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Thome

近日第三屆臺灣OpenStack Day破紀錄地吸引近2,000名來自金融、醫療、政府的IT相關人員參與,不僅如此,連OpenStack基金會高層如主席Alan Clark、執行長Jonathan Bryce、營運長Mark Collier,以及行銷暨社群副總裁Lauren Sell也首次聯袂來臺參與。

Jonathan Bryce表示,全世界當前總共有超過30個OpenStack Day活動,「而日本、臺灣及中國的活動規模,是全球前三大」,基於臺灣社群不停地擴張,並且看見今年3月臺北全球首場OpenStack黑客松的盛況,OpenStack基金會高層也想要親自前往現場,一同見證活動的熱烈狀況。

Jonathan Bryce觀察到,不同國家的OpenStack社群具有不同特性,例如日本社群多為使用者,而印度則擁有許多OpenStack開發者。

在去年東京OpenStack Day活動中,Jonathan Bryce表示,許多日本大型企業也開始正式導入OpenStack,除了電信服務商NTT、樂天購物網站外,像麒麟啤酒、鋼鐵公司JFE等製造業也開始導入。Mark Collier表示,OpenStack在製造業方面的應用,仍然有許多成長空間。

而整合各類開源技術,成為IT通用平臺是OpenStack基金會近兩年的目標,因此基金會目前也希望透過溝通,加強各個開源社群間的合作,Mark Collier表示,目前各社群的高峰會中,他也會看見其他社群上臺進行經驗分享,例如OpenStack高峰會就找來了Kubernetes專案的共同創辦人Craig McLuckie演講,或是NFV高峰會、Kubernetes高峰會中,有關OpenStack的主題也不會缺席。

Mark Collier解釋:「使用者想要用OpenStack作為平臺核心引擎,同時整合這些不同的開源技術。」如此趨勢,也讓相關各個技術高峰會間的區隔性開始降低。

小型企業可藉代管私雲導入OpenStack

但是Walmart、福斯汽車集團,或是AT&T,都是擁有龐大IT團隊的企業,但開發團隊的能力、規模不如這些大鯨魚的中小型企業,又該如何開始導入OpenStack呢?而Lauren Sell表示,根據基金會的調查,許多OpenStack的使用者,如金融服務業、零售業,或是醫療產業等中型規模企業,都是找尋外部廠商,採用代管私有雲的模式,開始使用OpenStack。

Mark Collier也說明,礙於企業規模,中小型企業可能無法自行將OpenStack導入正式環境,「但這不代表OpenStack不能改善他們的事業」,他舉例,提供好萊塢等影業公司影片後製服務的小型後製公司DigitalFilm Tree,就是小規模OpenStack雲的建置案例,而許多企業則是透過外部的服務提供商,開始使用OpenStack來改善IT維運。

不僅國外企業開始採用,在臺灣也開始有政府組織開始利用OpenStack,如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也開始用OpenStack作為雲端運算基礎架構,建置財政雲測試平臺,成為臺灣第一個使用OpenStack架構的政府雲。

Jonathan Bryce也觀察到,許多想要導入OpenStack的組織提交給廠商的需求建議書中,多半要求廠商不可以將客製化程式碼,整合至開源版本的OpenStack中,「我認為這對政府組織相當重要」,藉此才不會被特定廠商所綁定,而基金會也推出相關認證機制,「為了就是減少此種狀況的發生機會。」

此外,目前全世界有許多小型系統整合商也著手開發OpenStack, Lauren Sell觀察,最初許多OpenStack社群都是集中心力貢獻程式碼,現在OpenStack技術發展趨於成熟後,「許多人開始貢獻相關的文件。」

她認為,企業若想要利用OpenStack,使用文件也是不可或缺,「目前我們得要推出一些OpenStack的系統設計參考架構」,讓系統整合商可以更快速地上手OpenStack。

而Mark Collier也說明,基金會是站在非營利角度推廣OpenStack,大部分的軟體都是由使用者、廠商進行開發,「2千多名貢獻者中,大約只有5名在基金會工作」,同時,利用OpenStack打造解決方案的廠商,也會定期繳交會員費,維持OpenStack基金會的運作。他表示,基金會的目的,在於確保「OpenStack平臺維持免費、中性,沒有任何一間企業可以主導它的發展。」

利用OpenStack介接裸機、虛擬化及容器環境

不過,以VM為基礎架構設計的龍頭,除了微軟、VMware及OpenStack外,現在以Container技術為中心的Mesos,也推出了資料中心作業系統DC/OS,想要將資料中心的應用程式通盤容器化,讓管理資料中心就如同管理個人電腦般簡單。

同時,目前架構設計偏向支援VM的OpenStack,在Container技術的支援也稍嫌不足,但Jonathan Bryce認為,容器化的確可以加速軟體的開發、部署及維運,「但是這些應用程式仍然需要運行在伺服器上。」

他表示,如果企業的應用程式全部容器化,當然可以捨棄OpenStack,改用Mesos、Kubernetes等容器調度工具,並且透過Ansible、Puppet等組態管理工具部署服務。

但是當今企業除正式環境複雜、服務規模龐大外,並非所有應用程式都已經容器化。因此Jonathan Bryce認為,企業仍可以利用OpenStack,介接虛擬化、VM及容器環境,「這也是OpenStack平臺強大、多元的原因。」

OpenStack基金會執行長Jonathan Bryce表示,當今企業除正式環境複雜、服務規模龐大外,並非所有應用程式都已經容器化。因此,仍可以利用OpenStack,介接裸機、VM及容器環境。

新一代LAMP架構不可缺少自動化

除了OpenStack外,當今還有許多熱門的開源技術,例如Docker、Mesos、Kubernetes等技術。

而回顧上世紀末,LAMP(Linux、Apache、MySQL、PHP)架構,賦予網頁應用程式的互動能力,也深深改變了當今IT架構的模樣,而未來企業又該如何選擇各個技術,搭配出心目中的黃金組合?Jonathan Bryce表示,目前新一代的軟體層(Software Stack)還未成型,「但OpenStack的彈性很大,未來它一定會是雲端軟體層中的一部分。」

Jonathan Bryce解釋,由於OpenStack除了能相容裸機、虛擬環境,例如KVM、VMware等Hypervisor外,也可以應付新興的容器化環境。他認為,雖然Container技術仍然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是Container除了改變應用程式的運作方式外,還能將應用程式擴展到多雲環境中。」

Jonathan Bryce認為,在未來的IT架構中,除了基本的儲存、網路、運算模組外,也要搭配自動化程式,才能管理大規模的應用,「我認為這就是雲端時代的LAMP架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