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在1月11日的公聽會上揭露臺灣開放銀行政策方向,傾向於仿效香港和新加坡的自願制,透過公會自律推動,而非英國的立法強制開放作法。(攝影/王宏仁)

多位立委近日舉行一場探討金融資料權的公聽會,來討論臺灣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政策方向。多位金管會與國發會主管、多家銀行資訊或數位主管、公會、金融科技業界代表及學者都來到現場發表看法。金管會在公聽會中鬆口,傾向仿效香港與新加坡的「自願自律」開放模式。

金管會去年10月已經找來金融界討論開放銀行政策方向,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比照英國,由政府強制要求銀行開放API給第三方服務業者(簡稱TSP),另一方向則是香港或新加坡模式,由業者自願自律開放。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率先表態支持新、港的自願自律模式,他解釋,此模式以行政命令或公會自律即可實行,較貼近臺灣現況。臺灣要採用英國強制開放銀行的政策模式,還須修法,較難推動。

他還點出英國模式中另一項挑戰,英國從競爭角度來訂定開放銀行政策,不只法定強制指定開放銀行,TSP也須通過英國金融業務監理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審核,才能介接銀行API,但如果發生消費爭議時,仍要由銀行負完全責任。

金管會銀行局局長邱淑貞補充,透過法律強制銀行開放API,過程耗時,應採行新加坡或香港的合作經濟模式。至於銀行開放資料程度與責任範圍,則可再討論。

國內業界已紛紛開放API,潮流勢不可擋

臺灣已有不少銀行開放了自家部分API,像是中國信託、王道銀行、凱基銀行,甚至連公股的臺灣銀行也是。中信金控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謝鈞華表示,中國信託早在幾年前就開放API給企業,包括傳統零售商和新興的金融科技業者。或像王道銀行個金資訊長林愛國提到,王道銀行服務設計之初,就採用API概念來開發。

就連臺灣銀行也早就有部分API開放,如匯率、利率、生物驗證和帳務連結平臺等。臺灣銀行副總經理林俊良舉例,今年上半年還將設立創新實驗室InnoLab,來開發開放銀行新服務以及金融科技新應用。

而凱基銀行資深副總經理周郭傑指出,銀行開放資料可以讓金融服務更普及,如凱基銀行2年前開放繳費服務API,民眾可透過記帳App、行動錢包和Line來繳費而不用打開銀行App,半年外部交易量就追平銀行App,一年後,甚至成長了10倍。不過,他還是點出了現階段的限制,比如記帳App無法統合使用者個信用卡帳單,或大型企業旗下各子公司的客戶資料無法通用。

銀行多支持自願開放,建議先立API標準、明訂資料開放範圍

不只金管會支持自願模式,與會銀行代表,不論是臺灣銀行、中信金、第一銀行、王道銀行和凱基銀行都支持港、新的自願開放API作法。

不過,銀行業者也建議,推行開放銀行政策前,政府應先建立通用的API標準和規格,以減少重複投資和開發成本。林愛國還指出,訂定API標準的成員,不能只找銀行業者,還需有Fintech業者、銀行公會等不同角色。而中華金融科技產業促進會理事長楊瑞芬則補充,還應邀請使用者和學界來討論。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沈大白則提醒,政府端也該如此,「開放銀行資料也應是跨部會的合作。」

銀行業者不只呼籲要訂定API通用準則,第一銀行副總經理劉培文還指出,政府也應定義銀行開放資料的範圍,釐清要開放的是顧客個人資料,還是那些經銀行加值分析後的資料,此外,也要界定出金融業者與第三方業者資料交換的程度。謝鈞華則要求,考量資安問題,政府還應設立TSP審核規範,甚至是建立集中管理的機制或機構。

金管會銀行在公聽會中也說明目前進度,已指派財金公司先訂定出一套銀行開放API的標準。而對開放銀行開放範圍的討論,銀行局建議,銀行要先分類內部資料,區分出顧客提供給銀行的資料、交易性資料及銀行分析處理過的資料,再來進一步討論範圍界定。

而金管會也將分階段來推動開放銀行政策,初期將以非交易面的金融商品資訊整合為主,之後再參照各國執行狀況,來研討開放銀行的服務範圍等。

金融新創反對由銀行自願開放,呼籲立法強制才能保護消費者資料權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一面倒支持自願模式,金融科技業代表則認為,臺灣要效法英國的強制開放作法。楊瑞芬指出,開放銀行,第一步得先立法確立消費者的資料權,並制定相關法規,不只英國這麼做,澳洲也是如此。她認為,唯有立法,才能讓消費者有權控制自己的資料,比如可在不同機構間流通,「這也能避免特定機構擁資料而自重,讓金融科技業者難以串接。」

到場的金融科技業者P2P網路借貸平臺鄉民貸也力擁以法強制開放。該公司執行長黃志康認為,強制開放資料的做法,才能保護消費者資料權,消費者有權決定是否將個資提供給金融科技業者。

另一方面,代表開放資料聯盟出席的律師朱瑞陽指出,開放資料的下個階段,不應只是金融業者要開放API,政府也要開放API,方便金融和非金融業者來控管風險與成本。銀行局長也認為,開放API也可以開放政府資料(Open Government Data)的理念來推動,更容易凝聚共識,「因為資料來源不會只有銀行內部。」

舉例來說,顧客身分認證作業,往往需要內政部戶役政資料、聯徵信用資料,或像繳費資訊可串接稅務資料等。但現階段自然人憑證驗證以及戶政API,都還未開放給非金融機構。金融科技新創還得自行驗證顧客身分,而無法利用政府開放API來簡化服務流程。

不只要開放銀行,金管會和壽險公會也計畫開放保險

除了開放銀行議題之外,金管會在公聽會中,也揭露了開放保險的政策方向。金管會保險局過去已經透過公會,設立了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提供各保險公司的財、業務狀況查詢,或像是保發中心設置的保險商品查詢資料庫,可提供保險業者各種商品的詳細資訊,像是核准日期、保單條款、要保書、費率、附加條款和理賠文件等。

保險局指出,在這個基礎上,將進一步鼓勵保險業者與金融科技業者跨領域合作。此外,金管會計畫透過修法,增訂保險法第177條之2,來提供建置保險聯合資訊中心的法源依據,若修法成功,金管會未來可指定機構辦理保險業對要保人和被保險人的承保、理賠、條件變更等資料處理和交換業務。

壽險公會副秘書長金憶惠也表示,目前已有一套類似開放銀行概念的開放保險雛型,也就是公會專用的通報系統,不只可以提供保險業者業來使用,目前也開放保戶查詢自己的資料。

另外,壽險公會保險業資訊科技共享平臺召集人翁仲和表示,也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置了一個保險聯盟鏈共享平臺,在使用者同意之下,經過認證的第三方機構,可以存取保戶的帳戶數據,來打造客製化的金融服務。

壽險公會第一階段規畫,將先以區塊鏈技術來推行條款電子化保單,透過區塊鏈分散式紀錄,來核對驗證保險公司存檔的版本,是否與客戶簽約時的條文相符合。未來,再將這個做法擴大為可以提供電子保單,透過區塊鏈電子簽名方式在線上簽約,逐步淘汰紙本的保單。

翁仲和強調,藉由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可以建立資料介接機制,未來保戶若同意將資料透過API上鏈後,第三方公證單位就可以利用智能合約,將資料轉存給保險公司。簡單來說,「未來民眾只要透過手機進行身分驗證,就能直接進行投保。」

另一個好處是,因為大量保單無紙化之後,「預估今年可節省5億多元的紙本作業費用。」翁仲和說道。不過,他也提醒,避免重複開發、開放項目細節以及資安規範等,都是保險業在開放資料有待討論的課題。

面對各方觀點,曾任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的台北富邦銀行金融顧問李維斌認為,不論開放銀行政策走向如何,都要盡快決策,「如果遲遲不跨出第一步,趕快訂立規則,再多的討論都沒意義,」更要明定出中央政府、金融業者和TSP角色與義務,依此畫定風險承受範圍。他還建議金管會,應成立一個專責單位才能快速因應變化,可補足行政機關所缺少的彈性要素,以滿足創新的需求。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