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底到8月底,有三場IT廠商的大型活動陸續在臺登場,分別是F5 Anticipate、NetApp Innovation,以及趨勢CLOUDSEC,都是廠商巡迴全球舉辦的研討會,而這些活動的共通話題都是雲端服務、AI/深度學習,顯示這些公司積極發展相關應用的決心,並且向臺灣市場展示他們努力的成果,而除了派出自家的國內外高階技術主管與顧問來講解,他們也號召了合作夥伴與代表性用戶,共同呈現了服務生態系與實際使用經驗。

以雲端服務而言,過去幾年,我們所關注的重點,無非是大型公有雲服務的最新發展,例如,微軟針對雲端服務的部份,已連續好幾年舉辦Azure Day、雲的萬物論研討會,Google Cloud Platform去年首度舉行Cloud OnBoard大會,IBM Cloud & Data全球高峰會與AWS年度高峰會,也都在今年6月相繼登場,這也意味著,四大雲端服務廠商都看好臺灣市場的前景。

然而,其他的IT廠商在這一波波技術浪潮的衝擊之下,又是如何?系統平臺業者積極轉型,微軟和VMware這幾年所陸續推出的應用系統和雲端服務,都著重在這部份的應用,前者與自家雲端服務Azure、Office 365密切整合,後者則與IBM、AWS、微軟Azure都有合作。

至於其他領域,例如儲存、網路、資安,所有大大小小的相關廠商也無法置身事外,如果不設法重新找到利基點,恐怕會被邊緣化,甚至遭到取代。

因為在純粹由雲端服務業者提供的環境當中,用戶都可以更快、更直接地取得這些功能,完全不需外求,不像過去,你必須花時間、心力去評估所需要的系統軟體、硬體設備,之後,還要等待廠商的建置和設定組態,在這些環境上線之後,更是必須耗費人手去進行管理和維護。

當然,雲端服務業者並非十項全能,仍須仰賴其他IT廠商的幫忙,例如,對於公有雲服務有疑慮,或是面臨法規遵循限制的企業,就沒輒,因為這些大型業者具有上述優勢的前提在於,用戶的系統和資料可能必須從原本的內部環境,大幅轉移到公有雲服務當中,並且以雲端原生(Cloud Native)的方式來看待整體架構,而這樣的改變相當大,因此,讓許多企業裹足不前。

也由於有這樣的考量,如何有效推動混合雲(Hybrid Cloud)的應用,成為近期公有雲服務業者、企業、IT廠商的最大共識。

然而,要建構一套足以橫跨公有雲、內部環境的系統架構,談何容易?廠商自身的發展,以及用戶心態的改變,都是這種作法最終能否受到認同的關鍵。所幸,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漸漸看到有些廠商逐漸脫穎而出,早先他們積極配合這些雲端服務業者,而推出的多種租用服務,先前讓人擔憂是否不敷成本、乏人問津,但如今看來非常合理,提供的選擇也真是夠豐富。反觀,許多固守既有優勢、對雲端服務採取觀望態度的IT廠商,即使不斷對外暢談混合雲服務架構,旗下產品上架到公有雲應用服務市集的比例,卻是屈指可數。

此外,雖然各家廠商至少都已提供虛擬應用設備的版本,但就混合雲的整體使用方式而言,仍偏重以企業內部環境為主的原有作法,並未充分支援雲端原生環境,以及多種雲端服務並用(Multi Cloud)的應用場景,這麼一來,不免讓人懷疑,用戶的系統與服務如果運作在混合雲解決方案時,真的能在多雲環境之間,來去自如嗎?

面對這樣的質疑,我認為F5、NetApp與趨勢這幾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克服了這些問題,當其他廠商在固守既有優勢,卻空談混合雲、AI之際,這三家廠商在今年所推出的解決方案,對於最新技術趨勢的因應,以及雲端服務的配合上,都在各自的領域交出不錯的成績單,發展動能並不輸新創廠商,卻仍保有更穩定而可靠的企業級服務,並且具備成熟的市場機能。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