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於第一屆敏捷高峰會致詞時表示,透過敏捷管理,可以增進技術與業務溝通的能力。

圖片來源: 

iThome

為了推廣企業更了解什麼是敏捷管理,今(6月28日)日在臺灣舉辦第一屆敏捷高峰會(Agile Summit),會場超過5百名聽眾到場參與維期兩天的議程。前行政院院長、現任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榮譽院長張善政到場致詞表示,以他在業界以及政府擔任公職的經驗,導入敏捷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業務部門與技術部門有更好的互動,他更關注到,隨著人工智慧(AI)興起以及開放源碼時代的來臨,一套好的敏捷管理方法論,將成為業務與技術部門如何共事與協同作業可以參考的模式。

導入敏捷管理,更快連結技術與業務部門需求

對於許多軟體開發人員而言,傳統瀑布式開發的流程,在面對市場與客戶需求快速改變下,已經逐漸不敷所需,隨之興起的敏捷(Agile)管理的軟體開發方式,讓企業有機會更快速因應反應市場與客戶需求,更快速的開發出適合的商品,進而為企業創造新的商業利基。

不論是之前在業界工作經驗,或者是最近幾年在政府擔任公職,一直到公職卸任後,張善政陸續看到政府很多大型軟體專案的成功與失敗,他回想,早先在業界工作時,就會發現,企業內部要委外開發軟體時,系統開發商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找到企業真正的需求。

他說:「因為企業需求來自不同業務單位,七嘴八舌的溝通模式,並無助於釐清企業真正的需求,最後就是讓系統開發商直接面對企業內部的業務單位,進行需求盤點。」但系統開發商要從頭摸索業務單位的需求,而許多業務單位窗口,往往缺乏IT背景知識,很難切實的轉達需求內容,使得整個軟體開發光是確認客戶需求時,就會花比預期還長的時間。

以實例來看,幾年前戶政單位的戶政系統新版上線測試時,造成很多問題,張善政去了解實際狀況後才發現,原來是戶政司自己對外發包戶政系統,因為整體的系統發包內容,戶政司並沒有專業IT背景人員,也沒有經過內政部資訊單位代為確認整個發包內容項目是否有問題,這也使得整個戶政系統,從履約管理到開發過程每個環節都有問題。

如何了解使用者需求一直是資訊部門最大的痛點,張善政也舉例,便有金融業IT主管,原本帶領4百名IT團隊,因為業務單位一直抱怨,IT部門開發的系統無法滿足業務單位的需求,最後,這個金融業IT主管便將九成的IT人員,派任到各個業務部門,只留大約一成IT人力,維持其他共用系統的使用運作,該名IT主管也隨後退休。他也說,如果可以更早導入這樣的敏捷管理方式,或許有機會改變該資訊團隊的命運。

AI與開源將是兩大挑戰

「AI技術的普及,更大的價值不是技術本身多厲害,而是AI可以應用在哪些產業、領域與面向,」張善政表示,未來AI在醫療資訊領域的應用,都是重點的發展方向,但如何讓這些醫療業務單位可以和會懂技術的資訊部門,有良好的溝通,可以了解真正的使用者需求,才是關鍵。他說:「沒有敏捷管理,讓開發過程與組織型態有所改變的話,這樣的AI應用是不會成功的。」

此外,他指出,現在是開放源碼的時代,當所有的東西、各種應用程式和程式碼都上網時,IT人員基於各種安全和可用性種種原因,就必須非常頻繁的更新各種應用程式時,這時候的軟體開發團隊,如果沒有這套敏捷開發的流程,面對頻繁的更版,就會是一場惡夢。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