擊率,只需按一個按鈕並填寫付費資訊即可,不需要學會使用任何新的行銷工具。Linkedin也發布了行銷解決方案Event Ads,主要包含了三大特色,一是能向相關從業者或決策者來推廣特定活動,二是能凸顯活動的相關資訊,比如日期、時間、如何參加等,還能讓用戶了解與自己相連結的其他用戶是否有興趣參加,三是能讓活動發布者了解已經點擊、瀏覽甚至註冊活動的人數有多少。同時,Linkedin也以自家資料為基礎,新增了事件分析工具(Event Analytics tool)的功能,提供行銷者或活動組織者,所發布活動事件的用戶觸及、參與度和組成等綜合分析結果,讓行銷人員能在未來更好的規劃行銷策略。(詳全文)
責任編輯/翁芊儒
圖片來源/Apple、Google、臉書、Linkedin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1年6月
熱門新聞
2024-09-16
2024-09-17
2024-09-16
2024-09-13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