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局長 施瓊華 (攝影/洪政偉)

「原本只是3家保險公司各自與醫院交換資訊,但,這只是單向交換,後來,他們提議互相串接,彼此資訊共享,甚至是讓大家都能共享。」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指出。

這正是保險產業聯盟鏈的源頭,三家公司各自的創新實驗,在保險局支持推動下,成了保險全產業的跨公司資料交換聯盟。

而且不只大型保險公司,連小型保險公司都能夠加入這個聯盟。保戶只要向1家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辦資料,全聯盟的保險業者都可以受惠,保戶可以直接轉送資料給一併想申請理賠的其他業者,不用像過去得一一跑遍各公司。

國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這三家保險公司,很早就各自開始與國內多家醫院分有往來,嘗試與醫院建立了不同醫療資訊交換管道。

例如,在醫療理賠上,醫療院所可以透過串接,將保戶理賠所需的數位化資料,直接拋轉給保險公司,來節省下保戶得親自到醫院申請資料的繁複流程,來提升保戶的便利性。

站在消費者利益為核心的立場來思考,施瓊華提到,保戶在就醫過程為了要準備後續的理賠申請,得先考慮要向幾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又要向醫院申請幾份理賠所需的醫療資料;可是,往往保戶不見得了解,不同險種需要的理賠資料會不一樣,當下可能只有先向醫院申請了診斷證明書與收據,這兩項最常見的申辦資料。

保戶在向多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的過程中,一旦漏掉理賠所需的資料,就得重新回到醫院,再次掛號、排隊,才能向醫生索取診斷相關證明,需耗費不少時間與金錢,來處理這些事情,接著,保戶再一一重新跑各家保險公司照會、補件的流程,過程相當繁複。

在7月上線的保全/理賠聯盟鏈平臺,可以將一家保險公司已經數位化的申辦資料,在保戶授權後,共享給鏈上的其他業者。

以理賠申請為例,現在,保戶只需要到醫療院所申請一份資料,先向一家保險公司申請,並同意轉送資料到其他家保險公司,即可達到單一申請,文件共通的效益。理賠機制上,其他保險公司自動拿到文件後,也更容易開始轉為主動理賠形式的服務。

另外,光是保戶申請個人基本資料的變更作業,也比過去更方便了。保戶只需向一家保險公司申請,其他公司都能得到資訊,施瓊華強調,這就能省下保戶不少時間。

不只解決保戶痛點也優化業者流程,可以創造雙贏

新的保全/理賠聯盟鏈平臺,「這解決了保戶一大痛點,提高了保全變更與理賠申請的便利性。」施瓊華說,這對保險公司的作業流程也有所幫助,是保戶與保險公司之間的雙贏。

甚至,因為只需一份證明,醫生不用再反覆開立許多診斷證明供保險申辦之用,也可以節省醫院人事成本,她建議,保險公司可以好好跟醫院討論一個較為經濟的方式。

目前,保全/理賠聯盟鏈第一階段運作方式,僅做到保險公司之間數位化資料的交換,比如,醫療診斷書是以數位化後的圖檔進行資料共享,保險公司收到後仍須以人工登打成結構化資料,才能進到後臺系統。

第一階段試辦選擇資料變更與理賠這兩項作業先推動,也是因為這是保戶申請頻率最高、最核心的業務。

年底試辦成功後,下階段目標是讓所有保險公司加入聯盟鏈

保全/理賠聯盟鏈的試辦期為6個月,施瓊華提到,今年12月底試辦的成果將出爐,也因為這次的試辦是鎖定風險較低,且複雜性不大的項目先行處理。所以,如果現行的運作模式沒有問題,保險局就會開放給其他保險公司加入。

今年下半年,有了第一階段區塊鏈的試辦基礎後,保險局也希望壽險公會開始討論明年第二階段的規畫。

其中一項要討論的議題是,分享險種與資料的範圍。施瓊華表示,未來,除了姓名、身分證字號、電話、電子郵件、地址,資料變更範圍也可考慮增加其他欄位。不只如此,在理賠資料共享上,除了此次試辦的實支實付以及日額型的醫療險,下一階段規畫中,也可以討論要擴及哪些險種,比如癌症險、重大疾病險的理賠。

但不管如何,施瓊華強調,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是,讓所有保險公司都能加入這個聯盟鏈。

她接著說,有些保險公司決定是否加入前,會考慮到成本效益,畢竟,如果要付出很高的代價來加入這平臺,對一家小型保險公司來說是一個壓力。

「如果成本效益,能夠因為平臺規模化的關係被解決,其他保險公司加入門檻過高的疑慮就會被消除。」她認為,如果能在試辦成功後討論這件事,讓所有保險公司加入的成功率會很大,對保戶來說,則將會帶來莫大幫助。

另外,施瓊華特別提醒,保險公司要開始思考如何與外界合作,甚至保險公司之間可以分工合作,比如,有些業者可以專注在與醫療院所合作議題的討論,畢竟未來若要透過聯盟鏈真正走到與醫療院所串接,得先讓醫療資料數據化、規格化,保險業者在科技的應用上,才能暢通無阻。

鼓勵保險業朝醫療資訊交換邁進,保險局承諾可進行跨部門溝通或法規鬆綁

施瓊華表示,保險公司未來若能與醫療院所共通,比如把保戶理賠所需的診斷書、病歷摘要規格化、結構化,在保戶資料進件時,直接串起醫療院所的結構化資料,「這值得討論的方向」。前提是一定要讓雙方串接成功,效益才會呈現出來。

她提到,保險局鼓勵保險業往跨產業資料串接方向前進,若保險業遇到法規鬆綁需求,或是跨政府部門協調時,保險局願意出面。比如與健保署的溝通,保險局可提供公務平臺協助串接,也願意替保險業者進行部會的溝通。

目前已有大型保險公司開始嘗試這樣的跨產業資料串接,比如國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這三家先行者,已各自與一些醫療院所合作,嘗試與醫院做資料交換。

施瓊華認為,大型保險公司有資源來進行試驗,應該扮演典範,站出來帶動,若成功,其他業者才有意願往前走,也可以讓其他醫療院所覺得可行,而產生帶動的作用。

再加上,臺灣保險公司規模差異很大,產險公司或小公司較難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來自行試驗,這些小型保險公司,若可以跟著大型保險公司實驗成功的作法,同樣也能在同一個場域中得到好處。

施瓊華想像的醫療資訊共享願景是,若能每家保險公司都投入,醫療資料共通的效益才會更大。

她提到,只要醫院有意願,經過民眾同意,就可以將保戶在醫療院所的資料,直接提供給保險公司,讓保險公司替保戶直接跟醫療院所聯繫即可。施瓊華強調:「全產業便利性的成功關鍵是,所有保險公司都要加入,這樣的場景才完整。」

對保險公司而言,醫療資料共享之後,施瓊華則認為,理賠人員以往得花許多時間出門查勘、調查,或到醫院實地調閱病歷,但若醫療資料透過科技可以共享,可讓例行處理和可結構化資料的處理,改由AI來接手。

如此一來,她認為,理賠人員可以更專注於了解個案實質內容,更精準地掌握客戶需求,而不需耗費太多時間於繁瑣的事物。甚至,可以轉而發展管理面專業,或改將人利用於精進理賠制度,讓服務更精準且更有效率。

 相關報導  保險產業資料共享新變革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