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馬英九總統,許多人總會聯想到他穿短褲跑步的「英」姿。

相較於馬總統的運動風,第一夫人周美青給人最鮮明的印象,當屬她四處探訪弱勢孩童、為孩子們說故事的模樣。

說故事,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有效方式。

第一次接觸某個人、某件事,我們通常傾向於扮演「冷觀眾」──需要經過「破冰」程序,方能引燃激情、投入對方試圖營造的情境中。

一則感人的故事,正是一根強而有力的破冰鎚。

孩提時代,我們常因被故事感動,而對某種人格或處世方式心生嚮往,立志向故事的主角看齊。

深諳「說故事」的力量,越來越多廠商也試圖用「故事」來行銷產品/服務,讓消費者因為被故事感動,對其產品/服務感到認同。

幾年前,網路上流傳一則短片:一名失聰少女夢想成為小提琴手,在國際音樂比賽嶄露頭角,卻因天生聾啞,被身旁的人瞧不起,唯一能傾訴的對象,是個和她有著同樣缺陷的街頭老藝人。老藝人鼓勵她勇敢追夢,教她聆聽自己、用「心」來拉琴。在她比賽當天,老藝人遭不良少年毆成重傷,提琴也被砸爛。不服輸的少女拿著用膠帶黏補的小提琴,毅然出席比賽。無畏眾人歧視的目光,她用破碎的樂器,拉出最圓潤的音符,與亮麗的髮絲齊飛,引來全場熱烈掌聲。

故事鋪陳至此,不少觀眾都在兩行淚中,看見兩行字:

PANTENE

You can shine.

原來,它是Pantene進攻泰國市場的電視廣告。這部長達4分鐘的廣告,為Pantene締造了可觀銷量,「故事行銷」的策略顯然奏效。

金凱瑞2011年出品的電影《波普先生的企鵝》(Mr. Popper’s Penguins),也強調了故事的魅力。電影開頭,金凱瑞飾演的業務員試圖說服一名財主出賣某精華土地。財主邊說不賣,邊說他得靠這塊地多賺點錢,方能享受他夢寐以求的、揚帆出海的退休生活。金凱瑞抓緊對方心理,當場繪聲繪影演了一齣情境劇,讓財主感受退休生活多美好、賣了地人生馬上變彩色、不放手則人生依舊黑白……財主抗拒不了他的舌燦蓮花,居然就答應了這筆交易!

身為IT人的你可能會說:說故事這種軟性手法,不見得適合專業度高的IT領域。IT功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就買不要就拉倒,何需添加拉里拉雜的贅述?

恰巧相反。

IT人,比別人更該學會說故事。

正因IT專業度高,並非老嫗能解的通識學科,多數人對IT產品/服務一知半解。若不藉深入淺出的故事來教育消費者,如何誘導消費者萌生興趣?

IT人每研發一項新功能,往往自我感覺良好,癡心相信使用者一拿到就能上手。偏偏站在使用者的立場,IT人傾注滿腔心血催生的強大功能,乍看之下就只是一顆冰冷難解的按鈕,徒增機器的複雜度,教人不知所以。

某教育家曾提出:欲引發學習動機,須讓教材與日常生活產生連結。IT人若能活用「說故事」手法,描繪出使用情境,將資訊科技與生活結合,讓使用者明白其妙處,必定更能刺激購買慾、說服對方買單。

1984年,蘋果推出麥金塔電腦。面臨IBM強大威脅,這一仗非贏不可。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刻意選在美式足球超級盃賽前,播出一段60秒廣告:一排灰衣男囚,整齊木然地走在一條狹窄通道,背景重複著小說《1984》中「資訊純淨化」言論。一名女運動員疾馳而來,轉身迴旋兩次,手中大錘飛出,撞碎銀幕上的影片。銀幕在白光中爆破,囚犯的表情彷彿在說:他們自由了!片尾,螢幕秀出:「1月24日,蘋果將推出麥金塔,你會了解,為何1984年不再像《1984》。」

蘋果的創新神話,就從那裡開始。

當然,故事人人會說,也要說得巧妙。萬一情節、素材引用不當,可能弄巧反拙,令商品形象大打折扣。說故事的人(storyteller)務必記得:感動別人之前,請先感動自己。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