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臺灣所財務風險管理服務執行副總經理陳世雄。(攝影/洪政偉)

「隨著顧客消費行為的改變,金融應用場景的改變,主管機關的監管治理,必須要有對應的法規,就像一棵樹的根莖,得要能夠伸得遠、長得粗大,才能讓金融科技技術在此基礎下發展強壯,並支撐起上頭越來越大的金融應用場景。」KPMG臺灣所財務風險管理服務執行副總經理陳世雄更認為,臺灣整體金融業的發展,其實取決於主管機關的開放。

陳世雄表示,主管機關在政策上採取全面性開放,鬆綁不少法規,就是為了要讓純網銀活下來。不過純網銀可以做的,銀行也都可以做,這也意味背後所牽涉到的議題層面,業者需要具備的條件又更多。「目的都是希望臺灣金融業者的本質能力能夠提升。」包含純網銀帶來的鯰魚效應、金融商品的組裝,對應的相關能力提升。

他更認為,未來主管機關對金融業的開放會越來越快,因為要把臺灣跟國際接軌,臺灣金融業者必須把本質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要做到這件事,則需仰賴時間、人才的培養、還有大量資本的投入。隨著監管開放與金融科技技術的改變,臺灣金融業者要把握機會過彎超車。

但,陳世雄觀察,臺灣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市場與應用場景有限,不同業者所創造出來的應用場景,可能得到的市場份額很小。所以,「接下來臺灣能不能打亞洲盃,變成是跨平臺的服務,將是一大重點。」

比如東南亞最大獨角獸Grab,從叫車服務、外送服務,跨足金融支付、訂票到借貸服務。或像是通訊軟體Line,在日本、臺灣、泰國也陸續推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陳世雄表示,臺灣也需要這樣一個平臺與參與者,甚至金融業也需要有這樣的參與者來推動,「臺灣未來絕對會組成國家隊」,他肯定地說。

陳世雄觀察到,不只國內業者在競逐市場,KPMG全球的客戶對臺灣市場也感興趣,正在思量如何切入臺灣市場,而這些公司都是FinTech公司,比如,平安集團全資子公司平安科技。他強調:「臺灣金融業者不僅要防守,也必須進攻,看守好臺灣的市場之外,更要看外面的市場。」這是機會,同時也是挑戰,金融業者提升本質能力後,不僅能適用在臺灣市場,更適用在如何打亞洲盃市場。

不過,KPMG臺灣所觀察,主管機關在打開這條邊界之前,必須先確保臺灣的業者,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存活。「保護市場,才有辦法讓業者能夠快速前進」,陳世雄認為,主管機關也看到過去10年間,業者投資太少,所以才會開放純網銀,希望激盪起鯰魚效應,甚至由主關機關做莊,來發展金融科技生態圈。主因就是,主管機關發現,單靠金融業者,或許只想到短利,並不是每一家金融業者都有看到未來競爭力的投資。

然而,臺灣較為領先的金融業者,為了因應未來跨界,甚至跨國整合的科技發展趨勢,也紛紛有所動作。他進一步透露,像是玉山銀行在今年8月上線自行開發設計的新一代銀行核心系統,採用分布式的核心架構,其實有跟KPMG臺灣所諮詢過。陳世雄坦言,臺灣金融業者傳統的IT基礎架構,事實上有很大升級的空間,得以新金融、數位化服務為目標的角度,來進行更新。

陳世雄也透露,KPMG臺灣所在為純網銀Line Bank(連線銀行)諮詢時,也曾跟Line Bank經營團隊討論未來銀行推出要給消費者的形象,最後定調是最安全的全民銀行。然而,要做到這件事,就必須採取例如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這也代表內部許多機制,包含軟硬體、公司治理架構,就要採取最高標準。

陳世雄更認為,採取最高標準,為企業帶來的效益,可能是企業想像不到的,也只有這麼做,才有辦法領先其他競爭者,達到他的目的。甚至,「資料保護的相關議題,總有一天,一般消費者一定會非常重視」,他強調。

數位轉型中,資料驅動的轉型,已經在金融業深耕發芽。金管會在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的重點推動項目之一面是資料共享,陳世雄提到,在資料開放的3階段中,每一個開放都牽涉到數據的交換或共享,同時也對應到監管面臨的挑戰,如個人資料保護、資安等相對的議題。所以,「如何建立一個數據共享的環境,是一個國家必須要去思考對應的方向。」

陳世雄提到,KPMG臺灣所看好如聯徵中心這類機構的資料,在全球還是相當領先,能協助金融業者做各式各樣應用,包含客戶資金許可的應用,客戶關係管理(CRM)等,而且數據的質量很高,接下來就是如何能基於這基礎做更大的發展。

比如,他舉例,中國人民銀行在徵信資料,有更深一步的應用。中國央行建置了數據交易中心,將數據標準化,以及資料交換的規格、API對應的方式也通通標準化,由政府做莊,來促成包括銀行業者、第三服務提供業者、或半官方組織所有的數據交換與應用。

陳世雄提到,臺灣資料共享的交換機制,如果沒有政府做莊家建置類似數據交易中心的話,可以想想如何找到一個互利的商業模式,比如非金融業者想與金融業者合作串接資料,在場景金融的分潤機制該如何制定,這就是商業模式的建立。

接下來,才會觸碰到顧客的資料可否被合法使用,以及該如何使用,比如需要去識別化等。「資料共享面臨的挑戰非常大,主管機關分階段開放,未來,還會牽涉到很多法規監管的開放。」他認為。

陳世雄觀察,主管機關的工作態度也正趨向國外監理機關的監理態度,有別於以往衙門式的態度,轉為服務金融業者,同時監控金融業者的角色。

他更進一步,提出幾個國外監理思維的案例,提供給主管機關參考。舉例來說,KPMG在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有一個專門的辦公室,KPMG非常資深的合夥人就坐在ECB的辦公室裡面,每天協助歐洲央行擬訂相關監管的政策。

陳世雄坦言,歐洲央行的監管方式跟臺灣有較大的不同,臺灣的監管單位較不習慣與四大顧問公司有緊密的合作。借鏡歐洲央行的例子,監管單位開始借助這些了解金融業者痛點以及實務運作的市場專家,協助擬定監理科技相對應的議題,這是一個參考方向,他說。

另外,他提到,像是KPMG香港、KPMG新加坡,協助新加坡與香港的金融監管單位,去設計與架設所有金融業新一代資料上傳對應的平臺,開發數位監理申報平臺等,亞洲地區的監管單位,很習慣借助KPMG的相關知識。

陳世雄表示,其實顧問公司具有第三方獨立性,可以從監管的角度,還有業者的痛點做平衡,也是臺灣的監管單位可以充分使用的。文⊙李靜宜

2020/11/21更正啟事:KPMG臺灣所公關來信澄清,原內文提及「玉山銀行參訪過中國第七大銀行中信銀行」,以及「Line Bank在營業計畫中要朝採取GDPR方向進行」的訊息為錯誤資訊,是受訪者當時的口誤。內文已刪除。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