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雲儲存服務將逐漸取代企業傳統儲存設備,反而是全快閃儲存或SSD+硬碟混合儲存設備,在持續衰退的外部儲存設備中逆勢成長,逐步成為企業建置外部儲存的主力。

無論景氣如何發展,企業手上持有的資料量,都仍然會隨著時間而持續增加,但矛盾的是,傳統企業外部儲存產品(SAN、NAS與DAS)在企業儲存銷售中所占比重,近3、4年來卻連年持續下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便是Server SAN、超融合(Hyper Converged),以及公有雲等新興儲存架構的興起,擠占了原有傳統儲存產品的市場。

在這些新興架構中,對傳統儲存產品最具威脅性的是公有雲儲存服務。公有雲儲存的問世與成熟,可說是近年來對企業儲存應用衝擊最大的新架構,而AWS、微軟等公有雲儲存服務商,也成了傳統企業儲存設備供應商的最大競爭對手。

Wikibon、IDC等研究機構的統計報告,都指出同樣的趨勢,整個企業儲存市場雖然持續擴展,但傳統企業儲存設備的銷售比重,從2014年起便明顯下滑,公有雲儲存則急速成長。以2017年來看,公有雲儲存的銷售額已接近傳統企業外部儲存的1/3,預計到2020年就會超越傳統企業儲存。

但是在持續下滑的傳統外接儲存設備市場中,卻有一個新興產品類型不僅不受衰退影響,反而逆勢持續高成長,這便是全快閃儲存陣列,成為支撐傳統儲存架構的新主力。

如果擴大觀察範圍,將混合硬碟與SSD的混合式快閃儲存陣列也涵蓋進來,則我們可以發現:廣義快閃儲存設備當前的市占,其實已經超過整體儲存市場的1/3,成為任何企業都不能忽視的領域。

未來企業的儲存基礎—公有雲儲存

隨著網路基礎建設的持續完善,將各式各樣的IT應用轉移到雲端上,從而減輕本地端的系統建置與管理負擔,已經成為一股不可抵擋的潮流,儲存應用自然也不例外。

依Wikibon在Server SAN儲存應用報告中,所統計的各類企業儲存架構發展趨勢顯示,在2012年以前,公有雲儲存還是個不起眼的產品類型,銷售額只相當於傳統企業儲存產品的3%。然而到了2016年時,公有雲儲存的銷售額已成長到相當於傳統企業儲存的23%,2017年又上升到相當於傳統企業儲存的1/3。依這樣的發展趨勢,2020年將是一個轉折點,屆時公有雲儲存的銷售額便會超越傳統企業儲存。

公有雲儲存之所以能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採用,除了管理負擔輕、可彈性配合用戶應用規模、較低的總體持有成本等「成本面」的優點外,在「功能面」方面,這幾年來也有全面性進步,從充當共享檔案儲存空間的雲端網路磁碟,到配合雲端運算平臺虛擬機器(執行個體)使用的區塊型與檔案型雲端儲存服務,以至供備份或大容量長期儲存應用的備份、歸檔型雲端儲存服務,幾乎已經涵蓋傳統企業儲存應用的所有範圍。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除了沒辦法直接接觸實體機器這一點以外,現在IaaS公有雲所能提供的儲存服務,幾乎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企業儲存應用需求。

而依據我們iThome於2017年年中進行的《2017年臺灣企業儲存大調查》,臺灣企業對公有雲儲存也充滿興趣。目前臺灣企業採用公有雲的比例只有19%,占企業容量比重也只有9%,但若把時間拉長到2、3年以後,到2020年時,預期67%的企業都會採用公有雲,占企業儲存容量的比重也會提高到20%以上。

傳統企業儲存的新主力—快閃儲存

NAND Flash記憶體的快閃儲存技術,是近年來影響力最深遠的儲存創新之一,讓儲存應用擺脫傳統磁碟的效能瓶頸,為企業儲存帶來幾乎沒有止盡的效能與容量密度成長。

就企業儲存來說,比起日漸衰退的傳統高階儲存陣列,或是低技術門檻、利潤也低的入門級儲存設備,基於Flash記憶體的全快閃儲存陣列,已是當前企業外接儲存系統中,發展最蓬勃、同時也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這2年各儲存廠商新推或更新儲存產品時,無一例外地都會同時推出採用全快閃組態的版本,使得全快閃架構儼然成為企業儲存產品未來的唯一出路。

依研究機構Gartner公布的2017年第2季企業儲存市場資料,整體市場銷售比2016年同期衰退了8.7%,唯有全快閃儲存陣列仍持續維持成長,如果就快閃儲存應用發展最快的美國市場來看,全快閃儲存占企業通用儲存產品的銷售比重,在2017年便已經達到36%,預期2018年很可能就會超過50%,成為日後支撐傳統企業儲存的主力產品類型。

而iThome的《2017年臺灣企業儲存大調查》,也反映了相似的趨勢,目前臺灣企業採用全快閃儲存與SSD+硬碟混合儲存的比例,分別只有11.6%與23.3%,占儲存容量比重也只有6.9%,仍在起步階段。但預期到了2020年時,導入全快閃與混合儲存的企業比例將大幅提高到50%與64%,占企業儲存容量的比重也將增加到20%。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