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同樣寒冷的12月天,Amazon執行長Jeff Bezos在「60分鐘」電視節目中,揭露了一項震驚所有人的計畫Amazon Prime Air,要用無人駕駛的8軸飛行器在30分鐘內將指定商品送達顧客指定地點。

這個送貨速度,讓上網買東西拿到商品的時間,幾乎跟穿上衣服出門,步行到500米外的便利商店購物,再回到家的時間相當。若能成真,大熱天誰還想出門買東西,便利商店的客源也恐怕立馬減半。

Amazon信誓旦旦地宣布,這不是空想或只是研究計畫而已,而是最快能在2015年推出的一項全新的送貨服務。唯一的阻礙,就是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因法規不全有待修法而先禁止了Amazon的這項服務。

根據Amazon提交給FAA的申請信件,提及Amazon Prime Air目前可以用時速50英里速度來運送最多5磅重(約2.27公斤)的商品。這個能力足以運送Amazon所有商品的86%。也就是說,例如Amazon加州特雷西市有一座編號OAK4的物流中心,最多能儲存到500萬種商品,等於其中有430萬種可以透過這個方式運送。

但熟知大型倉儲物流作業的人都深知,要實現這項服務的關鍵,絕不只是打造出快速送貨的無人飛行器就夠了,更大的挑戰是「出貨」作業。

同樣以OAK4物流中心為例,這近3萬坪倉庫可以存放500萬種商品,數量最多能達到2,600萬件。試想,就算一張訂單只買了3本書,若以臺灣網購業者慣用方式,由人推著購物車跑到不同貨架撿貨的方式(近來6小時到貨風行,撿貨員真的得小跑步才來得及),光是要在諾大倉庫中,從數以百萬件的商品中拿到這幾本書,得花多少時間?更何況還要包裝出貨。30分鐘送達使用者手中的目標,根本是不可能的挑戰。

直到最近,Amazon首度敞開了最新第八代物流中心的大門,也就是這座編號OAK4的物流中心,向世人揭開了實現不可能挑戰的另一個關鍵:Kiva機器人。

在這座OAK4物流中心內,忙著快速移動的不是撿貨員,而是3千臺長的像放大十倍的掃地機器人般的Kiva機器人。一個Kiva機器人可以撐起350公斤重的貨架,將訂單指定商品所在的塑膠貨架,迅速從數千個貨架中,送達在固定位置的撿貨員手中。撿貨員現在只需要看著電腦螢幕上的取貨指示,要從哪一排的哪一格取出什麼模樣的商品,比照圖片無誤後,放入塑膠籃中即可,不用再像過去那樣推著撿貨推車滿場跑。

同一張訂單上的所有商品,後端配送系統會通知不同的Kiva機器人一樣一樣送達同一個撿貨站,還會自動排成一列,等著讓撿貨員取貨。取完貨,核對無誤,按下螢幕上的數量確認按鈕,Kiva機器人會自動走開,移動到貨架間的空位,放下貨架,繼續到另一處搬移另一個貨架給撿貨員。

Kiva只負責最簡單也是最花時間的按訂單將貨架商品拿來的動作,其餘從架上取出商品、檢查商品外觀、核對訂單數量,異常缺貨或劣品回報等才由人類負責。

Amazon過去平均一張訂單得花上90分鐘,才能從2,600萬件商品中完成撿貨和包裝,現在在OAK4倉庫內,透過Kiva機器人只需要15分鐘就能完成。這也讓OAK4一天最高能出貨150萬件商品,來滿足瘋狂聖誕購物潮的訂單。OAK4只是Amazon全美10座導入Kiva機器人的物流中心之一,光是去年12月的網購瘋狂星期一(Cyber Monday)那天,Amazon就收到了來自全球的3,680萬張訂單,若是不靠Kiva機器人,很難趕在聖誕節前順利送完所有商品。

15分鐘完成出貨,剩下的15分鐘,足以讓8軸飛行器將貨品送到方圓10公里內的任何地方,就算加上讓顧客簽收的時間都綽綽有餘。擁有這樣高速的出貨能力,也難怪Amazon可以在紐約市推出自行車1小時到貨服務,車手至少有40分鐘的時間穿梭車陣,將貨品送達市區各處。

Amazon如何克服幾乎是不可能的出貨挑戰?請看我們本期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