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終於落幕,雖然選前就有不少人預期投票率不高,但實際狀況還是相當慘烈,直轄市長只有59.86%,而很多人看好也支持的18歲公民權修憲公民複決,投票率為58.97%,且同意票數雖然超過不同意,但差了397萬票而無法通過門檻。

為何民眾投票意願低?當中因素很多,但關於經濟方面的考量,似乎並未看到有人討論。投票當天是11月26日,如果是領月薪的工作者,正是處於財務捉襟見肘的時候,對於眾多不在戶籍地工作、上學的人而言,可能因為不想或無法負擔交通與時間成本,而決定放棄投票。如果這真的是影響投票率的關鍵因素之一,或許也坐實過去有人提出的「民主不能當飯吃」論調,因為大家不得不省錢或當天難以離開工作現場去投票。

但民主不重要嗎?誠如總統蔡英文在2019年所言:「沒有民主,只能要飯吃」,以及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今年11月演講提到:「沒有民主的飯很難吃!」均以不同的方式說明民主的重要性。然而,受限於COVID-19疫情管控必須按部就班進行,以及全球通貨膨脹、物價飆漲等種種不利因素,民眾必須耗費更大力氣來維持生活的穩定,若政府未持續祭出更多讓民眾有感的紓困與補貼機制,多數人可能都不得不陷入價值選擇,而無法兼顧,的確!活著已不容易,遑論尊嚴與感受,這些只能暫時擱置。

為了避免這類為了荷包而犧牲民主自由的狀況重演,政府不僅要推動整體國家經濟發展,對於一般民生經濟的支持與資助也必須更為關照,促進商業復甦與蓬勃發展;而作為企業的營運者,也需提升組織的應變韌性與風險管理,使員工安心工作,顧客也能以合理價格滿足需求,協助大家在無後顧之憂的狀態下,得以專注評估未來四年的地方首長,以及反映民意、監督政府施政的代表。

除了民主,環保也是另一個容易受到許多現實因素限制,而經常被大家擱置、犧牲的議題。隨著今年更加確立全球2050淨零排放(Net Zero by 2050)目標,各個國家、產業、企業都將積極推動相關的轉型計畫。而所謂的淨零排放,是設法減少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近乎0的程度,可用負碳技術、自然碳匯等方法抵消碳排放,而非不排放溫室氣體。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年3月底公布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當中提出建築、運輸、工業、電力、負碳技術等5大路線規畫,並以科技研發與氣候法制做為兩大治理基礎,分別發展淨零轉型所需的各種技術,以及調整、訂定相關法規與制度,而在轉型策略推展上,將針對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4大層面進行。

除了公部門的推動,民間企業的持續支持與主動參與也相當重要。而在IT產業當中,我們看到今年下半國內外越來越多廠商開始向外界宣傳這方面的議題,以及自身的現況與轉型策略,並呼籲用戶與整個產業重視。

除了發布更多資訊,有些大型廠商也開始舉辦主打此類議題的公開活動,一方面展示他們現行與其他業者合作的相關設計,另一方面也趁機宣傳即將上市的新平臺。

例如,英特爾12月7日首度在臺舉行的Intel Sustainability Taiwan Day,公開展示多款設備,像是:該公司5月發表的開放智財浸沒式液體冷卻完整解決方案,以及9月公開的伺服器部署套件Open IP Server Deployment Kit。

合作廠商方面,英業達展出可容納48U機架空間的開放智財浸沒式冷卻解決方案,以及針對嚴酷邊緣環境的兩款冷卻設備,混合浸沒式冷卻、水冷和氣冷等3種方式;雲達科技則展出另一種混合冷卻作法,他們推出名為QoolRack的機櫃,將直接晶片冷卻(D2C)從伺服器層級提升至機櫃層級。

在個人電腦方面,宏碁展出採用消費後再生塑膠材質的筆電與AIO電腦Aspire Vero,微星展出導入ATX 12VO規範的微星主機板和桌上型電腦系統。

隨著更多關注環保特性的IT產品推出,加上從各種層面施加的法規要求力道,可望從商業力量、公部門執法,提供更多選擇,進而減少溫室氣體與電子廢棄物處理負擔。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