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資料長期歸檔儲存應用歷史上,2012年是個重要的轉折點,AWS在這一年8月推出S3 Glacier儲存服務,讓企業的長期歸檔(Archive)儲存應用,正式邁入雲端時代。

在此之後,其他公有雲服務商也紛紛跟進推出同類的長期儲存服務,目前主要的公有雲歸檔儲存服務,還有Azure的Archive Storage,Google的Archival Cloud Storage,IBM的Cloud Object Storage Archive,Oracle的 Archive Storage等。

這類服務的目的,是針對不需要經常存取、但需長期保存的冷資料(Cold Data)儲存應用中,作為傳統磁帶設備的替代者,滿足企業的法規遵循要求。

比起磁帶設備,架構在公有雲上的長期歸檔儲存服務,憑藉公有雲近乎無限擴展的特性,再結合低成本的大容量儲存裝置,不僅能提供極具競爭力的成本,還兼具公有雲服務的按需訂購靈活性,與低管理負擔特性。

另一方面,面對資安威脅的持續升高,公有雲的長期歸檔儲存服務也提供了相對應的保護機制,包括存取權限的管制、資料加密,以及WORM(一寫多讀)防竄改功能等。

而過去一年多時間以來,公有雲歸檔儲存服務又有了新的發展,讓企業用戶有了更多的新選擇。

從公有雲物件儲存發展而來的歸檔儲存

目前的公有雲長期歸檔儲存服務,基本上都是由物件儲存服務延伸而來的低成本版本,如AWS S3 Glacier便是原有S3物件儲存的衍生版本,利用物件儲存系統的擴展能力、耐久性、可靠性、可用性,以及存取管制能力,來提供安全、耐久,且具備彈性擴充能力的長期儲存空間。

為了降低成本,比起標準的物件儲存服務,歸檔儲存服務大都設定了較大的傳輸能力限制,以及有限的存取頻率,並採用了更低成本的儲存媒體。

公有雲物件儲存服務的底層,基本上是由大容量、低成本的磁碟所組成。而長期儲存服務的底層儲存媒體,則另外引進了磁帶或光學儲存媒體,例如AWS在2012年推出S3 Glacier儲存服務時,ZDNet、The Register等IT新聞網站,便曾引用非官方的內部消息指稱,這項服務的底層是基於磁帶,其他還有使用藍光光碟等媒體的推測。儘管AWS官方很少公布基礎架構細節,但從S3 Glacier的訂價模式與存取政策設定,也不免讓人懷疑底層是有別於磁碟的儲存裝置。

而透過更低成本的儲存底層配置,歸檔儲存服務的成本,通常只有標準物件服務的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以下,但也限制了用戶取回資料的能力。

例如,一般而言,用戶使用標準的物件儲存服務時,可隨時取回資料,取回資料的延遲時間是毫秒等級。相對的,在歸檔儲存服務下,用戶則需先發出「解凍」資料的要求,然後等待一段時間,待封存的資料上線後,用戶才能存取與取回資料,資料取回(retrieved) 所需等待時間,一般是小時等級。至於歸檔儲存服務設定的存取頻率,也限定為每年只存取1、2次或更低,用戶每次從封存儲存區域「解凍」、讀取與回傳資料,也需額外收取費用。但反過來說,如果用戶封存在歸檔儲存區的資料,沒有出現任何存取動作,那麼只需付出很低的保存成本而已。

此外,歸檔儲存服務還有最低的訂購時間門檻要求,例如最少需持續儲存60天或90天,不像標準型物件儲存服務般,可以隨時停止訂購。

公有雲冷儲存的階層式發展

而在過去一年多以來,公有雲歸長期存服務的一個變化,是出現了「階層式」的服務擴展,形成了「冷儲存級」與「歸檔級」等兩個層級,目前幾家主要的公有雲服務商,都能提供這兩種等級的長期儲存服務。

舉例來說,AWS的歸檔儲存服務便有S3 Glacier,以及去年初新推出的S3 Glacier Deep Archive等2種;類似的,微軟的Azure冷儲存服務,也可分為Azure Cool Storage與Azure Archive Storage;Google Cloud也有Coldline Storage與Archive Storage等兩種;IBM的長期儲存服務,也分為Object Storage-ColdVault與Archive兩類;阿里雲的歸檔服務則有歸檔儲存(Archive Storage),與新推出的歸檔冷儲存(Archive Cold Storage)之分。

「冷儲存級」與「歸檔級」這兩種長期儲存服務的區別,在於預設的存取頻率不同,「冷儲存級」的存取頻率基準一般是以季為單位,如每季低於1次,而「歸檔級」則是以更長的年為單位,針對那些每年存取頻率不到1次的資料。

因而「冷儲存級」服務的訂購門檻一般是90天起跳,而「歸檔級」服務的最小訂購期限,則往往要求長達180天或一年。而在取回資料所需等待的延遲時間方面,「冷儲存級」是分鐘到小時等級,「歸檔級」服務則是數小時到十數小時等級。而在成本方面,「歸檔級」則只有「冷儲存級」的幾分之一或十分之一以下。

換句話說,就是以更長期的訂購期限,更長的存取回應延遲時間,來換取更低的儲存成本。例如S3 Glacier Deep Archive的每月每GB成本,還不到S3 Glacier的1/4,但最小訂購期間是180天,標準取回資料的等待時間是12小時,相較下,S3 Glacier的最小訂購期間是90天,標準取回資料的時間4~5小時。

而透過階層化的公有雲長期儲存服務,將能讓用戶制定更靈活的長期歸檔儲存策略,視需要混合搭配採用不同類型的歸檔儲存服務,藉此獲得改善儲存成本效益。例如,設定資料分層儲存策略時,企業可先將資料送進「冷儲存」類型儲存區,待一定時間後,再轉存到「歸檔級」類型儲存區。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