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全球零售質變的浪潮,臺灣零售業也開始質變。從各種實體商品、數位商品,這兩年,開始積極地賣起顧客的「注意力」。

疫情零接觸商機,讓臺灣電商營收暴增許多,光在2021年臺灣電商營收成長率最高達到18.3%之多,不只是電商,整個零售業都因疫情而加快數位化,轉型成電商來抗疫,大型零售業者、超商、百貨都開啟了線上商城或推出電商App。

不過,隨著疫情逐漸平息,疫情紅利消失,到了2023年,下滑到只有1.9%的微幅成長。可是,為了抗疫,而發展的各種線上商城、數位通路,都還在。民眾也養成了跨通路消費習慣,不只實體店面,數位通路也成了他們購物、逛街(站)常去的地方。

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促使許多傳統的零售業者,更加積極展開線上線下整合的新商業模式,追蹤顧客數據和經營會員經濟。幾乎每一家大型百貨、超商、零售業者,都比過去更注重數位通路、追蹤各種會員的上站、登入App的「逛街」行為、消費數據,甚至跨大到非會員的消費旅程追蹤。

我的手機這兩年就多裝了5、6家零售業的會員App,不論到實體或線上結帳時,店員(App)都會詢問,要不要掃碼、集點,想盡辦法要留下了我的消費足跡。

零售業者想用這些顧客數據進行精準行銷,向顧客推薦更多他可能感興趣的商品,來創造更多商品的銷售機會。我們在2023年就看到許多零售業,在疫情後,轉為線上線下通路並重,開始發展平臺式的會員數據管理術,就是要搜集、整合、分析和善用來自不同通路的龐大顧客數據,來進行各種精準行銷。

同樣的廣告版面,不只可行銷自家商品,還可以用來行銷其他人的商品。我們開始看到臺灣零售業者開始跨入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新商業模式,零售業者賣起了廣告,成了新的數位行銷通路商、數位廣告平臺商。

全家便利商店去年正式對旗下供應商以專案方式開賣自家廣告,電商龍頭Momo的廣告即時競價平臺則在今年正式上線,任何人都可以下單,就像Google網路廣告投放模式一樣。會員數破350萬人的百貨龍頭新光三越,也開始試營運廣告業務,每年對千萬會員發出10億點數的超市一哥全聯福利中心,正緊鑼密鼓地籌備廣告業務。統一超商則是低調地推出了客製化行銷推播跟數據行銷服務。臺灣更有少數零售業者,早在多年前就開始銷售線上廣告版面,例如設計類垂直電商Pinkoi、導購網飛比價格

臺灣吹起了一股零售業跨界廣告業的浪潮。這不是臺灣零售業現在獨創的新商業模式,全球零售龍頭Walmart早在2021年就打造出自己的廣告需求平臺,提供自家供應商,各式各樣的行銷形式,從線上搜尋廣告、展示型廣告,到線下上萬家門市的數位看板、自助結帳機螢幕廣告,甚至是店內聲音廣播、樣品派送,連生鮮外送時的樣品附贈行銷都可以購買。

到了2024年,Walmart廣告通路更開放給非供應商,跨出美國進軍國際廣告市場,短影音行銷通路,甚至有自己的成效追蹤工具和自助式行銷活動設計。不告訴你這是Walmart,完全會以為是一家國際級廣告平臺商。Walmart光在2022年的廣告營收高達27億美元。但Walmart不是特例,全球電商龍頭Amazon在同一年的廣告營收更高達了377億美元,超過臺幣1兆元!

這個由零售業以自家數據和數位通路跨界所發展出來的廣告模式就稱為零售媒體聯播網(RMN,Retail Media Network),已經是國外零售業者,這幾年來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也形成了一股浪潮,尤其在第三方Cookie機制訂出退場時程之後,零售業手中的數據,更成了發展數位行銷殺手級應用的重要來源。

臺灣早在7、8年前開始,Pinkoi露天第一網站等先行者就開始經營RMN,過去2年,大型零售業者、電商、百貨紛紛跟進,在臺灣形成了一股RMN浪潮,也讓臺灣零售業開始質變,越來越像是賣商品、賣廣告的IT科技業。

 相關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