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

圖片來源: 

Google

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電腦科學教授Douglas Schmidt最近帶領一項名為《Google資料蒐集》(Google Data Collection)的研究,顯示Google透過Android手機進行用戶資料蒐集的頻率與數量都遠高於蘋果的iPhone資料蒐集行為,一支閒置Android手機與Google交流的頻率是iPhone與蘋果交流的10倍。

身為全球最大的數位廣告平台,Google的Chrome瀏覽器、Android平台與搜尋引擎的市佔率都是全球第一,而YouTube、Gmail及Google Maps每月都有超過10億用戶,也讓Google在蒐集用戶資料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根據該研究,Google蒐集用戶資料分為主動與被動,主動指的是用戶有意識地與Google交流,例如登入YouTube、Gmail或搜尋等服務,被動則是程式於背景運作時所蒐集的用戶資訊,也許是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態下。

研究發現,不論是Android或是Chrome都會在缺乏與使用者互動的狀態下傳送資訊給Google,例如一支開啟Chrome但閒置中的Android手機,每小時會傳送40.2次的資訊給Google,其中有35%為涉及隱私的位置資訊,反觀一支開啟Safari的閒置iPhone每小時只會傳送4.2次的資訊給蘋果,且位置資訊僅佔1%。

如果是在正常使用下,Android每小時傳資訊給Google的次數則增加到90.3次,其中有46%是為了廣告需求,另有20%為位置資訊,iPhone傳給蘋果則是17.9次,幾無廣告需求,且位置資訊只佔6%。有鑑於在Android與iOS平台上有許多同樣的網路服務與行動程式,因此從Android手機或iPhone傳送到Google廣告網域的次數差不多。

由於蘋果伺服器幾乎沒有要求iPhone傳送任何的廣告資訊,顯示出蘋果的商業模式並不像Google是仰賴廣告業務。

Schmidt認為,就算Google在被動模式所蒐集的是匿名資訊,但若搭配主動資訊,即能建立用戶與被動資訊的關聯性,而達到去匿名化的效果。

英國媒體Daily Mail曾在今年4月披露 Google所蒐集的用戶資料更勝臉書,該報記者一年來使用Google服務的紀錄就能列出57萬張的A4紙,美聯社(AP)也在上周指出,就算Google用戶關閉了「定位記錄」(Location History)功能,某些Google程式仍會持續存取用戶的位置資訊,Schmidt的研究進一步印證了也許Google才是全球最大的用戶資料蒐集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