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點數平臺早成了生態系大戰的紅海,金融業者、科技公司、區塊鏈新創,甚至零售、國內外電商業者都紛紛加入戰局,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點數兌換、交換平臺、整合平臺。金管會更有意開放點數整合平臺業務,讓各家銀行的紅利點數與一般點數,能在同一筆交易中一次折抵,更在點數經濟競爭上點了一把新火。
國泰集團在今年4月推出「小樹點」點數服務,至今的7個月內,已經發行且在市場上流通的小數點累積破億。究竟,在競爭愈趨激烈的點數市場中,國泰發行的小樹點,如何做出差異化、吸引用戶來使用?
這個疑問,也是國泰數數發中心規畫小樹點服務時,先拋出的核心問題:「如何在市場定位上做出區隔?」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數位體驗科技部協理陳明泉,同時也是小樹點團隊負責主管如此表示。
要做出差異化,國泰先從用戶角度找出切入點,「用戶不在意手上有多少種點數,而是這些點數全部可以拿來換什麼?是不是可在很多地方使用?」
陳明泉表示,點數服務的現狀是,民眾手上持有多款點數,只能在不同場景中,使用限定種類的點數來折抵商品,或是得透過交換機制,自己手動將各類點數轉換成所需的那一類點數,再來折抵商品,但不同款點數各有不同的轉換門檻限制,折抵商品後也常剩下難以使用的畸零點數,如何提升用戶體驗成了關鍵。這是點數交換平臺的熱門課題,也有少數業者開始嘗試提供解法。
國泰也同樣也看上了點數整合平臺的市場,兩年前設計小樹點服務之初,就要打造一個能整併多種點數的單一平臺,甚至要讓使用者直接搭配混用不同類型的點數,來兌換一款想要的商品,而不需用先交換成同一種點數(俗稱轉點)後才來兌換商品。國泰稱為「點數合併兌換」模式,也就是可以混合異種點數來合併使用之意。
但是,點數合併兌換這個用戶端的新商業模式,也帶來了技術面的挑戰,需要一套可以彈性組合計算各種點數交換規則的平臺,若要做到即時性點數交換,平臺效能更是一大挑戰。
再加上,當前盛行的點數交換機制,在點數交換之後,發行業者需要各自產出月報表,再去核對每一筆交易是否正確,中間對帳的程序需花費許多作業時間,若核對過程中發現交易資料有異,還得進一步追溯錯誤來源,這些作業都增加了企業間的對帳成本。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內外已有少數新興的點數交換平臺,嘗試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來進行點數交換的交易。
國泰也不例外,從兩年前開始,嘗試用區塊鏈技術來架構點數整合平臺,利用其中心化、不可篡改、帳本共享的特性,來確保每一筆交易資訊在寫入各企業帳本後,帳本資料一致且受信任,來降低點數交換、合併兌換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隱形對帳成本。
舉例來說,假設A、B點數業者合作提供點數互轉的服務,過去對帳的方式,是兩業者各自產出交易紀錄報表,再定期核對資料的正確性,但現在有了區塊鏈,兩家業者就能直接在自家的區塊鏈帳本中,清楚看見每一筆交易資訊,不只讓交易紀錄更透明,企業也能更即時的掌握點數交易狀態。
但是,強調安全性交易的區塊鏈,效能不夠好,遇到大量交換請求時,就難以發揮智能合約的程式化計算能力。效能瓶頸成了區塊鏈點數交換平臺,想要做到點數即時合併兌換的考驗。
國泰打造出點數合併兌換的商業模式,目標要推動不同的點數發行業者,共同加入聯盟鏈,讓各種點數能在同一個平臺中合併兌換,來提升用戶體驗,同時藉由區塊鏈的特性,來降低點數交換產生的隱形成本。圖片來源/國泰金控
自己擁有區塊鏈技術,國泰才能找出TPS效能優化關鍵
國泰這套點數平臺,部署在AWS的公有雲服務上,運用了公有雲的儲存、運算資源與Kubernetes的容器化服務;而在區塊鏈的底層架構上,則採用了Hyperledger Fabric為開發框架,並選擇以聯盟鏈的設計,來與其他企業合作。
不過,陳明泉指出,由於區塊鏈技術本身並非高TPS(每秒事務處理量,Transactions Per Second)的設計,而是強調安全性與信任度,相對就會犧牲掉效能表現,「但我們做了不同的設計與調校,來提升TPS,就是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為了提升TPS,首先,團隊將資料預先快取(Cache),並策略性地將一些資料先做暖機(Warm Up),來加快數據讀取的速度。
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數位體驗科技部技術研發科工程師林哲英進一步說明,國泰採用了多種資料快取的方式,其中一種,是在資料庫架構上採用了讀寫分離的機制,不只設置了鏈上的帳本資料庫,國泰也設置了非鏈上(Off-Chain)的資料庫,若鏈上帳本寫入一筆交易資訊,就會透過事件觸發(Event-trigger)的方式,同步對抄到Off-Chain的資料庫中,若用戶要從應用程式來查詢剩餘點數,就會進入Off-Chain的帳本來查詢,讓區塊鏈只專注交易處理的部份,來降低效能負擔。
國泰也將智能合約瘦身,在非即時性且必要的點數流程上,採用非同步處理的方式,用Event-trigger的邏輯,將點數流的計算派送到其他機器上執行,來提升區塊鏈處理的效率。
林哲英舉例,兌換一杯咖啡需要100點,要快速進行交易,只需確認用戶點數是否足夠,即可執行兌換,但背後點數流的計算,需要知道扣除點數的來源商家,比如來自A點數、B點數各多少點,再寫入區塊鏈,這個部分就能透過Event-trigger機制,與主流程分開執行。
「若要等到所有流程都處理完成,才告訴使用者交易成功,需要等一段時間,所以,部分營運面的作業,我們採取非同步處理的方式。」陳明泉補充。
國泰在開發了點數平臺後,發現原先儲存銀行紅利點數的核心系統,因有新的應用場景,在效能處理上有其瓶頸,儘管後續已經採用讀寫分離的方式來分散流量,但在存取上仍會花較久時間。因此,國泰今年使用中臺微服務的架構,來提供紅利點數服務,能根據負載量來自動調整運算資源(auto scale)。
改採中臺架構之後,陳明泉表示,現階段來講,銀行端的紅利點數服務,已經能透過新的架構設計,避免了效能處理的瓶頸,「反而區塊鏈效能這一端,是接下來的考驗。」
目前,這套點數整合平臺的TPS已達200,雖然國泰還要不斷優化表現,但在區塊鏈的執行效率與成本方面,也做了許多權衡,而非一味追求效能。比如說,國泰使用了多種Amazon EC2資源配置方案,就是要因應不同的負載量,來自動調整HPA與VPA的資源用量。
國泰靠4種商業模式經營小樹點生態圈
現在的國泰優惠App,已經能提供小樹點與銀行紅利點數的合併兌換服務,用戶只需要點擊欲兌換的優惠券,App就能自動計算不同種類點數需扣除的數量,再由用戶確認執行,不用先轉點再進行兌換。
透過自有技術來優化區塊鏈點數平臺後,下一步,就是要號召其他業者共同加入聯盟鏈,「技術完成後,現在的挑戰是,如何說服其他企業加入聯盟鏈,來形成一個生態圈?」陳明泉說。
國泰的策略是以Tree Point-as-a-Service(TPaaS)的概念,來推動區塊鏈架構的點數整合平臺的服務,而不是只定位為一款點數行銷工具,來與市場上的點數服務做出區隔。
在商業合作模式方面,依照業者的合作策略、點數規模、以及IT成熟度(比如API完整度、API效能等),國泰推出了4種點數整合的方法。
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數位體驗科技部生活金融科副理熊謙峰也進一步說明,第一種,也是最深度的合作模式,是國泰現在致力推廣的點數合併機制,讓不同種類的點數,能在同一個平臺中合併兌換商品。而第二種,則是透過商業邏輯上的設定,讓用戶能在特定通路或情境,來使用特定種類的點數,「就像用戶的錢包裡有某種外幣,只能在特定場景才能使用。」
第三種,就是市面上常見點數交換機制,比如小樹點現在可以與航空飛行里程、加油金在區塊鏈平臺上互相轉換點數。而最後一種服務,也是國泰現階段發展最快的商業模式,讓業者直接使用小樹點,作為點數行銷工具。熊謙峰形容,「這個模式,就是讓業者不用維護IT,養牛讓國泰來養,業者可以專心在商業服務上。」熊謙峰說。
目前,已經有不少預約服務業者如inline、FunNow,Eztable、ez訂等或行動支付App車麻吉,都加入了小樹點生態圈,要透過小樹點來經營自家會員。
陳明泉也強調,「點數不是只有發,用戶覺得好用才是關鍵,不然沒有意義。」點數服務好用,用戶體驗再提升,才能進一步驅動消費。
熱門新聞
2024-12-03
2024-11-29
2024-12-02
2024-12-02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