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中捷運公司資訊處副處長 安晉萱
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這是許多企業面臨的日常挑戰,也是臺中捷運IT正在解決的難題。
草創的逆境:從0到1的IT建置
臺中捷運公司(簡稱中捷)在2017年成立,是臺中市政府百分百持股的公營事業,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首條路線工程。2018年底成立資訊室,他們找來北捷工作25年的老將林永盛,擔任維修處處長和資訊室主任,帶領團隊,要趕在2020年底實現通車目標。
在這段草創期,中捷延攬來自北捷、高捷、桃捷、高鐵的人才,組成共18人的IT團隊,拼在短時間內建置各項系統。他們採取核心系統自行開發、其餘委外的方式來爭取時間,比如維修管理、倉儲物料管理、採購管理和財產管理等4大核心系統自行開發,官網、人資、財會等行政系統委外,用1年半時間建置流程和系統上線,最終趕在通車期限內完成。
收回開發主導權,也自建核心系統整合資料
2024年底林永盛退休,由臺中捷運公司資訊處副處長安晉萱接棒,帶領IT團隊。安晉萱回顧,草創時期中捷人力不足、系統開發經驗有限,再加上通車迫在眉睫,不得不將部分系統委外建置。但他們很清楚,這不是長久之計。
所以,通車一年後,也就是2021年,中捷資訊室轉型資訊處,精實人力至15人,啟動系統回收計畫,將委外的系統一套套接手,比如人資系統、財會系統和官網,已經收回團隊手中自行維運。中捷App由於變動頻繁,改採「部分委外、部分自建」的模式維運。
在中捷IT逐步掌控系統開發權的同時,他們還有另一項重要任務,要整合原本自行開發和委外的系統資料。
其中一例就是中捷目前2大核心系統之一的BIMMS系統,這是一套由資訊處主導設計、自行開發的建物資訊維修管理系統,也是中捷系統資料整合的起點。它以工單為中心,負責工單的蒐集和處理,支援所有營運維修的開工到完工流程,可說是「維修—領料—報銷—帳務」流程的中樞系統。
這套BIMMS還串接了草創期自建的核心系統資料,包括維修管理、倉儲物料管理、採購管理和財產管理等4大系統。採購用料後(如列車、號誌,通訊,月臺門、水電等設備),用料資訊會儲存在倉儲物料管理系統,當設備出現問題需報修時,維修管理系統會查詢倉儲物料系統,扣除所用新物料數量,也紀錄舊用料的報廢結果,最後再回到財會系統處理。
BIMMS整合了大部分流程,舉例來說,當列車或月臺發生設備故障,BIMMS會記錄工單、從倉儲系統抓取領用料件資料,接著人員判斷是否需報廢,並在年終時將用料資料交由會計出帳。可以說這整套機制,原先依賴4大系統分散處理,現已逐漸整合進BIMMS系統流程,只是有些地方仍須人工處理,只差一步就能全程自動化。
更深入的整合:打造中捷雲
也因此,中捷IT並未止步於系統維運,他們打算以BIMMS為核心,展開更深入的系統整合,串起倉儲管理、報銷、財會和OT,甚至是人資和差勤紀錄等資訊,打造一套可追蹤資產消耗、料件流動、維修效率和營運動態的戰情室儀表板,為數位雙生奠定基礎,這正是安晉萱的年度大目標。
他解釋,這個願景源自交通部鐵道局去年發起的國家智慧鐵道系統發展計畫,鐵道局要建置一朵鐵道雲,打造跨機構、可即時交換資料的監理平臺。也就是說,鐵道雲計畫要將全臺所有鐵道和捷運整合到統一架構,包括高鐵、臺鐵、林鐵,北捷、桃捷、中捷、高捷等,由這些單位各自建置一朵雲,來與鐵道雲即時交換重要資訊。
鐵道局的目標是實現事故即時回報。過去,臺鐵等單位常因事故無法即時上報,只能透過後續報告讓主管機關「回溯追蹤」,未來透過鐵道雲整合資料,就能讓鐵道局在第一時間掌握事故狀況,比如事故地點、列車資訊,來加快反應能力。
因此,中捷也開始規畫「中捷雲」私有雲平臺,明年展開相關系統整合,順便帶動自己的IT升級。安晉萱指出,他們初期會截取、提供車站與列車的基本運行狀態資料,作為鐵道雲交換內容的第一步。
這朵中捷雲建置完成後,中捷IT打算在資訊整合基礎上,開發SaaS軟體應用,打造一套類似數位雙生的戰情室儀表板,來為不同團隊提供所需資訊。比如針對管理階層,即時呈現耗料、存料、載運人流和營收等數據,讓高層一眼掌握,不必等到年底結算才知道成本盈虧。又或是針對維修團隊,即時呈現維修狀態、列車狀態、裝置狀態、電力狀態等資訊。
然而,這項計畫還有不少挑戰。安晉萱坦言,系統整合所需資源與費用遠高於目前獲得的預算,更棘手的是設備本身的技術限制。因為,不少列車來自國外廠商,採封閉式設計,無法輕易取得資料,「就像你想讀Windows的底層介面,但微軟沒有提供API一樣,」他舉例。即便捷運公司花錢買了這些系統,想要將資訊整合進中捷雲、鐵道雲依然困難重重,需要與原廠長期溝通。
制度上的隔閡也是鐵道雲一大變數。臺灣現行鐵道體系分屬不同法規管理,比如臺鐵適用鐵路法,而捷運系統則是大眾捷運法。這導致資料交換權責分工出現模糊地帶,各單位對法條解讀也不盡相同,「還需要很多磨合。」
持續推動流程再造和無紙化
中捷雲的資訊整合目標,也與他們內部流程的改造息息相關。在制度尚未完全成熟的草創期,中捷資訊處將系統按職能拆分為財會、採購、倉儲、運管等模組設計,「在同一單位裡可以一條龍操作,」但涉及跨單位協作,就會出現斷點,資訊無法順暢流通。
於是,流程整合、再造也成為中捷IT重要任務,要讓「跨單位作業也能一條龍完成。」安晉萱指出,目前計畫優先整合的系統,包括官方網站的後臺管理、報修與耗材申請、財會、採購等。
這種流程再造,還會帶動更多無紙化發展。他舉例,初期許多系統就採無紙化設計,但因法規、審核和組織慣性,有些流程仍仰賴紙張,像是財會、採購等需要紙本存檔,或是單純的離職單也需要跨單位蓋章、跑流程。
在流程改造的過程中,他們的目標是將紙張用量降到最低,首先瞄準離職單的全面電子化。安晉萱強調,只有將這些流程數位化整合,才能支撐即時決策所需的資訊基礎。但要做到這一點,IT需耐心協調。「每個部門的流程、權限和習慣不同,有些當初為了操作方便,刻意的簡化設計。現在為了重新整合,還需要討論、調整。」
為藍線擴充做準備
最近,中捷藍線已完成標案,要進入設計階段。安晉萱說,目前藍線僅確定車站數,還未確定詳細設備與人力擴增規模,但未來維修部門和IT人力,勢必會增加。為支援這些人員的行政作業,中捷IT也投入行動化服務,比如擴展差勤App,減少人員對PC的依賴。
不單是IT,藍線擴建也需要OT整合,這是一個難度高的任務,因為每條路線的建置廠商系統不同,若不整合,則需兩套人力;若要整合,可能需要額外費用,需高層決策。中捷的主要OT有幾類,如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S)、電力控制系統、水電空調環控系統(ECS),以及車輛維護系統,其中最核心的是列車自動控制系統,攸關營運安全和運載效率。
中捷執行這些OT時,主要依循廠商提供的標準操作程序,但部分操作流程與實務仍有落差。因此,中捷希望分析系統運作過程中的各種狀況,從中累積經驗,將實務案例整理為可系統化學習的經驗資料庫,讓新進或現有人員快速掌握應對方式。
而他們的初步策略是靠中捷雲計畫練兵,先截取系統資訊,逐步建立基礎資料架構,未來再評估加入其他資料整合與模擬技術,來提高營運效率。
拼精實管理
這一切策略,都離不開中捷董事長2年前提出的精實管理改革。安晉萱解釋,精實管理並非單純的節流作法,而是從根本檢討每一個流程與操作,消減不必要或重複多餘的步驟,來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支出。「現在正在進行流程精煉。」安晉萱解釋,他們會重新審視每一段作業,比如這個動作是否必要?是否造成時間浪費?或是導致系統負荷過大?減少不必要的步驟,不只能節省時間和人力,也能降低CPU運算負載,進而節能減碳,兼顧ESG。
精實管理的精神也落實到中捷的私有雲規畫上,資訊處打算將現有的虛擬機轉移至雲端,來提高系統整合效率和營運韌性,同時降低伺服器運維成本。「目標是所有系統整合後,能全年無休地穩定運作。」
關注AI新技術,但持謹慎態度
在專訪過程中,安晉萱不只一次提到「經費」,他並非抱怨,而是清楚指出經費是公部門IT創新的天花板。「中捷本業靠人流運輸,運價成本高,但票價低、副業收入有限,砸大錢搞創新要仔細評估效益。」也因此,他對近來各產業紛紛擁抱的生成式AI等新技術,都持開放但審慎的態度。他鼓勵同仁嘗試生成式AI、關注國際鐵道AI實例,就連自己也研究不少國外鐵道運用AI的成效,但不會讓新技術主導營運邏輯。
「AI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清楚想達成的效果,」他指出,常見的鐵道AI用例為預防性維護,但目前中捷設備還新,資料量也還在累積,因此比起投入昂貴的新技術,不如先顧好基本營運流程,減少浪費、延長設備壽命。文⊙王若樸
CIO小檔案
臺中捷運公司資訊處副處長 安晉萱
學歷:成大地球科學研究所畢業
經歷:1997年起先後任職於倚天資訊、歐特斯科技、凌群電腦等公司,2002年加入臺北捷運票務系統團隊,歷任工程師至系統組組長,2017年轉任鴻海精密富連網經理。2019年先後任職臺中捷運票務中心正工程師、維修處電子廠廠長,2024年起擔任資訊處副處長
公司檔案
臺中捷運公司
●地址:臺中市北屯區松竹路一段1000號
●成立時間:2017年
●網址:www.tmrt.com.tw
●主要業務:捷運運輸業及相關附屬事業
●員工數:約850人
●資本額:35億元
●董事長:顏邦傑
●總經理:朱來順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名稱:資訊處
●資訊部門人數:15人
●資訊部門分工:開發應用課、系統維護課
IT大事記
●2017年:臺中捷運公司正式成立
●2018年:招募系統、人資系統上線
●2019年:先後完成本部行政網路建置、企業入口網EIP上線、電子郵件系統上線、維修管理系統上線
●2020年:倉儲物料管理系統、採購管理、財產管理上線、進場管制系統先後上線;6月官網上線;車站行政網路建置完成;10月完成交通部履勘,11月獲營運許可
●2021年:臺中捷運綠線3月25日起全線18個車站開放免費試乘30天,4月25日正式通車營運。同年通過ISO 27001:2013資安管理系統驗證
●2022年:自建教學平臺
●2023年:行動差勤APP上線
●2024年:臺中捷運通過ISO 27001:2022資安系統驗證,再度獲得最新版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國際標準驗證,同年電子發票系統上線
●2025年:資訊系統整合規畫與中捷雲建置規畫進行中
熱門新聞
2025-07-07
2025-07-07
2025-07-08
2025-07-03
2025-07-07
2025-07-04
2025-07-07