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導,中國清華紫光集團出價230億美元,希望能併購美國DRAM大廠美光(Micron)。
此事還未成真,但已引起臺灣的高度重視(或緊張),因為臺灣的DRAM業者技術自主性低,包括華亞科、南亞科及力晶等業者的技術授權來源均為美光,許多半導體業者認為,此案若成真,將對臺灣的產業造成巨大衝擊。
任何產業的變動,對個別企業的衝擊自是難免,但此案若成真,對臺灣的產業發展而言,應是利大於弊。近幾年來已不斷有研究與報導指出,臺灣發展DRAM產業累積虧損達數千億臺幣,換句話說,這個產業在政府的大量補貼、租稅優惠等條件之下,依舊沒有為臺灣賺進半毛錢,試問,這樣的產業就算從臺灣消失了,又有何值得惋惜、留戀之處(我們常常忽略了,半導體產業實則也是個對環境污染影響重大的產業)?
前一波DRAM產業的價格崩跌,引發臺灣業者的財務危機,一些產業的圈內人也跳出來說,臺灣不能沒有DRAM產業,不然一旦韓國人全面掌控了DRAM產業,就等於掐住了臺灣的咽喉,臺灣的科技產業就將斷鏈,後果不堪設想。
這種說法拿來騙騙政府的錢還可以(或是跟政府聯手,騙騙人民的錢),但根本經不起現實的檢驗。臺灣的科技產業,何曾完整地從上游到下游不斷鏈呢?CPU與作業系統軟體這兩個「咽喉」,不是自始至終,都掌握在美國人手中嘛?這又何曾妨礙,臺灣在價值鏈的某些區塊,經營到獨步全球的境界?
另一個問題比較複雜,是跟就業與人才有關。有人或許會說,這個產業雖然不賺錢,但是畢竟也養活了許多從業人員,關係到許多家庭的生計。此話自然不假,但這恐怕也是臺灣最需要置死地而後生之處。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吸納了臺灣那麼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若真能讓這個產業大放異彩、很有國際競爭力也罷,DRAM卻是經過一二十年的發展,依舊無法技術自主,對個人生命與國家人才資源來說,都是莫大的無謂消耗與浪費。今天臺灣產業最大的問題,不就是舊產業凋零、新產業遲遲長不出來嘛?某種程度上來說,把人才困在這些沒有前景的產業,不就是自己在加深這樣的困境?
因此,我們的國家與國人與其擔心這個產業又受到什麼重大衝擊,還不如把心思與精神,拿來關心與開拓新產業,引導人才到臺灣真正有未來前景的產業。至於紫光若真併美光,就讓中國業者去對抗韓國三星,說不定臺灣的業者還大有漁翁得利契機(流血成河,臺灣的廠商不就有低價的DRAM可用,競爭激烈,搞不好兩方都得來籠絡臺灣業者),也沒有什麼邏輯上的必然性可以證明,中國主導下的美光,就不會再授權臺灣廠商。
簡單來說,這震撼彈不管是否成真,對臺灣而言,都只是聲響很大而已,我們應該將其視為警鐘,提醒自己奮勇向前。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2024-09-16
2024-09-17
2024-09-16
2024-09-13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